徐玉瓊
摘要:我國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目前以實現實現村村覆蓋。本文從農家書屋促進我國全民閱讀推廣的策略角度進行研究。
關鍵詞: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發展策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農家書屋工程按照”政府組織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創新機制發展”的思路組織實施,把各部門、各地區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類似項目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同步推進,實現資源整合,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國內外各界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捐助,農家書屋建立之后,將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進行管理和運行,具備條件的書屋,政府將鼓勵支持其開展出版物經營活動,通過經營收入進一步支持”農家書屋”的良性發展。工程計劃”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
一、農家書屋的基本情況
目前,農家書屋的房舍多充分利用各行政村已有房屋,多數建在村委會、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中,部分省市(吉林、甘肅等)建在供銷社、副食店等農民的消費場所,部分省市(湖南、河北等)設在中小學校、農民技校等各類學校,還有些省市設在家族祠堂和農戶家。各地農家書屋目前的管理人員也非常不同,主要包括村委會人員、教師和農民,有些由高校志愿者擔當管理員,只有部分農家書屋配備專職管理員,多數管理員的工作都是義務性的。農家書屋目前正處于大規模的建設階段,對于后期管理考慮的還比較少。國家層面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目前只有《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各地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多處于摸索期,只有甘肅等省制定了《農家書屋圖書管理辦法》、《農家書屋管理員職責》等管理制度。
二、農家書屋的管理和發展模式
按照《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農家書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模式,各地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5],如江西的“三好六制”管理模式、山東的“合建、共建和城鄉結對建設”管理模式、河南的“三種類型、六種標準”標準化裝備管理模式等。各地也探索了農家書屋的發展模式,有些依靠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資助構建,有些由村委會集資管理;“公益性起步,經營性發展”模式的農家書屋則承擔起了圖書“租售”等經營任務以自求發展。
三、農家書屋運行的主要問題
1、管理人員的問題。目前,農家書屋的管理模式是多元化的,其中“自管自用”的管理模式因管理成本低而被較多采用。
2、管理制度的問題分析。從政府的建設意圖看,農家書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村級圖書館,與私人租書店不同,其業務運行與圖書館的運行原理相似,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與技術。然而,許多農家書屋“在書舍管理、推廣應用等面都缺少一套科學規范的方法與制度”,管理已經出現問題:“圖書登記不規范,擺放混亂無序,圖室開放時間隨意性較大,圖書損毀、丟失現象時有發生”。圖書流失嚴重已成為“農家書屋”最頭疼的問題。
四、農家書屋促進全民閱讀推廣策略
1、利用瞥益性起步、經營性發展”的原則,解決農家書屋資金問題農家書屋工程作為一項公益性文化事業,其建設資金除由各級財政承擔外,應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四川省樂山市確立的“公益性起步,經營性發展”的模式可供借鑒。瞥益性起步”是指建設農家書屋的初衷在于解決農民買書難、買書貴、看書難的問題,具有鮮明的公益性,政府在其建設初期應給予財政投入支持和推動其發展。瞥營性發展”是指書屋在做好公共閱讀服務的前提卜,積極探索售、租、借”相結合的路子,在新聞出版部門的指導卜開展出版物銷售、實用農業技術培訓、健康文化活動及其相關服務等多種經營,以瞥益+市場”的運行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增強其后續發展能力,保持其長效運轉。
2、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農家書屋影響。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主辦俄的書屋,我的家—全國農家書屋閱讀講演活動”,各地新聞出版局按照統一部署,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組織活動。此次活動共有21個省、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參與,吸引了全國數萬名農民群眾報名,共舉辦了上千場講演活動。
書屋工程雛象大使”,邀請中央主要媒體和省內媒體進行集中報道,并在全省大型場所張貼3萬張公益海報,發放宣傳書簽,同時在石家莊市近萬輛出租車上連續三個月通過移動視頻滾動播出公益廣告,還聯合省電臺、電視臺制作了5期《陽光訪談》、《陽光熱線》節目。這些措施有力地宣傳了農家書屋工程的重大意義和有關政策,宣傳了河北省農家書屋建設情況和先進典型,使農家書屋工程家喻戶曉,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這種做法值得各省市學習效仿。
3、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拓展農家書屋服務范圍。農家書屋建設是一項惠農的德政,既是農村傳播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又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有效途徑。農家書屋在提供報刊閱覽、文獻外借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結合農業技術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專家對農民進行農技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增強他們的致富手段。
農家書屋工程確實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投資巨大。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涉及國家、社會各界、全體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是關系到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問題,必須給予重視。總體來說,我國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農家書屋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一方面政府應持續均衡地投入,另一方面通過重視兒童閱讀培養,建立縣級、省級農家書屋聯盟,開展農家書屋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完善管理體制,拓展服務范圍等多種途徑來保證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建設書香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佚名.“十二五”向出版強國出發———未來5年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展望.
[2] 佚名.農村書屋建設到底帶來了什么———關于農村書屋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