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光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世界乒乓球運動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乒乓球運動不斷攬金奪銀,創造世界體壇奇跡。其中乒乓球運動中的進攻與防守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戰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進攻與防守技術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能。
關鍵詞 乒乓球 進攻 防守
乒乓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它發展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乒乓球發展過程中,延伸出許多進攻與防守技術,沉淀了一些科學、有實用價值的進攻與防守技術。享有我國“國球”美譽的乒乓球,一直保持“長盛不衰”的狀態,創造世界體壇奇跡。從這個方面來看,中國擁有諸多乒乓球競技經驗,帶給國人無數的感動。而技術是乒乓球制勝的核心要素,進攻與防守是乒乓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了解乒乓球運動規律,深入研究進攻與防守的技術,才能充分發揮技術水平,在比賽時取得勝利。
一、進攻與防守的理論認識
在體育競賽中,進攻與防守永遠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總是交替出現的,乒乓球運動比賽也是如此。乒乓球是一項對抗性的個人競技體育,具有球小、速度快、變化多、能自我控制的特點。乒乓球運動的技術復雜多樣,各具特色,如發球技術、接球技術、攻球技術等。每一種技術、戰術乃至風格等都是圍繞進攻與防守技術設計的,每一個球的爭奪都充滿了進攻與防守的對壘。和其他體育運動有所不同,乒乓球運動既能通過進攻得分,也能通過防守得分。在比賽的過程中,雙方正是通過進攻與防守給對方制造重重困難,從而戰勝對手。倘若教練員并不了解進攻與防守技術的概念,沒有深入了解該技能,在訓練中也沒有加以重視,那么很容易導致戰術、思想的混亂,進而導致比賽的失敗。這就需要深入研究乒乓球運動中進攻與防守的技術與戰術,從而更好地提高乒乓球運動技術水平。
二、進攻與防守的技術
乒乓球競賽中每一板的擊球都包含進攻與防守的雙重意義,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可以直接得分或是讓對方失誤而得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被對手攻破和戰勝對手二者同處一體,難以分開。比賽雙方都千方百計地想要握住球,把球打到對方的臺上又不讓對方接回。這樣,只有把握進攻與防守的矛盾才有可能處于主動狀態。任何一板球在運行過程中都具有五大要素即速度、力量、旋轉、弧線和落點,這五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五個要素的運用過程其實就是進攻與防守的斗爭過程,球的速度越快,旋轉度越大,能夠爭取進攻球的主動權;對于削球運動員來說,快速進攻能夠大大降低對手的回球質量,使對方處于被動狀態;而球不同的旋轉可以打破對方擊球的節奏。因此在比賽中,提高擊球的速度、增加球的旋轉強度等是重要技能。進攻與防守技術的核心在于提高每一板球的技術含量,提高單個要素水平和多個要素組合水平,有效控制對方的速度、力量、旋轉的發揮,進而提高進攻與防守能力的過程。當然,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作為乒乓球運動員都必須熟練運用各種基本技術,如正反手攻球技術、弧圈球技術、削球技術等,在進攻與防守的轉換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比賽中把握主動狀態。
三、進攻與防守的戰術
一板球是單個技術的運用,而一分球可以許多單個技術的運用,各種不同技術的組合構成獨特的風格,為戰術運用、贏得比賽打下基礎。一般來說,一分球的爭奪需要兩板球以上,在比賽雙方的過程中除了依靠每一板球的質量,更多的是要依靠戰術取勝,擁有好的戰術能夠幫助運動員靈活自如地運用技術。如開局如何控制與反控制、領先怎么打、落后怎么搏等這些都是進攻與防守的斗爭。速度要快,力量要狠,旋轉要對應、弧線要準、落點要對應變,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運動員的個人技術風格。在乒乓球比賽過程中,還需要掌握對方使用什么打法,如快攻類、弧圈類、削球類等等。不同的打法都有不同的方法去壓制對方。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王皓為代表的直板橫打與張繼科的反手擰威力很大,極具攻擊性。每一分球、每一局球乃至每一場球的勝負都和運動員的技術、戰術以及身體素質。只有熟練運用各種技術與戰術,控制比賽局面,把握主動狀態,才有可能贏得比賽。我們中國隊很重視前三板球技術,發揮快攻優勢,攬金奪銀,獨霸世界乒乓體壇。運動員在比賽中打球又快又準,能夠抑制對方發揮其特長;還要打得狠,使對方沒有還擊的余地;變,善于變化,打亂對方擊球節奏,從而比賽的主動權。當然,在比賽中不能一味的“快、轉、兇、狠”容易造成失誤反而給對方得分的機會,首先命中、不給對方還擊的機會,戰勝對手,這是永恒的命題。
四、結語
總之,在乒乓球運動中應該堅持進攻與防守的統一,以豐富的技術為基礎,以靈活多變的戰術為保障,爭取主動的進攻與積極的防守,在比賽中克制對方。因此,在乒乓球運動中要深入研究乒乓球基礎理論,把握乒乓球競賽的制勝規律與趨勢,不斷發展與創新乒乓球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從而使乒乓球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陳衛東,黃依慧.乒乓球多球訓練法的文獻綜述——以湖南省各體育院系使用的教材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
[2] 朱博文.體育院校乒乓球教育教學新模式淺析[J].現代交際.2013(10).
[3] 胡延.論高校乒乓球步法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