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黃昕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的方法,對排球競賽規則的修訂進行分析,從中管窺排球競賽規則的變化規律,針對過程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建議。研究認為,排球規則的修改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目的在于均衡攻防矛盾,促進比賽的競爭性、觀賞性,使排球運動更具魅力,使技術能與規則同步并進。
關鍵詞 排球規則 演變 技術 影響
排球運動誕生至今已有近100多年的歷史,目前世界上有近 220個會員國參與排球運動
的傳播和發展,是世界單項運動參與會員國最多的項目之一,其衍生出的沙灘排球運動更是風靡全球,排球以其獨特的技巧性、對抗性、集體性、娛樂性、休閑性等在全球廣泛地得到推廣。伴隨排球運動的發展,其競賽規則也在不斷完善,最新的版本競賽規程已包含28條106 款。規則的存在限定了比賽的性質和形式,確保了比賽的公正和順利進行。規則的修改一方面是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技、戰術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為了促進技、戰術的進一步提高。對排球競賽規則的修訂使排球運動向著世界大球運動的方向發展,同時也促使排球更快適應體育商業化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修訂的原因與影響要素
自排球運動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體育運動向體育產業化逐步轉變,原有規則某些條款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變化,如“每球得分制”,造成重發球、拼發球的現象較為嚴重,在發球技術上苦下功夫的隊伍不在少數,導致比賽過程防反差,觀賞價值也隨之降低,不少的贊助商被其它運動項目吸引過去,排球比賽的商業價值得不到體現,因此,修改規則勢在必行,也是拯救排球運動生存與發展的唯一補救辦法。但排球規則的修訂與完善還必須注意到兩級分化趨勢的加劇:一方面,對排球規則不斷研究與修改大大提高了現代排球的競技化程度,加快了排球商業化、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排球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加大了入門的難度,呈現出一種基礎規模水平逐漸萎縮下滑狀態,群眾基礎日益薄弱,觀眾數量日益減少,排球地區也在減少。這些現象無不影響著排球的發展,這也是排球不能得到普及的根本所在。
二、對規則修訂的幾點建議
(一)高競技化與易操作性相銜接
眾多球類運動項目大多還保留著游戲的特征,其廣泛的參與性是體育運動擴大發展規模的基礎。隨著發展規模和競技水平的提高,當今排球競技化發展與易操作性之間的背離越來越大,要使排球運動向著預定目標邁進,必須在發展排球競技的時,增強初學階段競技比賽的易操作性。通過規則來改變排球的物理特性,以適當增加球體的周長、減少球體重量和氣壓,以減緩排球的飛行速度和沖擊力,從而達到適當降低擊球的準確度和移動判斷的難度。
(二)增加觀賞性與降低進攻力度相銜接
眾所周知,增加比賽觀賞目的的關鍵在于體現出比賽的自然與流暢,攻守的平衡是產生勝負結果不可預測的基礎。當兇狠的大力扣殺被頑強的防守屢屢瓦解時,觀賞者參與比賽的激情才能被充分的燃燒。無論給攔網以政策傾斜,還是添設后排防守隊員都沒有動搖扣球的霸主地位。解決問題的關鍵需從緩解扣球力度和挖掘防守資源上入手, 加大強攻扣球的網距,此來增加防守救球的次數。
(三)市場化與提高廣泛的參與性相銜接
更多資金的投入對排球比賽的宣傳,吸引觀眾和更多的球隊報名參賽,以擴大市場影響和規模確實有效。但從本質上和長遠利益上看,擴大市場首先是使排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只有當參與者踴躍,普及化程度高時,排球市場才可能有著巨大潛力,用于各種大獎賽的宣傳、組隊、設獎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才會有較高的市場回報。擴大廣泛參與性的根本辦法應是采用“治標先治本”的思路,即:縮短初學到運用的訓練周期,降低對身高的依賴程度。
三、對規則修訂的方案設想
(一)一次性發球改換成類似網球的雙發球形式,即第一次發球失誤后,允許第二次發球,意在增加比賽的激烈程度;
(二)增加特定擊球次數,加強防守能力,提高比賽的精彩性,進攻強于防守是當今排球比賽不可爭辨的事實,這種攻守不平衡的現象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要使比賽精彩激烈,必須加強防守實力,以增加防守救球的有效次數;
(三)增加兩名后排防守隊員。雖然上場隊員仍然保持6人,但是后排3名球員中的2名“自由人”可占據半壁防守區域,后防起球率將大大提高,自由人的替換對象主要是身材高大的副攻人員,這樣能充分發揮小個子隊員的優勢使比賽攻防各具特色,場上爭奪勢必精彩紛呈;
(四)可依據氣排球規則在距中線2m處設置限制線,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線以內扣高于網上沿1.5m二傳球(包括二次球);扣高弧度強攻球時,踏跳腳全掌不得越過限制線,限制線以內可組織任何低弧度戰術扣球;吊球不得進入對方限制線區域,這樣可有效抑制進攻,使比賽達到攻守平衡的目的;
(五)球扣擊落點在前場區,允許球反彈一次。這似乎與排球的基本特點相抵觸。但從防守角度,排球的娛樂性角度來考察這也未嘗不可,另外從排球基本技術、技能越來越遠離大眾的缺憾來考察這也許可能讓更多地人參與到這個項目,為排球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六)相對固定場上隊員位置,取消前后排位置輪轉,將場上六人固定分成專施進攻、攔網的前排隊員和專施防守、發球的后排隊員,后排隊員禁止到前場區扣球。按此規則,排球隊的組建便可“人盡其才”讓高個隊員發揮進攻阻攔的空中優勢,給矮個隊員展示防守和快速移動穿插組織戰術運動才能的機會,無論高矮,均可同場競技,其廣泛的參與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小結與建議
規則的演變對排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確認識排球規則演變的趨勢、對排球規則的理解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只有深刻的理解規則才能更好地開展排球運動,讓其成為大家喜愛的項目。建議成立專門的機構研究規則演變的基本規律,促進排球運動發展,體現與時俱進特點;密切注意國際排聯動向,加強對新規則導向性研究,積極進行技戰術創新,吸納消化先進技戰術,利用規則的變化,把握致勝因素。
參考文獻:
[1] 周明華.排球運動競賽規則改革思路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5):94-95.
[2] 韓榮年,孟平.試論排球競賽與規則修改的互動關系[J].南京體育學院報.2003,2(4):90-91.
[3] 曹芳平.排球規則的演變對排球技戰術的影響[J].徐州師范大學報.2004,4(1):77-79
[4] 陳秀平,李瓊.“自由人”在比賽中的運用情況分析[J].吉林體育學報.2005,21(1):98-99
[5] 徐錚.析排球新規則試行雙發球制給排球比賽帶來的變化[J].2006(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