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體育課作為基礎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必修的一門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模式下的中職體育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中職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更不能適應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為此,中職體育課改勢在必行。本文緊緊圍繞現代中職校人才培養目標,綜合分析中職體育的現狀和問題,明確課改必要性,并進一步探討課改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 中職體育 體育教學 課程改革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市場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這就對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主陣地的各級各類中職類學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提高在校生綜合素質,提高整體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是目前中職學校辦學的重要方向。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傳統中職體育隨著時代諸多因素的變遷,已無法適應新課標要求,更不能滿足現代中職生全面發展的見需求,因此,如何使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如何使體育課教學與專業技能教學緊本融合,已成為當前中職校體育改革的首要問題,也是當前我們體育教師著手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體育課改的前提和依據
中職體育課改是中職教育大環境前提下的課改。課改要突出中職學校特點和與之相適應,從而滿足現代中職生日益增長的培養需求使課改始終遵循于中職校學生培養的整體目標體系。同時,體育課改要在調查現狀的基礎上展開,做到有實有據。
(一)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及現代中職生特點是體育課改的前提
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中職學校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大批的初中畢業生或初中未畢業的學生以及社會生,通過中考或免試入學等途徑涌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整體存在素質差、成分復雜文化底子薄、學習成績不理想、養成教育缺乏,行為習慣和抑制不強等不良特點,但另一方面他們有表現出目標明確、志向遠大、興趣廣泛、富有個性、活潑好動、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擅長交際、敢于交流,參與意識較強等一系列良性特點。職業學校也就是依據學生這些特點,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辦學理論和培養目標。他們以新型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技能教學為重點,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采取“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等模式。長期培養,短期培訓,為工服務,為農培養,向社會輸送了一批批既有一定綜合素質,又有一技之長的中等型、復合性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面對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挑戰,在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的時期,體育課改更應抓住機遇,發揮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主渠道作用,通過新型課堂教學依據職業學校職業特點,促使學生掌握必要環保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了解一定的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方法;注重學生個性與特長發展,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教育,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勇于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全面發展。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打牢思想基礎,由此可見,在中職校進行體育課改,對中職校及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是體育課改的重要依據
傳統的中職體育教材、教學綱要、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等諸多反方面已無法滿足現代中職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更不能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沿襲傳統的競技的項目和應試教育,存在嚴重弊端,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大多中職學校沒有確立體育教育重要地位,輕視體育現象較為普遍。體育教師不能享受應有特殊行業待遇;體育專項資金不能做到專款專用,只是教師服裝不能正常發放,學生練習器材嚴重不足;體育教師知識更新培訓機會較少等等。從而導致《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試行)》得不到有效落實。
第二,大多體育教師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模式陳舊,教法單一,過程簡單,致使體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學習興趣下降。調查表明70%以上的學生認為體育課枯燥無味,不太愿意上體育課。此類現象在身體素質差生和部分女生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再者就是現行教材教程時代性不強,體育項目設置不合理,現代體育理論性知識不足,技能方法傳統,競技體育項目所占比重過大,例如田徑、球類、體操等項目。而深受學生喜愛的群體性、休閑性、趣味性、健身性、戶外等體育項目和游戲相對游戲較少;比如:健身操、舞蹈、戶外休閑、及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項目。
第三,教學中不能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對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概念理解不正確,把它等同于平均發展,使得體育課設置教學目標過多,重點不突出,學生無所是從,身體素質提高也就無從談起,教學效果較差。
第四,忽視體育課的素質教育職能,忽視對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考慮不同專業學生要有不同特點的專業體育技能輔助練習,結果是一樣的教案,一樣的課堂,阻礙了學生個性化、專業化個性發展,課堂教學“樣板化,統一化”。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方法。
(一)根據職業學校專業特點,采用與之相對的體育教學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類型多樣,條件不一,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適應不同職業學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該重視學生就業后的工作性質和特點。高中的體育教學多以提高身體素質為基本標準,對專業體制沒有明確的要求。相對于職業學校教育進程的不同,培養的目標出不同,要求也不盡相同。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傳統的體育教育思想和觀念面臨嚴峻考驗,以前的體育教育不定過于死板,氣氛不夠活潑,師生交流不夠,不利于學生的專業體育思想及身體素質的提高。要建立完整的體育教育的觀念就需要從學校體育改革入手,從深層次探索體育教育內涵的重要性入手,研究面向新世紀中國高校與職業技術校體育教育的方法,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職業學校的體育教育改革形式和教學方法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調整體育教學思路與改革相適應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體育課中有追求與專業性相關聯、興趣性大的體育活動的特點。因此,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根據其專業特點來進行安排,既要發展其個性,又要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單兵作戰能力,以適應當前社會竟爭的發展和需要,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體育教學改革,既完成體育教學計劃規定的學時和內容,又在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提出改革的思路。具體的方法是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職業學校專業特點的不同安排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各項素質的目的。
(三)采用不同體育教學內容,提高綜合素質
教學改革后,即在執行教育大綱中體育教學內容用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等條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授課方式,達到提高素質的止的。對不同專業采用不同的練習手段,例如:針對我校旅游專業特點(旅游專業的就業方向是面向服務行業和導游),制定適合他們的體育素質教育,開設如野外生存、定向運動、擴展訓練的介紹內容,還有形體與健康操的教學及講授一些訓練的方法,使得體育教學的素質教育能與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相結合,在每節課一開始都要進行隊列、站姿等形體要求的練習,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健美操等形體練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其對自己的儀表形體產生很大的影響,如野外生存、定向運動和擴展訓練班介紹課時,學生非常感興趣,因為這些內容和他們的專業是密切相關的,在學生將來進行導游工作時,可以很輕松的適應環境。在烹飪等專業的學生學習中,烹飪專業的學生要求要有良好的力量和長時間從事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先從上肢力量練習位置要訓練手段進行教學,通過采用不同的力量練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力量素質。在堅持進行力量練習的同時、進行耐久能力的練習,通過慢速折返、慢速較長時間的運球持球跑的體育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耐久性。在即提高了學生力量素質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耐久性和對體育學習的樂趣,促進了團隊精神的發揚。在樹立“快樂體育”的思想后,把這些觀念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灌輸到同學的思想和實際體育鍛煉中去。這樣一來既能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又對學生一生的體育鍛煉起決定作用。“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是由于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在接受體育理論和實踐的過程中,養成的自覺自愿的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而職業學校體育的目的就是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理解和體會終生體育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王彤.淺淡體育教學的改革思路[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3,53.
[2] 山東省教育廳示范處組編當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