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要:教師要不斷改變和優化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兩個轉變,即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從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式。提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種基本模式,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采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新授課教學模式
導入。通過問題、討論或多媒體等方法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作準備。
速讀。這一步驟主要是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原文、搜尋有關信息、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尋讀。指導學生帶著某個問題進行搜尋式閱讀,培養學生捕捉關鍵句的技能。略讀。指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文章或段落主題句和概括文章的技能。
細讀。這一步驟既是教師課文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閱讀實踐的重點,也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環節。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探究,自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設計的題目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主要問題和關鍵問題。針對課文主要情節,設計問答、排序或填表形式的表層問題,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獲取文章深層次信息,設計一些緊跟中考的閱讀理解題,培養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析段落大意,深層次理解文章。
研習性閱讀。要求對語言形式和內容進一步研習和理解,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及運用,達到深層理解語言現象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猜測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并學習其用法。分析結構復雜的句子。對精彩段落結構的賞析。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他們的看法。
整篇復讀表達輸出。在足夠語言輸入的前提下進行語言輸出,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作者觀點進行評價,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識的學習升華到語用的高度,做到知識與思想的進一步融合。運用關鍵詞或一組圖片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運用討論、辯論、采訪或報導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改寫或縮寫課文,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課后作業 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鞏固訓練。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和自己學習的過程有一個反思;針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掌握的情況,布置課下作業或練習,用來進一步鞏固學習的內容,培養和發展相關能力。
二、綜合復習課
在英語教學當中,課堂復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重溫已學的知識和技能,強化記憶,并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熟能生巧”的境界。圍繞模塊主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復習任務。復習課按照“五段式”進行,主要環節為:
學案導學學案設計要求引導學生復習相關基礎知識,解析易錯、易混點,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網絡結構。
合作探究在學生試做、教師批閱之后,根據所掌握的批閱情況展開課上小組課堂討論,教師也要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共同探討,適時進行點撥和強調,對小組討論的方向和內容進行調控,以求達到小組討論的最佳效果。
典型引路教師對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總體點評,對重點問題進行總結和再強調,讓學生全面掌握復習的重、難點問題。
教師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對應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提示歸納,力求系列化、系統化、網絡化,明確提出復習的目標要求,特別要引導學生對解題的思路進行總結,側重對解題的方法和技巧等進行指導,努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化,為學生下一步的自主復習打好基礎。
教師出示精選的部分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進行訓練。練習的題目要精,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和一定的綜合度。可安排部分學生上講臺板演,也可通過投影來展示部分學生完成的練習,以便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難和存在的問題,從中發現錯誤及學生不良的答題習慣,及時予以反饋糾正。然后再作簡要歸納,使知識系統化,能力升華。而后布置適量的相關鞏固性練習和變式訓練,使學生學會遷移應用,強化鞏固復習效果。
具體要求:教學內容要精;教學切入點要準;教學環節銜接要順;教學方式要新;練習設計要精而全。
三、試卷講評課
課前教師全面批改好學生的試卷;統計好全班學生的平均分、優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各題的得分率,積累學生易選錯或答錯的各種答案;分析好學生各題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統計好進步學生和退步學生名單;根據答題情況設計有針對性二次檢測試題。
自查自糾。學生對批改過發還的試卷進行自查矯正,如對試卷進行查漏補缺,自檢答錯或空白的原因,做出正確的答案等。教師可提前發還試卷并提出自查活動的要求。
合作互助。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對于個人理解不了或對答案有不同意見的題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相互糾錯。對于小組內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由小組長進行整理并集中匯報,教師可鼓勵其它小組同學嘗試解決,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自己剖析,全程參與析錯、糾錯的過程,以求真正理解。
典型分析。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后仍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重點講解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對不明答案教師作出明確的分析。
針對訓練。根據閱卷中發現的問題,圍繞相應的知識點、能力點等方面設計對應的變式訓練題,讓學生在講評之后進行跟蹤測試。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訓練方式可以多樣化,把口練、腦練和筆練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當堂檢測,當堂達標。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練習后,教師出示答案,讓小組交換批閱。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矯正,力爭當堂清。
總結反思。教師講明要求,學生自己分析本次檢測卷總體難易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后改進的措施。
教師要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達到師生思想的溝通,從而營造民主融洽的的師生關系,為順利實施英語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情,制定科學的、具有可測定性的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自學,發現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必要的內容要講清楚,講準確,講精彩。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激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盡可能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其創新能力。圍繞目標切實做好“達標檢測”工作,習題的設計目的要明確,難易、份量要適中,層次要分明,針對性、實用性強。學生訓練時應嚴格要求,獨立完成,教師盡可能掌握學生的達標狀況。課后補救要“準”,要求要“嚴”。以上模式只是基本模式,但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在日常教學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型等實際情況予以調整,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