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斌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中英語更加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并十分注重應用性和交際性。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上好閱讀教學課
閱讀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詞匯、句型、語法和習慣用法等),以及了解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而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閱讀欣賞)上得到提高。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見的閱讀教學形式有:
模式一:Step one。進行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前,先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本單元的新詞匯,同時注意講解常用詞的多種意義和多種詞性的單詞以及常用詞之間的辨析,這樣就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同時還指導學生分析詞的特征,如“前綴”“后綴”和“派生”,以此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Step two。學生學習完新單詞后,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預測課文,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與課文有關的問題。學生可根據這些問題猜測要學的課文會是什么,待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后,引入新課;然后做快速閱讀訓練,驗證自己所猜是否正確。Step three。在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和與文章所提出問題的相關段落大意后,還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準確理解文章細節(jié)的能力及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相關句子作語法分析,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已學過的語法知識,加深對一些詞組、慣用語的印象,這樣通過不斷地閱讀文章的教學,才能逐漸地提高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分析語句的能力。
模式二:提前布置閱讀篇目,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信息,對難詞難句進行圈點,在可能的情況下自行解決。有時需要學生們除了閱讀外,還需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的一些背景知識和文化、相關作品和人物進行研究,同學們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如網絡資源、圖書館等來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們實則進行的是自主的研究性學習。在次日的閱讀課上,就有關的布置文章提出問題,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在設計的時候應當由淺入深,從文章的細節(jié)信息到深層含義的挖掘。
模式三:在課堂上進行限時閱讀,整堂課要求學生閱讀2~3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閱讀目的。教師就文章內容設置一些指導性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涉及文章的主題或最重要的事實,回答用語簡潔,無須累贅。學生帶著問題快速尋找有關信息,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接觸文字內容,搜索關鍵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實則也是對閱讀過程的一個監(jiān)控。指導性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的話題內容和概要,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語義圖象。而對較難的文章則在回答主題或細節(jié)性問題的一讀基礎上,進行第二次細讀。第二次閱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文章個別細節(jié)的基礎上深層的挖掘能力和對文章的總體概括能力,讓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
二、熟練掌握多種閱讀方式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yǎng)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tài)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高中學生在閱讀中有很多的不良習慣和問題,如閱讀速度慢,理解準確性差,推理、判斷能力弱。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是:
首先,閱讀中是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生詞。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斷停下來在字典里查閱碰到的所有生詞,這樣不僅會降低閱讀速度,更嚴重的是會打斷自己的思路,給理解造成困難。推測詞義既能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有助于閱讀理解。
其次,要把閱讀課文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上,引導學生從表層閱讀理解向深層閱讀理解過渡,突出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重視語篇理解和句子的交際功能。此外,還應注意相關文化背景和社會文化知識的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有意識的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之后,就對學生進行限時閱讀訓練,提高閱讀速度的要求,讓學生在5~6分鐘左右完成每篇文章,這樣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能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合理有效的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