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麗旦·買海提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提高中學生物課程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極為重要。
一、有效備課
備課的重要性。教學計劃靠每一節課去落實,教師沒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就可能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從而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備課,可以說是教學過程成功的關鍵因素。要把一堂課備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要查閱大量的優秀教案,吸取別人的可取之處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為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變化著的有差異的學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輸知識的學習機器。
備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在把握教學重難點的情況下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教法和突破重難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夠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獨立思考并且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要看教師能否把教學意圖轉變成學生的行動。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多收集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還有一些演示實驗讓學生感覺生物知識能學以致用,每堂生物課都能讓他們耳目一新,豐富自己的見聞,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在學的方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有效講課
導入環節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但畢竟導入時間短,在正式講課時更應時時引起學生注意。關于教學目標,應向學生明確,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參與。而在開始時,明確好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就能在課上有意去抓住核心內容,從而避免了只關心形式的熱鬧而抓不住中心內容。
要達到有效講課,教師在授課時應保持一定的節奏。有抑有揚,抑揚頓挫,學生便能借助這些暗示性的節奏感有效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例如:在講到某個重點或難點知識時,故意稍作停頓,引起學生注意,提問時也可以稍微停頓,讓學生思考。但教師要把握好一個度,停頓時間長短要拿捏到位。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
有效講課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時刻吸引學生注意。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準備一些相關實例、故事甚至古詩詞,在講課時不時穿插,這樣的課堂才不會悶,學生也能保持良好的積極性。例如,在講“伴性遺傳”時,給同學們講完色盲的發現故事后,再舉一些色盲的例子,接著提問:“道爾頓和他弟弟都患有色盲,研究發現色盲的人數中男性比女性多很多,這是為什么呢?”進而再將學生的注意帶回課堂上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培養學生積極提問題的能力
傳統課堂沒有給學生留下思維空間和時間,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現代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在課堂上靈活地采用自學、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及時對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肯定或指導,從而使學生養成積極提問的習慣。
基礎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探究問題,必須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釋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師生互相傾聽,教師只有研透學生,才能讓更多學生理解教師,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課堂文化容量也得到擴大,氛圍才會濃厚。因此,要能積極穩固地推動學生學習發展,必須關心他們身心發展,只有師生教學和諧相長,擰成合力,才能更好、更快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相長。轉到好學樂學活用。同時對于課堂上或課后的反饋問題,都要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適當放大,松緊適宜,讓學生的矛盾、新問題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解決,這樣學習才是持久發展,教師學生充滿智慧的碰撞,學生動手實驗時,能提出許多問題,經過教師正確引導,他們問題意識就會逐漸加強,這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有極大推動作用。
四、有效總結
常言道:“善始善終”才算一堂優質課。良好的開頭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節,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節新課的最后5-8分鐘,我都要把本節的知識要點小結,并通過提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如講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區別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談梅止渴、望梅止渴”這三種反射活動有什么區別,學生就能根據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別分辨出來后兩者都是條件反射。
總之,學生要學有所獲,教師要教有所成,與教師心態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必須要備好每一節課,用生動的、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學好學活,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