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暉
摘要:興趣教學旨在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將學生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同時結合實際、因勢利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努力將其興趣轉化成樂趣、志趣,這是永葆學生求知欲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初中化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化學課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化學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幾年來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協調師生情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基礎
老師和學生的情感對教學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學生做朋友,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對某科老師的情感和興趣,可以直接遷移到該科的學習上來。因此,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師生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閡,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交談,學生同樣會愛護你,尊敬你,會愿意與教師談心、交流思想。但是,通常由于“師”與“生”的界線和教師的“威嚴”,使很多學生敬而遠之,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容易產生難以跨越的隔閡。這時,我們教師也只能進行教學,就無所謂育人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對學生的個性及精神世界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這種信任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信任。這樣,教師用實際行動為楷模,才會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
二、開展各種化學活動培養學生化學興趣
1、化學學習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化學興趣。在化學教學中要做到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例如讓學生用化學知識可解決下列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蒸饅頭時為什么要發酵面團?埋木樁時為什么要將埋入部分燒焦?干燥的空氣中鐵為什么不易生銹?鋁合金門窗為何不生銹?周圍的水污染是什么造成的?身邊的白色垃圾是怎么來的?鍋爐中的水垢是怎么來的?一氧化碳中毒是怎么回事?銨態氮肥為什么不能和堿性物質混放、混施?這些問題顯而易見,能夠引起學生的化學興趣。學生通過分析、討論、交流,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既激發了學生化學興趣,又做到了學以致用。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用化學的視覺眼光看社會。學校所處的環境近幾年也受到了污染。學習空氣、水之后,我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空氣、水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了空氣污染的原因。通過調查分析比較,發現冬季污染比夏季污染嚴重,春季揚沙天氣較多,普遍認為冬季污染嚴重是由農戶取暖用煤遞增造成的。學習有機合成材料之后,筆者又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白色”污染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本地區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種植菜花、玉米所用一次性地膜,學校小賣部、灶房食品包裝袋不合理的處理所致,并分析了污染帶來的危害,提出了防污措施。學習化肥、食鹽之后,開展了各種標簽、牙膏、食鹽的妙用搜集活動。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學生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
三、老師上課時要以豐富的情感去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另外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鐘內不僅學到化學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化學概念、化學現象和化學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四、教學要緊扣教材,精心備課,注重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和基礎。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緊緊圍繞教材,精心準備講課的內容、方法、步驟,仔細推敲、揣摩教法與學法。教師要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了然于心,做到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要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實驗教學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實驗能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用明顯。在奇妙的化學實驗現象發生時,學生必然要用語言來描述。這不僅對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有重要作用,對學生的感性思維、學習興趣的激發都效果明顯。此時學生在學習知識就會容易得多,印象也較深刻。教師結合講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知識、操作要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想看、想說、想做,而且開動腦筋自覺獲取知識的欲望也調動起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之,興趣教學旨在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將學生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同時結合實際、因勢利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努力將其興趣轉化成樂趣、志趣,這是永葆學生求知欲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