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真
摘 要: 高考政治主觀題分值大,綜合性強,選拔功能突出,要在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提高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學及復習備考訓練中對高考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進行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 高考政治 主觀題 解題技巧
全國高考政治主觀題試題分值比重相對高些,題目所給材料具有時政性、信息量大、綜合性強的特點,因此主觀題選拔功能突出,既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更突出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現實問題的分析、論證和解決的能力,既尊重個性,又體現開放性,要在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提高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學及復習備考訓練中,對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方法和技巧進行總結和分析。
一、審題審設問,找出考點
政治主觀題的特點是:圍繞一定的背景材料,設計若干問題。高中政治主觀題設問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針對性題型。從微觀的角度,考點限制性強,指向性明確。在設問中已經明確提出考查的知識模塊及該范疇中的某個知識點。這類題目難度值比較低,針對大部分考生,類似送分題,讓絕大多數考生可以拿到基本分值。只要掌握基礎知識,那么原理分數就可以輕松拿到手,再扣上材料點對點分析,拿高分并不困難。如2016新課標二卷39題第1問(1)十八洞村扶貧實踐是貫徹精準扶貧思想的成功案例,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12分)題目直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考生可以快速切題答題。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然后扣上材料分析。
二是綜合性題型,這是宏觀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大綜合和小綜合。小綜合題型,難度值有一定的提高,需要學生具備對模塊知識的整合能力。在設問當中提出了某一模塊的考點中的某一單元或者某一主體,如2016年高考新課標一卷政治試題38題第一問(1)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為什么能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像此類題型,學生在平時的復習當中一定要構建對整本書的提綱,從而在解題時快速獲取信息。
大綜合的要求則更高,選拔功能更強,這類題目開放性強的設問,需要學生對材料信息有較強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從材料中發現考點,并回歸課文中的原理。題目的問題當中只告訴了學生某一模塊,卻沒有指出該模塊中具體的哪一考點。如2015年福建高考文綜試題第39題第(2)問,聯系材料二,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簡要分析福建自貿區建設應如何依法推進。題目中沒有具體涉及哪個主體應該怎么推進福建自貿區的建設,這就需要學生回歸材料,根據材料中出現的“黨、人大、國務院、社會各界”等關鍵詞,提取必修二中每個主體對應的知識點展開組織答案。
二、構建模塊思維導圖,提取知識
政治主觀題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基礎知識的把握不到位,混淆考點,導致審題不清,答錯答題的范圍,盲目提取知識答題。在一輪特別是二輪的復習中,構建模塊知識思維導圖尤為重要。特別是采用全國卷中,政治科目考試范圍不再考查選修知識,重點突出對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本必修模塊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既要有對單元的實施框架又要有對四本教材的梳理。
《經濟生活》主要有四個單元,概括起來是:一是貨幣、價格、消費;二是生產、勞動和經營,包括三個主體,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是收入與分配,講述國家的財政收入、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分析個人的收入分配制度級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的問題;四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介紹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市場和計劃,以及當前的小康社會建設和科學發展觀及提高開放性經濟水平等知識。在本書基礎上,還應重視對國家、企業和個人三個主體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政治生活》包括公民、政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即國家制度,黨的相關內容、當代國際社會及國際關系部分。像38題第1問,當代國際社會,看到題目馬上想到當代國際社會包括國際關系、國家利益、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中國的外交政策,從而分點對應材料扣題分析。
《文化生活》主要描述了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的傳播和繼承、發展及創新,有橫向的也有縱向的。第三單元主要圍繞中華文化,講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及包容性的特點,分析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最后一個單元主要是介紹當代文化的建設問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當前文化市場中出現的落后和腐朽文化現象,如何應對的問題。
《生活與哲學》簡單說主要在講馬哲,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作為本書的開篇,介紹了哲學的關系問題,包括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來源于生活實踐又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與世界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他們的共性,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又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哲學和時代的關系,哲學來源于時代,既是時代的總結和升華,又是時代變革的先導。第二單元開始圍繞馬哲展開,馬哲可以分為兩個角度,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又分為唯物論、認識論和辯證法展開。唯物論必然離不開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的討論,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認識論主要講人的認識的來源,即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又討論了其中正確的認識、真理的相關內容;辯證法提出了四個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角度,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又要有創新精神。其中要特別強調學生分析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的區分。第四單元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及人的人生價值觀的創造與實現。
從以上知識體系分析會發現,有些主體是有交叉的,如同樣是政府,可以是經濟生活中的國家財政角度,也可以是政治生活中的政府職能角度。同樣是個人,在經濟中有個人的消費、就業問題,在政治生活中是公民的政治參與,還可以是文化生活中個人對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所以,一旦混淆了考點,就容易導致整題失分,在平時的訓練與復習當中,不僅要鞏固基礎考點,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只有知識扎實靈活,思路清晰明確,才能事半功倍。
三、分清試題題型,注重語言表述
第一,原因類,包括為什么這么做,以及這樣做有什么樣的意義、這樣做的依據、合理性等。如2016I卷38題第(1)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為什么能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2016II卷39題(2)扶貧先扶“精氣神”是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重要經驗,運用文化對經濟作用的知識說明這一經驗的合理性。(10分)解答時可在原理前面加上“有利于”,從而轉化角度,特別是意義類的,有利于維護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有利于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有利于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從理論的角度也可以從現實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措施類,包括啟示類。這是政治學科中最常見的試題類型。通常此類題目會限定主體,如國家、企業或者個人,或者唯物論、認識論的角度等,此類設問,如39(2)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0分)思考的角度要多元化。解答此類題目,最先要抓住與此考點的相關知識,迅速而簡潔得羅列綱要,鉤玄提要,并在理論前加上“要……”“堅持……”等,強調做法。
第三,評析類,包括談談對某種現象、觀點的看法,或者“如何認識”,“如何看待”“分析(評析)某一現象”,等等,較好區分,而有的試題中的觀點有時候迷惑性較強,正誤夾雜在一起,合理性與不合理因素并存。解答評析題切忌著急下筆,而應當先理清題目的思路,確認命題中的對錯,這是解題的前提,然后回歸課文原理。接著指出命題中的正確部分是什么,并說明理由,同時辨析題中的錯誤部分在哪里,說出理由。最后,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四、規范答題,原理加扣題分析
首先,確定要點,要有邏輯性,分點表述,每一點中的關鍵詞、關鍵意思是什么,反對不分段落整體羅列,把要點序號化。
其次,回歸教材,采用政治教材中的專業術語答題,只有將試題中的“有效信息”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內涵時進行。在明確題意后更需要應用書本知識加深對試題的理解并扣題分析,按照材料和知識點的邏輯順序,精心組織答案。
再次,保持卷面清晰,不亂涂亂改,整潔、俊美的書寫可以為卷面添彩增色,為成功加碼。
最后,可以考慮除了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外,材料中是否還呈現出一些實際的、現實的原因及意義,這種往往是拔高題,要聯系當前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及時政熱點中的精辟術語,進行創造性的總結,獨立成點,獲得有效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