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敏+楊晴
摘 要: 本研究對500名即將畢業的生物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前瞻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就業雖然有大致方向,但是由于社會和外界等因素的影響,對未來的就業前景還是有很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為更好地提高就業率,提出如下對策:從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角度,就要思考怎樣把學科發展和就業的需要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更應該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做好職業規劃;社會用人單位要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善于發現、培養優秀人才,以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人才需要。
關鍵詞: 就業 生物專業畢業生 就業壓力 調查研究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研究型大學的構建,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和復雜社會形勢的影響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生物科學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邊緣學科,是社會科技發展的產物?,F在全國已經有兩百多所高校設立了生物科學專業,國家、社會對這個專業是有需求的,都很重視,從這個發展趨勢來看,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可觀的,但是,具體到個人的就業情況來說,還是存在一些客觀的問題,所以了解和探究生物類專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對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內容結合當代大學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內容包含學生基本就業信息、就業壓力的問題、畢業后從事的行業問題、初次就業所要求的薪資待遇問題,以及學生的就業選擇區域和對于就業前景的展望等方面,反映出生物專業類的畢業生對當前就業前景的心態和期望。問卷發放采取隨機按校部分抽樣法,分別從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燕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幾所高校的生物專業畢業生中進行調查,共發放500份問卷,成功收回問卷490份,有效回復率達到98%。并用統計軟件SPSS和Excel進行分析。
二、關于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
1.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現狀
現階段,就業壓力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主要來自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學生都非常注重外環境的變化,讓自己的就業前瞻跟隨社會和家庭的改變而去適應它,這樣雖然擴大了自己的就業選擇面,但是也會讓自控性變得薄弱,從而對就業前景感到茫然,造成了心理壓力。其中有32.07%的學生覺得社會因素是造成就業壓力的主要原因,這部分占的比例最大,其次則是家庭因素,占調查人群的25.95%,而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各占18.08%、13.12%、10.79%,對學生的就業影響要小一些。
2.薪酬對于畢業生就業影響
就業中,薪酬對于大學生的就業影響非常大,由于現實生存問題,在就業時學生首先考慮的是薪資問題,學生在初次就業薪資的要求上,超過半數的人選擇3000~5000這個節點,對于薪資的要求有較為切實的考慮,也有7.58%的學生覺得,首次就業就應該有一個較為豐厚的報酬,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就業能力有足夠的信心,想通過第一次就業,就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區域差異對于學生就業的影響
本研究的對象是分別從北京和河北兩個區域挑選的大學生,一個是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個是國家的重要工業省份,兩個區域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各高校畢業生前往北京就業的占很大一部分,這說明發展越快,就業機會越多,生活節奏快的大城市更受大學生的偏愛,現在社會出現大學生過剩的問題,一線城市雖然比較成熟,但同時充斥著很多就業機會,依然是大部分學生追捧的對象;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二三線城市生活節奏相對緩慢,企業要求也不會那么高,不會有太大工作壓力,所以會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就業。
三、對生物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及提高就業率的建議
為了提高生物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更好地解決生物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從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角度,就要思考怎樣根據學科發展和就業的需要,及時調整培養模式,完善培養計劃;建立教學、科研、企業一體化的基地,探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路子,培養出更多適應生物技術領域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2.高校生物類專業的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應對自身有正確的定位,根據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做好初步的職業規劃,不斷完善自己。對于有志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學生,應重視深造機會,積極學習實驗技能,廣泛閱讀專業相關文獻,了解學科發展動向,努力培養創新能力。其次,應該端正就業心態。從宏觀看,現在的大學生并不是稀有資源,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特別是生物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要在職業規劃上融入多元性,考慮先就業,然后根據自己的發展,合理調整、完善職業規劃。在選擇公司時,應該看重公司的前景和能否為自己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3.社會各用人單位,要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善于發現、培養優秀人才,以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人才需要。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給高校生物類專業人才的就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且對高校生物類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生物類專業學生應立足本專業的優勢,掌握生物專業知識,再依據自身的特點及發展的方向,完善各種能力,積極應對競爭。要在主動了解市場,爭取成為生物技術企業真正需要人才的同時,實現生物技術企業和生物類專業人才真正“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乘.實施“五大工程”,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10):12-13.
[2]魏莉莉.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0(6):23-24.
[3]張春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1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