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
摘 要: 本文以《高電壓技術》課程教學為例,探討了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專業課教學方法改革。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應用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工程實踐素養、團隊合作精神、獨立思考、創新和動手能力,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 CDIO 高電壓技術 專業課教學
1.引言
CDIO工程教育理念[1][2]自20世紀初提出以來,得到了全球五大洲25個國家[3][4]教育專家的肯定,目前CDIO國際合作組織已有近百所院校成員。十幾年來,其成員致力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CDIO的全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教育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工程人員。
筆者在2014年申報了江西省教改課題:《基于CDIO的〈電路〉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過兩年的研究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在2016年嘗試將此教學實踐經驗推廣到電氣工程專業課程——《高電壓技術》的教學實踐中。經過一個教學周期的教學實踐嘗試,證明針對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二本院校,CDIO工程教育方式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2.改革前我校《高電壓技術》的教學方式
《高電壓技術》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受學時限制(以南昌工程學院電氣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本課程理論學時為48學時),在過去的教學中,該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課后作業為輔”的教學方式。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能夠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高電壓技術的基礎知識,但是對于這些知識可以用以解釋、解決高電壓技術領域的哪些問題,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部分學生掌握的還是不很好。將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解決工程實踐問題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也是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
3.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貫徹到《高電壓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的實踐
針對以往《高電壓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借著《電路》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契機,筆者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高電壓技術》課程教學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績。
(1)布置案例作業,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高電壓技術》課程內容多,課時相對較少,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課前布置一些較容易的案例作業要求學生完成。學生在完成該作業的過程中,必須首先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同時,由于采用案例導入的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預習效果較好。如在講授“提高氣體間隙擊穿電壓的方法”[5]內容之前,布置預習案例:試分別說明壓縮空氣斷路器、真空斷路器和SF6斷路器滅弧機理有何不同。要做好這個作業,就要了解提高擊穿電壓的方法,既需要復習前面課程中巴申定律的內容,又要將該理論與工程實踐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對馬上要講授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預習,在課堂講授的時候,只需要做必要的總結歸納即可。
(2)通過課堂案例練習,深入理解課堂知識,鍛煉團隊合作能力。
《高電壓技術》課程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工程實踐中。對于一些比較煩瑣的計算分析,通過案例練習來理順設計步驟,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多根避雷針聯合保護的保護范圍的確定”[5]的內容時,在講授了多針聯合保護范圍的確定方法和步驟后,隨即布置一個課堂練習:要求對某變電站高7米,長20米,寬5米的控制室采用兩根避雷針聯合保護,試確定避雷針的高度。這個課堂練習分小組進行,利用學生課堂座位隨機分組,在二十分鐘左右時間內學生進行分工,確定設計步驟、所需要用到的公式、查找的圖表等,最后確定避雷針的針高和安裝位置,并做出保護范圍圖。通過這個課堂練習,可以達到幾個目的:第一,及時鞏固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公式和方法的記憶是枯燥的,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理解并真正掌握理論知識。第二,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練習,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課堂上時間很短,在這個較短的時間內要完成一個較大的作業,團隊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CDIO工程教育理念中“團隊交流能力和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能力”[1]的體現。第三,活躍課堂氣氛,改變過去課堂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通過課后案例設計,鞏固課堂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布置幾個案例設計大作業,同樣要求學生分組完成,在提交作業時按組提交,并附上詳細的分工及完成情況說明。如在學完了“雷電過電壓及其保護”[5]章節內容后,要求學生完成一項作業:給定某110kV變電站主接線圖,請對該變電站進行防雷保護初步設計,要求確定避雷針的根數及安裝位置,確定避雷器的臺數及安裝位置,并進行選型。通過大作業的練習,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掌握相關工程設計的思路、步驟及方法,并為后續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基礎。
4.結語
經過近三年的研究實踐,CDIO工程教育理念非常適合應用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過程。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過程更為生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有利于后續實踐教學環節的進行,對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開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并對畢業后將要從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1]王剛,常小勇.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1(1).
[2]顧佩華,沈民奮等.從CDIO到EIP-CDIO——汕頭大學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王天寶,陳衛東.基于CDIO的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實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周悅,張穎等.基于CDIO理念的電路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高等建筑教育,2013(2).
[5]常美生,張小蘭.高電壓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