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委風采

于建國 特約編委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兼任研究生院院長),現任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環境保護化工過程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資源過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受聘科技部國家863計劃“十一五”資源與環境領域專家、“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主題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評議組成員,社會兼職有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發明協會會長、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第九屆)、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會長等。
主要從事鹵水資源(鹽湖鉀鎂鋰分離、海水淡化)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鉀長石、明礬石、水氯鎂石、煤矸石)資源化利用及溫室氣體(燃煤電廠CO2回收、煤礦低濃度煤層氣濃縮)分離技術研究等,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計劃、科技部中葡國際合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科研項目30余項,地下巖鹽礦鉀肥生產技術成功實現國際技術轉移。代表性科技成果“惡嗪類氯化鈉浮選藥劑合成新工藝及其在反浮選氯化鉀生產中的應用”獲2001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上海市優秀產學研工程項目一等獎;“1 000 kt/a氯化鉀工業裝置冷結晶粒度控制技術與產業化應用”,使我國鉀肥生產技術水平和裝置可與以色列、約旦等先進國家相媲美,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獲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鹽湖鉀鎂資源高效與可持續開發利用關鍵技術”、“青海鹽湖鉀資源綠色高效開采及加工一體化技術”于2011年和2105年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十五”攻關項目“水氯鎂石脫水先進技術研究開發及產業化”解決了制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的核心技術,建成國內第1條千噸級反應結晶耦合水氯鎂石制備無水氯化鎂工業生產裝置,使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之一。先后獲得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先進個人”,上海市促進化學化工進步獎吳蘊初獎(個人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獎),中國科協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第十三屆),中國化工學會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等稱號。在國內外資源與環境領域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余項。

王石軍 副主任委員
高級工程師,青海省化工學會理事、青海省礦業學會會員。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科研與技術管理工作,先后在青海鉀肥廠二期辦、青海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處、青海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青海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任項目管理科員、主任科員、技術中心主任工程師、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股份公司總地質師等職,現任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技術部部長、研發中心副主任(全面主持工作)。創建了鹽湖資源開發動態監測系統、鹽湖鹵水資源開采系統和低品位固體鉀礦溶解轉化示范基地,為青海鹽湖鉀肥基地的建設和我國鹽湖鉀肥技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青海省優秀專家、青海省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
先后組織和參與完成了察爾汗鹽湖鹵水資源動態監測項目、晶間鹵水大規模開采和輸送技術研究、低品位固體鉀鹽溶解轉化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參與完成西部大開發了1 000 kt/a鉀肥項目、國家重大產業結構調整新增1 000 kt/a鉀肥項目的設計與建設管理,參與省級、國家級科技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11項,并獲得國家專利6項,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編制企業、地方標準5項。組織完成的“青海鹽湖低品位難開發鉀鹽高效利用技術”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固體鉀礦浸泡式溶解轉化方法”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優秀獎,“柴達木鹽湖難開發鉀礦高效開采關鍵工程技術”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柴達木盆地鹽湖鉀資源高效開采關鍵工程技術與裝備”和“高回收率、高品位氯化鉀生產集成技術”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完成的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 000 kt/a氯化鉀項目獲得菲迪克百年工程項目獎提名、第十四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