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傳媒新思維
首先,避免“灌輸式”傳播,建立與海外受眾的普遍關聯。海外受眾是一個廣泛、多樣、復雜的群體,在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身份特征以及傳播接受心理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并且,海外受眾顯著不同于國內受眾,他國情況通常并不處于其關注核心,他們接觸的主要動機在于獲得看待其本國國內和國際政治議題的新視角。鑒于此,“大水漫灌”“灌輸式”的傳播方式不僅起不到應有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海外受眾的排斥與反感。其次,避免“內宣與外宣兩張皮”,推動宣傳模式向“內外融通、統籌發展”方向發展。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已經通過多種渠道深入消解內宣與外宣的邊界,使得海外媒體和受眾可以第一時間輕松獲得中國國內各方面資訊;還有諸多外國機構與記者利用中國現有信息采編系統、傳播平臺和人力資源進行國際傳播;中國境內媒體經過長期發展也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國際傳播能力。最后,避免“就傳播而傳播”,探求與構建各方利益交匯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不能探求與構建各方利益交匯點,單純“就傳播而傳播”,那么中國的國際傳播戰略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共享是媒體深度融合的特質。
(據田 豐于《光明日報》2016/10/23)
一、文化堅守:扎根傳統嫁接文化精髓。文化是民族發展的血脈,也是文藝創作者的創作源泉,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碩果,這些都是中國電視節目制作源源不斷地創作素材。未來,充分挖掘中國文化的精髓一定會是撬動中國電視節目原創的一個重要契機,也只有充分讓電視節目與中國文化嫁接,才能夠讓中國電視走出低俗低智的泥淖。二、價值輸出:把握主流凝聚核心價值。電視節目原創要謹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海外電視節目模式不斷涌入的現實背景之下,電視節目原創更是助力中國電視占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高地的必然要求。三、多屏聯動:放眼未來培育競爭優勢。在多屏時代,人們的“跨屏欲望”,未來電視節目原創在內容表現上,要充分認清多屏互聯時代的觀眾收視特點,在注重價值觀表現和文化內涵承載的基礎上,也要根據觀眾移動收視、碎片收視和渴望參與互動的新特點,改變傳統電視節目的弊病。四、全球視閾:中國創造實現海外輸出。縱觀近年的中國電視,但凡收視率和社會影響巨大的電視節目,都或多或少地依賴過美國、英國等西方電視節目模式的創意、制作經驗。中國的電視節目制作者要及時了解世界電視的發展趨勢,努力跟上世界電視節目發展的步伐,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原創精品,最終實現電視節目的反向輸出
。
(據冷淞于《現代傳播》2016年第10期)
一、應對大國崛起過程中的話語沖突、競爭與合作構建。全球信息傳播體系是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綜合實力較量的過程,必定會伴隨著沖突與對抗,也有國家之間的合作。二、建設國際一流媒體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要講好中國故事,影響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我們必須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媒體步伐。但是,要認識到提高我國主流媒體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還需要時間和過程,需要自我塑造和他國塑造的雙重力量,這就包括從內外兩方面加強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的建設。三、文化與價值觀傳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核心。“中國故事”是中國歷史和現實的故事,是中國人的故事,也是中國文化精神與價值信仰的故事。文化與價值觀的廣泛傳播是增強我國對其他國家民眾吸引力、逐步獲取國際社會認同的關鍵。四、講好中國故事需注重符號、敘事、表達手段創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也需要對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找到諸如漢語、中國功夫、中國美食、名勝古跡等文化符號,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其他國家優秀的文化要素,探索中國文化與全球化之間的“最大公約數”,用創新的敘事與表達手段進行國際傳播。
(據涂凌波 覃 思于《電視研究》2016年第10期)
第一個問題是理念。廣電媒體發展要站在信息革命歷史的潮流中去思考,如何全面而徹底地投身到這個信息變革中去,成為時代的引領者。“信息革命”不是“電視革命”,任何隨波逐流的理念或者“水來土掩”的理念,都會影響到廣電的發展。第二個問題是生態。目前來看,廣電媒體融合,就是要解決如何從“小生態”變成“大生態”的問題。廣電媒體融合,就是要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的生態,也成為社會應用廣泛的生態,保持廣電在國家與社會信息化生態中的核心地位。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的“廣電+”,就表達了這樣一個生態競爭的愿望。第三個問題是資源。廣電媒體融合,大家最關注的是資本。廣電媒體融合,到底是做什么?然后才是需要多少錢和多少人。廣電媒體融合的資源在于音視頻業務,音視頻業務創新是廣電媒體融合的根本出路。(據趙子忠于《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年第10期)
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日前公布2015年浙江省傳媒產業監測分析報告。該報告在浙江省局與省統計局聯合開展的《傳媒產業評價體系和方法制度》課題研究成果下監測分析產生。報告指出,2015年浙江省傳媒產業實現增加值 645.3億元,同比增長18.2%。總體經濟規模穩居全國前三,其中營業收入1485億元(含數字出版),同比增長3.2%;廣播影視業營業收入469.6億元(含電影票房),同比增長16.3%。對外交流合作力度不斷加大,對外版權貿易與傳媒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按照相關評價方法,傳媒產業劃分為紙質傳媒產業、傳統電子傳媒產業、新媒體產業和傳媒輔助產業4個類別。其中,新媒體產業實現增加值323.4億元,占傳媒產業的比重為50.1%,占比最高,同比增長25.1%,增速最快。紙質傳媒產業實現增加值91.4億元,同比下降1.3%,是4個類別中唯一下降的。
(消息來源:人民網)
以深度內容著稱的南方周末正式涉足視頻領域。10月23日,在南方日報創刊67周年這一天,廣東南瓜視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廣東南瓜視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廣東南方周末經營有限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代表南方周末電視團隊的小強填字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三方聯合投資成立,致力于打造具有南方周末氣質、集研發、制作、銷售為一體的視頻產品制造公司,將基于電視臺、視頻網站、移動終端等多種播出平臺制作文化類型的電視、視頻節目,包括文化脫口秀、大型文化類真人秀、系列紀錄片等。
據悉,南瓜視業成立后,將進一步發揮南方周末、上海燦星以及團隊在內容生產、思想引領、創意策劃、渠道分發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包括文化脫口秀、大型文化類真人秀、系列紀錄片等節目。
(消息來源:南方日報)
10月25日,第53屆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頒發年度大獎,來自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眾多知名節目共同角逐這一國際獎項,中國中央電視臺《挑戰不可能》節目獲得電視娛樂節目類大獎。這是多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在“亞廣聯”上獲得的首個原創類節目大獎,也是中國電視機構參與該評獎30多年來,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第二次獲得此獎項。此前央視與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合作的另一檔節目《吉尼斯中國之夜》曾獲得該獎項。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簡稱“亞廣聯”),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廣播電視專業組織,現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多個成員機構。亞廣聯每年舉行一次廣播電視節目評價活動,競爭非常激烈。
(消息來源:央視網)
繼人民網之后,又一家國家級新媒體巨頭新華網登陸A股市場——新華網于10月28日上市。此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5190.2936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的申請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今年上半年新華網營業收入5.3億元,凈利潤高達1.02億元。據新華網財務總監丁平介紹,新華網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3.27%、56.79%、56.74%,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有所下降,為45.61%。據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介紹,近三年來新華網Alexa國際排名屢創新高,全面超越西方主流媒體所辦網站。
(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10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在京舉行。本次集中簽約項目共計22個,金額達178.56億元,其中,共簽署5個影視文化類項目,簽約金額達2.1億元。據悉,這5個影視文化類項目均由新疆文化企業與合作方合作完成。(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新華社紐約10月30日消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日前宣布,將斥資854億美元,以現金加股權的方式收購時代華納公司。該并購案如果獲批,將成為年內全美最大并購案。華爾街專家認為,未來信息發展將以內容為王,一家既擁有“內容”又擁有“渠道”的公司才會占領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因此,通信企業并購傳媒公司可能是一大發展趨勢。分析師表示,AT&T當前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仍是無線電話業務,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例如微信等便利應用的出現,無線電話未來前景岌岌可危,整個通信行業都面臨江河日下的窘迫局面。這時,旗下擁有大量知名電視頻道和電影制片公司的時代華納就成為AT&T的最佳選擇。早在2014年5月,AT&T就曾以485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美國衛星電視服務供應商直播電視公司。2015年5月,美國另一家電信運營商韋里孫通信公司以44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美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
(消息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