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翀 史 冉
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軟環境因素的考慮
——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黃 翀 史 冉
從當前形勢看,歐洲統一專利制度的創建已大致定局,其實際業務尚需持續調整方能最終實施。與此同時,隨著中歐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我國企業開始尋求在歐洲對其創新結果予以專利保護,“走出去”既是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也是我國企業發展壯大后國際擴張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首次提出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軟環境這一概念和相關考慮因素,給出獲取有價值的軟環境因素的客觀評價指標,以在未來實施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參考。
歐洲統一專利制度 軟環境 密集度
目前歐洲統一專利制度已具雛形,但其因實際業務方面的持續調整未能予以最終實施。客觀來說,這一新制度盡管有著潛在的顯著優勢,其未來發展卻仍面臨諸多困境而導致暫時無法形成。在歐洲統一專利制度生效后,歐洲統一專利制度將與歐洲各國國內專利制度和傳統的歐洲專利制度并存,這雖然給我國欲在歐洲國家進行專利布局以獲得專利保護的企業帶來更多的選擇,但無疑也增加了布局的復雜性。鑒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歐洲知識產權密集度的影響要素,并基于此提出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軟環境因素,詳盡分析了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我國企業應當注意的與知識產權密集度相關的要素。
軟環境因素:是指我國申請人的專利技術在歐洲市場存活、發展以及發揮作用的技術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政策環境等。
(一)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是專利技術孕育的環境。專利技術是否能夠適應歐洲市場,是否能夠快速融合進整個歐洲技術環境中,這是我國申請人在歐洲申請專利首要考慮的因素。
技術環境可以從歐洲各個國家在不同技術領域的申請量出發進行研究。一般而言,領域劃分越細致,申請量的分布越精確,技術環境的情況就越明朗。對此,我們可以選擇IPC(國際專利分類)作為領域劃分基礎,通過每一個IPC分類號在每一個歐洲國家中不同年份的申請量,了解一定時間范圍內歐洲相關國家的技術活躍領域、技術空白領域以及各個領域在不同國家的發展趨勢,并以此作為企業以技術環境為切入點選擇歐洲市場的關鍵考慮因素。
同時,從圖1中可見,醫療技術、電氣機械、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等都屬于在歐洲專利申請中的主要技術領域。在排名前10位的技術領域中,除了有機精細化工、發動機、泵、渦輪機以及藥品申請量在2014年有所下滑外,其余的都處于上升趨勢。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生物技術,目前已經排名第八;而電氣機械、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以及測量也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趨勢。可見,在歐洲的技術環境中,都體現了歐洲人尋求便利、享受生活品質的特點。與亞洲國家不同,歐洲國家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城鄉化差別不明顯,區域發展較為均衡,民眾對于與生活健康便利相關的技術相當關注,如在醫療衛生、便捷通信、與自動化以及電氣化密切相關的設備的更新和創新等方面都非常關注。
就我國企業而言,華為和中興都以其通信技術的優勢躋身于歐洲申請的前50位。其中,華為在2014年歐洲統計的申請量排名中以1600件申請量以及第五名的成績,名列歐洲專利申請的前茅。而除了華為和中興外,我國其他領域的企業或科研單位則少有在歐洲的專利申請產出。畢竟只有一個通訊行業再大再強,也不足以推進我國企業的整體海外布局,相反,這也容易產生壟斷。為此,在技術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根據歐洲目前技術環境的現狀,考慮在我國也同樣具備優勢的醫療養生、特高壓輸電技術、高速鐵路、物流運輸以及生物科技等方面繼續開拓歐洲市場。
第二,考慮我國大眾與歐洲大眾的共同需求,例如在理療衛生、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共同關注點,尋找合適的歐洲專利技術進行技術引進,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

圖1 2014年歐洲申請各技術領域分布情況aa
在未來實施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不同的行業應采取不同的專利戰略。例如,在高科技行業,公司大多就一個技術的多個方面申請各種不同專利,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可能有意愿與統一專利體系相融合。而其他行業,例如制藥行業大多擁有數量不多但重要性堪比“皇冠上的寶石”的所謂核心專利,這時他們不會愿意卷入到統一專利法院中,也不會愿意承擔核心專利輕易地在全歐洲地區范圍被無效的風險。
在技術環境中,我國的申請人還應側重考慮在歐洲不同技術領域(以國際專利分類為基準)的專利申請數量分布,這有利于企業合理定位自身專利的技術權重,也有利于對企業的專利技術引進提供參考。
(二)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專利技術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歐洲統一專利制度的推進,雖說在費用壓力上對我國申請人會有一定減輕,但隨著保護期限延長,專利維持費用也將會是企業非常大的支出,因此,企業將專利在市場上盡快應用則是當務之急。
歐洲的市場環境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專利產品的市場認知度高。隨著歐洲統一專利制度的推進,必然會在貿易上打破壁壘,進一步推進專利產品在整個歐盟市場上的推廣和布局。由于歐洲人口的整體知識產權素養較高,因此,歐洲統一專利制度必然會給專利產品在歐盟市場上的營銷帶來賣點。
其次,生產和消費信譽高。歐洲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由于侵權成本的加大以及企業信譽的增強,必然使得專利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主要份額。同時,通過歐洲統一專利制度進行產品的營銷和推廣,可以提升相關專利產品的市場份額,推進專利成果的轉化和專利應用的加快。
再次,專利產品市場融合性強。正所謂專利產品無國界,歐洲統一專利制度會進一步推進技術的融合和傳播。在歐洲市場上,對于好的技術營造產品,無論技術歸屬于誰,無論哪里生產,只要滿足歐洲客戶的使用需求,都會占據應有的市場份額。據此,可以利用我國企業自身的優勢,例如成本低、創新點細膩等發揮其在歐洲市場中的作用。
我國申請人在向歐洲申請專利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市場環境,因為市場是決定產品是否盈利的基礎,而市場環境的關注要點應該是歐洲相關國家的經濟指標和數據。
(三)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對專利技術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與專利相關的人文環境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將專利技術轉化成產品的勞動力。由于歐洲勞動力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在實施專利成果轉化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知識型勞動力自身的優勢,可減少在技術轉化成產品過程中的培訓以及簡化流程上的分解。
第二,將專利技術進一步革新的勞動力。由于歐洲的研發環境及科研人員素質較高(可同時具備例如英德法等多種外語能力),因此,我國的相關專利技術很有可能會在技術轉化過程中得以快速革新和發展。由于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語言要求,在技術革新過程中,還可實現一次翻譯、多次革新的模式(即原始技術需要中英文的轉化,之后可利用歐洲研發人員的優勢推進成果的進步)。
第三,消費者的優勢。由于歐洲屬于發達國家,人員在市場消費時對于專利產品的關注度會較高,這樣也能推進專利產品的成長和發展。
(四)政策環境
由于整個歐洲在知識產權密集型發展道路上嘗到了甜頭,因此,政府會在相關政策上給予較大關注。當然這種政策的關注不僅有正向積極支持,也有負向懲罰性政策。正向積極支持易于理解,即:政府可以根據產業需求,對相關技術產業給予稅收、基建等方面的優惠甚至免費政策;而負向懲罰性政策主要涉及避免壟斷導致的價格偏離價值、惡意競爭以及本位主義等。
因此,適時關注歐洲地區或國家的相關產業或知識產權政策的內容,對于我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十分有益,特別是在未來實施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相信會有相關國家出臺一些應對政策。建議我國企業通過以下渠道進行了解和關注。
首先,關注政府的網絡公告。利用門戶網站進行信息發布和公告是歐洲地區或國家政務公開的一個特點。這種普適化的服務模式,對于現今我國企業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我國目前的政府公開也主要通過這種途徑開展。與歐洲統一專利制度配套的政策支持一般會在政府或組織的門戶網站上隨時公布和更新,我國申請人可及時關注以便作為決策參考。
其次,訂閱相關的政策期刊。歐洲地區或國家還比較重視為適宜人群提供定制式服務,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來臨,進一步縮短了我國申請人與歐洲之間的距離,因此企業通過互聯網訂閱相關的政策期刊以獲得有用信息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再次,在線專家咨詢答疑解惑。來自EPO的官員在2016年中國專利信息年會上曾明確指出,EPO在未來將貼合受眾群體需求,開發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服務模式,除了共性問題普遍意義的解答方式外,還可通過APP或傳統網上答疑途徑對客戶的疑難問題實現在線互動,以備為更多潛在客戶提供有意義和針對性的幫助。
我國企業要想獲取有價值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軟環境因素,需要借助具有客觀意義的評價指標進行分析,從分析中獲得與專利軟環境相關的信息。從EPO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2014年度報告出發,本文以與歐洲專利相關的數據為切入點進行分析,以獲取歐洲相關國家的專利軟環境信息。本文認為,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軟環境因素的評價指標可包括歐洲專利的區域密集度、歐洲專利的趨勢密集度、歐洲專利的人口密集度、外國專利的歐洲密集度等。
(一)歐洲專利的區域密集度
來自歐洲專利組織38個成員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占到EPO2014年度收到的全部申請數量的35%,維持此前所占比重不變;專利申請中有近2/3來自歐洲之外的國家和地區。本文預測,在未來實施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歐洲各國以EPO作為申請入口提交申請的比例將會有較大幅度增加。國內申請人通過了解現有模式下在EPO的歐洲主要國家的專利申請情況,有助于了解歐洲相關國家的專利區域密集度。
從圖2中可知,德國專利申請量居于首位,法國、瑞士、荷蘭也有相對較高數量的申請份額。因此,企業在上述國家進行專利布局時,應當著重了解這些國家的技術環境(例如,對這些國家的已有專利進行分析以獲得專利技術規避和專利技術挖掘的情報)。

圖2 2014年歐洲各國在歐洲專利局申請專利數量的比例
(二)歐洲專利的趨勢密集度
歐洲專利的趨勢密集度是指歐洲專利增長幅度變化的趨勢和走向。趨勢密集度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衡量:第一,專利申請量大且增長幅度大;第二,專利申請量小但增長幅度大;第三,專利申請量及增長幅度平穩;第四,專利申請量明顯減少。
以2014年EPO統計數據為例,歐洲專利組織38個成員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在總量上有1.2%的增長,但各成員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如表1所示,荷蘭、英國以及法國有顯著增長。對于專利申請量較大且增長幅度較大的國家,我國企業應當著重關注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關注技術環境是為了避免企業在相關國家進行專利布局時“踩雷”(即侵犯他人專利權),而關注市場環境是為了了解競爭對手是否利用我國企業自身的專利進行外圍布控(即尋求交叉許可或抑制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的先機)。

表1 2014年EPO專利申請量較大且增幅較大的國家
而如表2所示,一些申請數量較少的國家,如波蘭、斯洛文尼亞、葡萄牙、土耳其以及奧地利的申請數量也較上一年度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對于專利申請量較少但增長幅度較大的國家,我國企業應該重點關注政策環境以及市場和技術環境對專利申請量的影響。

表2 2014年EPO專利申請量較少但增幅較大的國家
由于優惠政策的支持導致專利申請量激增是主要因素之一。為此,我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可能用得到的政策優惠,在相關國家進行布局以獲得第一桶金。顯而易見,這些國家的專利激增也可以結合技術環境和市場環境來看,這些國家在哪些領域有專利激增,這也能引導我國企業選擇合適的技術領域在相關國家進行專利布局(即技術領域的情報獲取)。
如表3所示,發展較為平穩的成員國則有丹麥、比利時、意大利、瑞典以及德國。對于申請量以及增長幅度較為平穩的國家,說明這些國家在專利軟環境的各個方面都較為平穩,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發展選擇在這些國家進行專利布局。

表3 2014年EPO專利申請量及增長幅度平穩的國家
如表4所示,還有一些國家的申請數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減少,如芬蘭、瑞士以及西班牙。對于專利申請量明顯減少的國家,企業應當考慮是否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以及人文環境出現了狀況,因此應當慎重考慮在這些國家的專利布局,以避免出現盲目投資造成的損失。

表4 2014年EPO專利申請量明顯減少的國家
(三)歐洲專利的人口密集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每百萬人擁有的專利數量體現了一種絕對的專利密集度優勢。從專利軟環境的內容上分析,其著重體現了人文環境。
圖3示出了歐洲每百萬人擁有的專利數量。可以看出,歐洲每百萬人擁有的專利數量(以歐洲38成員國平均值131件為基點)比經濟發達的美國高,且相對亞洲專利申請較多的韓國也高,而歐洲的瑞士、芬蘭、荷蘭、瑞典以及丹麥在人均擁有專利數量上更是遙遙領先。這些國家是靠知識產權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無論在市場環境、技術環境上,還是在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上都具備優勢。我國創新型企業可以選擇上述國家進行調研學習,獲取先進經驗,而進攻型企業則需要謹慎考慮專利軟環境的方方面面。

圖3 2014年EPO歐洲每百萬人擁有專利數量
(四)外國專利的歐洲密集度
美國、日本、中國和韓國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較大。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大多數PCT申請并沒有進入歐洲地區階段。美國、韓國和日本等對于歐洲市場的搶占也是有目標的,而這些目標要基于歐洲市場環境的需求,而市場環境的需求要融合技術環境。
2014年度,來自歐洲的申請人在十大科技領域中的九個領域擁有最多的歐洲專利申請數量,這再次體現了歐洲經濟在創新技術發展方面的強大實力,也凸顯了歐洲均衡、廣泛的專利策略。在申請數量最多的醫藥技術領域,來自歐洲的申請數量(增長3.3%)占到總量的41%,領先于美國的39%。歐洲企業最顯著的增長源于生物技術領域(增長15.9%,占總申請量的56%)、電子通信領域(增長12.5%,占總申請量的38%)、測量技術領域(增長9.8%,占總申請量的55%)。此外,歐洲還在交通領域(增長2.4%)維持了一貫的強勢地位,其申請量占總申請數量的59%,尤其是汽車和航空業以及電動機械(增長6.9%,占總量的47%)。計算機是唯一一個歐洲未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技術領域,美國以占該領域申請數量的38%而領先于歐洲(29%)c數據源自華孫歐洲知識產權網(統計日期截至2015年12月15日)。。
本文所提出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軟環境因素及其評價指標,可供我國企業在未來實施的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決策提供參考,其可能對助力我國企業選擇合適的技術研發視角、合適的市場開拓渠道以及合適的國家專利布局產生一定啟示。毫無疑問,歐洲統一專利制度將影響我國企業在歐洲的專利戰略的前行,未來這些企業的歐洲專利資產,很可能是獨立的國家專利、EP專利和歐洲統一專利的混合體。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歐洲統一專利制度得以有效運行,那么其無論是對歐洲還是全球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我國企業作為歐洲地區專利申請主體的重要來源地,同時也是歐洲專利發展的重要競爭對手,應當密切關注歐洲統一專利制度的發展狀況d寧立志:《歐盟專利的發展及其核心問題――兼及對中國的影響》,載《學習與實踐》2012年第5期。,及時預測并準確認識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同時,結合上述歐洲統一專利制度下的軟環境因素,尋求有效應對的專利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
Now, the cre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tary patent system has been accomplished, however, its actual enforcement still needs continual adjust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EU trade, Chinese enterprises begin to seek patent protection in Europe for their innovation. "Go Global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t is also inevitable now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grow big. Against the backdrop, the paper, for the f rst time,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oft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European unitary patent system, offers a set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whereby to facilitat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ope with the impending European unitary patent system.
European unitary patent system; soft environment; intensity
黃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副處長
史冉,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機械發明審查部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