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輝
摘要:湖南省作為人口大省,比全國提前三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目前老年人口規模迅速膨脹,高齡、空巢現象日益嚴重。養老服務潛在需求旺盛,但是有效需求和供給不足。如何完善養老產業體系,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來促進養老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養老服務養老保障制度養老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一、湖南人口老齡化環境分析
根據預測,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2014-2050年問,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
湖南省1996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平均提前3年。現階段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進度加劇,據湖南省統計局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為6737萬人,增速為0.7%,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126萬人,增速為4.4%,占全省常住人口總數的16.71%。預計到2030年,湖南老年人口總數或將達到201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7.6%。
湖南省作為全國第七位人口大省,同時又是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的省份之
,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更是不斷增加,而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卻亟待跟進。在這背景下,“銀發經濟”的巨大市場潛力已露端倪。
二、養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2013年底開始,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擺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在2014年召開的湖南省兩會中,養老保障問題成了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
,聚焦養老產業及相關問題的政協集體提案就占據總提案的7%,致公黨湖南省委向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建議,打造湖南首個可持續發展的養老產業集群。這意味著,政府已著眼扶持養老產業發展,民營資本進入養老產業或將迎來春天。但是,養老產業當前相對集中在城市地區,服務對象以城市老齡人口為主,而農村地區的老齡人口的養老仍然停留在“養兒防老”甚至是“茍延殘喘”的狀態,離“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有著定的差距。
(一)完善養老產業標準體系
完整的行業標準體系是養老服務業有序發展的根本保障。當前由于缺乏專門的養老服務產業管理機構養老政策政出多門碎片化現象較嚴重。沒有統性穩定性也不強,難以落地生根。我們應該借鑒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成立養老產業發展部門。專門負責老年保障法律法規的制定,養老產業制度設計、產業規劃、產業監督與管理等工作完善并優化養老服務行業標準的結構和內容。特別是在養老機構準入標準和入院、評估、護理等級服務收費等關鍵性行業標準方面更要制定出詳細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則。
(二)發展ppp模式養老服務產業,打造可持續養老產業集群
ppp養老服務產業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養老服務產業的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養老服務產業的建設2014年,中央財政決定投資24個億支持湖南等八省開展市場化運作方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試點,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打造可持續養老產業集群是設立養老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通過創新融資模式,發行優先級基金、次級優先級基金和劣后級資金,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為養老產業基金募集資本,迅速擴大養老產業基金規模,發揮財政經濟效能。二是加強對養老產業基金的監管力度,促使產業基金在陽光下運營,防止滋生產業基金腐敗的土壤。三是規范社會資本準入制度,建立特許經營制度,充分發揮我省萬眾和普親、康乃馨等三家養老產業的領軍機構作用,形成以社會資本為突破口的養老服務產業,建立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四是制定ppp模式下的養老服務產業的政策法規,加大政策法規的力度,減輕社會投資主體的稅收負擔,為市場化運作的養老服務產業創造個優良的環境。
(三)農村居家養老模式構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湖南省有602.58萬農村老年人口,老齡化的必然為農村養老事業帶來新的挑戰。由于農村地區社會服務事業相對不夠發達,加之農村地區“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傳統的以“家庭內自然養老”為基本特征的養老模式在湖南農村地區仍為最普遍的養老模式。
按照國家的部署和湖南老齡、民政部門“十二五”發展規劃,湖南省積極推進以在家居住為基礎、機構補充養老,以社區為平臺的養老體系建設,湖南省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居家養老配套設施建設。從2009年開始,全省啟動農村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站示范點建設。主要的目的是要依靠農村社區,通過服務設施完善,服務功能的增加,不僅為老人服務,同時逐步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據統計,近年來省市縣共投入建設資金近5000萬元,建成農村養老服務示范點1500多個。2012年,湖南省還爭取到國家福彩公益170.5元,在6個縣市資助建設。85個農村互助幸福院。
發展農村養老產業,能夠解決當前湖南農村“老人空巢、傳統養兒防老模式定程度上失效”的老大難問題,能夠幫助農村老人安享晚年。
(四)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傳統到科技型突破。
互聯網+養老,是對傳統養老服務業的
個重大突破,今年以來,全省主動適應養老服務發展需要,積極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業態,同時還積極按行業標準化規范養老服務設施,按服務標準化規范養老服務管理,按職業化標準規范養老服務隊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涵蓋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管理和支撐保障的標準化養老服務。改變了過去只提供端茶倒屎的粗活式的養老服務,實現了融入先進養老觀念和現代科技的服務,讓養老也享受現代化。
課題項目組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取證、調研后,從互聯網+養老的背景下,開發了基于養老產業模式下的款現代智能APP項目一愛尚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愛尚”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就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運用物聯網技術將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統、社區的物聯系統和服務整合在起,使社區管理者、老年人用戶和各種智慧系統形成各種形式的信息交互,以達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給用戶帶來更加舒適的“數字化”生活體驗,通過無線智慧社區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搭建,以“住”為中心,延伸到“吃”、“行”、“游”、“購”、“娛”、“健”等人們每天生活都會涉及到的地方,真正地從小做起改變每位普通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進步,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促進了智慧社區市場的逐步成熟,隨著城鎮化進程發展和智慧城市的普及,在互聯網經濟大行其道的新環境下,智慧社區建設已經進入個全新的時代。而我們團隊打造的“愛尚”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是真正意義上的“便民、惠民、利民、以人為本”的智慧社區。
三、結束語
湖南的養老模式,是需要可持續發展、健康、積極的探索。創新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旅游養老、社區微型、居家養老等養老方式,實行醫養結合,公辦、民營、民建公助購買服務等新養老類型,讓差異性、分類型、需要服務覆蓋湖南更多的人群,借助湖南自身正在蓬勃發展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特色,把差異化服務滲入到每個老年人身上,在居家養老社會養老機構養老服務模式之間、找到平衡,建設健康人居環境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資源的養老服務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