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胤
摘要:我國進入新常態之后,面對全球經濟不振和國內嚴重的產能過剩、外貿增速下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訪問中亞和東盟時先后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幾乎跨越整個歐亞大陸,涉及國家眾多,影響大。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所以“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我國外貿面臨傳統優勢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巨大挑戰,因此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是當下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在此背景下,通過SWOT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具有重大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外貿轉型升級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的新發展
(一)出口貿易側重點轉變
“帶路”幾乎跨越整個歐亞大陸,跨國交通運輸走廊的建設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帶路”帶動了我國的基礎設施、工業設備出口,尤其是電子通信、零售、基建、核電、高鐵等行業的出口。方面,建設跨國交通運輸走廊不僅能夠為商品在“一帶一路”國家之間進行流通提供方便,還會帶動我國基礎設施、工業設備等施工機械的出口,也為相關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在此背景下基礎設施、工業設備的出口增多,使我國的出口貿易側重點從加工貿易的低端產品向我國自主生產的機械設備、基礎設施等大工業產品轉變。
(二)出口貿易格局變化
我國的出口貿易格局較為單,北美、歐洲和日本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我國出口對北美、歐洲和日本的依賴性高,2014年我國向這三個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出口額在我國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將近60%,進口額在我國進口總額中所占比例超過60%。而“一帶一路”則加強了我國與東南亞、中亞、東歐等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尤其是交通運輸和能源方面的合作,優化我國貿易格局,降低了我國出口貿易地區集中度,降低我國對外貿易風險。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sw0T分析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優勢(strength)
自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之后,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盡管中國進出口額雙降,但我國仍是第大出口國。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我國外貿企業積累了豐富的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也積累了廣泛的客戶資源,熟練掌握了外貿流程,提高了外貿服務能力,這些積累的經驗有利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劣勢(weakness)
首先,當前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升高,我國的勞動力優勢逐漸減弱。勞動力優勢首先來源于勞動力存量大。但目前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正在持續下降。人口結構變化首先表現在生育率下降,2014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57,遠低于2.1的國際公認標準。老年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上升到2014年將近14%的水平,按照國際標準,65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我國從2000年開始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老年撫養比則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14年將近14%的水平,在2010年為11.9%,已超過了老年撫養比的世界平均水平11.7%。那么伴隨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走低出現的,正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這削弱了中國傳統的競爭優勢。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機遇(opportunity)
“一帶路”戰略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一帶一路”是政府提出的以經濟合作為主要內容的戰略。不僅我國提出了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紛紛出臺了對外貿易優惠政策,鼓勵加強多邊經貿合作,有利于我國對“帶
路”沿線國家出口貿易的擴大和深化。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威脅(thread)
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外部環境威脅來自復雜的國際環境。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振,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不利于我國外貿發展。而且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試圖在傳統經貿規則的基礎上重建國際經貿規則,通過啟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和“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國際談判,試圖建立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TPP協議談判已初步達成,TPP的成員國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而我國不是成員國,可能會影響我國向TPP成員國的出口貿易。總之貿易新規則的出現使得我國外貿發展面臨更加復雜的經貿制度環境。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從成本優勢向質量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轉變。加大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在全球價值分工中的地位,擴大中高端制造業產品的出口
(二)與“帶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抓住“帶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大力促進電子通信、零售、基建、核電、高鐵等多個領域的基建出口和對外投資,加快機電產品和高技術復雜度、高產品質量產品出口,以順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升級的趨勢。要積極發掘那些沿線國家需求強、我國產能強的行業,既能滿足其需求,也能優化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三)與“帶路”沿線國家加強經貿合作的同時要注意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投資風險。理清和正確面對上述風險,有利于我國與這些國家更加順利、長久的進行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