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建
摘要:在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從供給側角度來看城市養老服務是長板、農村養老服務是短板,這樣既不符合養老服務市場的公平原則的要求,也不利于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長足發展。所以我國未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應堅持以體制改革為先導,在規范和完善參與模式的基礎上,實行信息公開和全方位監督,奠定農村養老服體系供給側改革的路徑基礎。
關鍵詞: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路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就明確要求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毫無疑問,這為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指導綱領和行動指南。從供給側角度來看農村養老服務的供求狀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農村養老服務的提供體現出以下特點:養老服務主體的參與規模在日益擴大且以較快速度增長;農村養老公共服務事業的結構不斷得到優化。日漸豐富多樣的社會力量的參與使農村養老服務的范圍得以不斷拓展。但是從供求關系角度來看農村養老服務的提供并不能完全滿足農村養老需求,存在著供求失衡的錯位現象。如果說城鄉養老服務是我國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短板,農村養老服務則是短板中的短板。大力推進農村養老服務服務供給側改革,探索促進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既是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也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農村養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必要途徑。因此探尋農村養老服務供求失衡的問題所在,分析供求失衡的成因對于解決好農村養老服問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現存的主要問題
首先農村養老服務對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準入門檻高。因為通常許多政策文件對于行業準入表述都是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所以些行業主管部門大都按照自身的標準對行業準入設限,對于那些不希望社會力量進入的農村養老服務領域就自行規定禁止準入,至于為何禁止準入,則多以國家秘密、開放風險大作為準入的門檻。
其次,對于那些行業主管部門不太情愿開放的農村養老服務領域,社會力量進入時則需面對各種嚴苛的審核和行政監管使他們不得不知難而退。如農村養老醫療衛生領域,法律規定民辦醫療機構只要符合條件,即可申報醫療保險定點單位。但實際能夠申辦下來的民辦醫療機構并不多,而且申辦成功的民辦醫療機構通常要接受比公辦機構嚴格得多的年度審核。
再次,部分農村養老服務領域存在行業準入標準參差不齊、行政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些行業主管部門為鼓勵和引導諸多社會力量的進入,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資源的開放而有意降低準入標準,甚至對部分不規范的潛在不達標行為視而不見。但是這些行為
旦導致了相關問題的出現,便立即會遭到那些行業主管部門的嚴格審核和治理整頓措施。這樣社會力量在前后不致的準入標準和監管規則面前自然會望而卻步。
二、農村養老服務的問題成因分析
方面農村養老服務主管部門對進入農村養老服務領域的社會力量給予緊要求嚴格規是出于維護公益性和控制負外部性的考慮,其出發點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但是這些規范和約束要適度,一旦過松或過緊,都會成為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障礙。
另一方面,農村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與社會力量在地位上的不對等是農村養老服務市場不均衡發展的根源。由于目前農村養老服務領域仍以公辦、國有養老服務機構為主體,而這些養老服主體與行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自然在公共資源使用上擁有著社會力量無法企及的優勢地位。較低的起點也就決定社會力量難以取得像公辦養老服機構樣在農村養老服務領域的快速發展。
此外,社會力量自身綜合素質難以滿足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需要。農村養老服務事業對養老服務主體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需要充足的經驗,還需要專業化管理等能力。但是剛起步的民間資本和社會組織單憑參與熱情和尚屬生疏的服務技能還無法支撐起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途徑
為了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能夠得到進步提高,我們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步伐,探索出一條與我國農村具體狀況相符合的養老服務新道路,促進農村養老方式的轉型和變革。
(一)改革農村養老服務的事業體制。
是要在通過政府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推進農村全體老年人均等享受基礎養老服務的同時,大力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進入農村養老非基礎服務事業領域以加快發展相關產業。二是采取多元化的服務提供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促進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三是深化對農村養老服務事業主管單位的改革。在細化這些單位的職能的同時要完善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制度。
(二)規范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參與模式。公建民營和民辦公助模式將是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主要趨勢,所以政府應以政府購買、補貼、稅費優惠等形式給予社會力量以政策支持和鼓勵。同時農村養老服務領域還要引入市場化機制和管理理念,以達到提高養老服務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三)加強信息公開透明度和監督力度。政府公開的信息透明度關乎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順利推進,因此各級政府要積極做好養老服務服務事業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在堅持“公開是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政府法規明確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相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界限。同時還要加強全方位監督力度,這種監督既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相關主管單位的監督,相關主管單位對養老服務提供者的這些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同時包括農村養老服務對象對養老服務提供者的監督,也包括養老服務提供者同行之問的互相平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