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要:本文對我國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的問題進行研究,我國企業國際化路徑包括貿易形式、契約形式、投資形式和聯盟形式,我國國際化路徑主要以貿易為主,跨國購并被企業頻繁的采用,在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采用投資式路徑,而較少的企業采用契約方式和國際聯盟方式的路徑,但是企業在進行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時存在缺乏戰略意識,受到政治和法律的限制,企業不能很好地將文化進行整合和制度性因素與管理制度的問題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
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十多年時間里,隨著經濟全球化歷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到全世界經濟的激烈的競爭中去。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中國企業必須要走國際化道路,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種結果,也是中國為了自身的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企業國際化是指企業不僅僅局限于自己國家市場,而是要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進軍的個過程。其主要目的是想利用世界市場這樣個大舞臺,將自己國家的生產要素和其他國家的生產要素組合起來,然后向其他國家進行銷售,從而來獲得利潤的最大化。就個企業來說,企業國際化是指該企業在生產方面的,銷售方面的和管理方面的國際化;就所有的企業而言,包括兩種企業國際化是個嵌入式的國際化,另個是國際化的擴展。
一、企業國際化的速度
從企業國際化的速度來看,分為兩種,
種是漸進國際化路徑,另外種是國際化的跳躍和快速發展的路徑。前者是由階級理論提出的,認為企業漸進的國際化過程,是由不同階段的理論,根據當地的地理擴張的市場,區域市場,全國市場,海外相鄰市場和全球市場的發展路徑;在經營方式方面遵循國內經營,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創辦海外銷售組織。海外直接生產的成長發展路徑,企業在國際化的前期可以采取漸進式成長路徑,由于在前期,缺少定的國際化經歷,可所處的行業全世界互相爭奪比較劇烈,企業可以為了規避不確定的政治和經營上的風險采取這種先出口后投資或者先合資再獨資的漸進式成長路徑,華為公司在進入國際市場是就采用的是漸進式國際化路徑,他們起初選擇進入香港,與和記合作,此次合作中華為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運作經歷,其次是開拓發展中國家,繼而是全面拓展其余的國家,末了是開拓發達國家;后者是由網絡理論和以資源為基礎的戰略官提出的,激進式成長路徑適合于天生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國際擴張道路上采用激進路徑,基本上都是在成立后段時間里就走上了國際化發展道路,參與到直接對外投資和國際經營中去;跳躍式路徑是指既不是天生全球化企業,也不遵循漸進化成長路徑,通常表現在對其他國家的企業的種并購行為;在國際擴張中采用跳躍式路徑的企業由于本身不具有品牌優勢,他們往往利用與國外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和股權合資這些方式來克服自己市場信息和知識不完備的情況下,獲取資源優勢,而且這些企業已經意識到要想在全球國際化企業中占有席之位,必須要贏的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歐洲等關鍵國外市場的消費群,要通過并購和直接投資的方式來獲取專利技術和管理經驗。
二、生產要素
從生產要素來看,企業國際化路徑可以分為“產品,服務的國際化”、“技術的國際化”和“資本的國際化”這三點。產品,服務的國際化是指作為終端銷售的產品市場分布不斷突破國界,向國際市場拓展,但是它的要點與意義不是簡單的指產品是否突破國界,實現向國際市場銷售,而是指企業貫穿生產運作的要素可否向國際市場開放,即表現為企業生產過程是不是融入國際上的種種生產要素,如國際資本是否介入企業的融資過程、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否運用了國外的技術、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是否吸收和利用國際化的人才管理知識等等。技術的國際化是指科學技能的國際交流日趨擴張,要緊的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日益強化。中國通過學習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結合自身的問題,開拓創新,使得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發展越來越好。資本國際化是指資金和成本跨越國界,在各個國家之間不斷活動,每個國家之間相互開通資本市場,這樣有利于經濟的流通與運動,使各個國家之間緊密結合在起。
三、經營方式
從經營方式看,從初級到高級來分企業國際化路徑能夠分為四種,包含貿易形式、契約形式、投資形式和聯盟形式。貿易方式是指在買賣的過程中,交易兩方根據物品的不同、區域的不同和對象的不同,結合兩方的需求形成的;契約方式在企業國際化的道路上越來越突出,很多企業選擇這路徑,近幾年通過契約方式獲得的銷售額逐漸增多,使用投資方式的大多是以綠地投資或者以并購的方式在東道國開辦獨資公司或合資企業,但是這種投資方式需要注意我國與對方國家企業的協調與統。政策聯盟便是兩個或超過兩個的企業或跨國公司選擇相互合作,合資企業的聯合行動,分享利益以實現同樣的戰略目標。一些大型跨國企業選擇戰略聯盟,但這不僅局限于跨國企業,作為種經營戰略,它也適用于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