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活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的促進作用體現大學德育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導作用,大學黨團組織政治活動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學科研系列活動的開化啟智,課外校園系列活動的增質強能,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增長見識等方面。
關鍵詞:價值觀大學德育校園文化
一、大學德育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導作用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高校教育教學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們正確把握理想與現實之問的邏輯關系,對大學生們的精神進行開導,滿足大學生的發展訴求。在引領大學生努力成長成才的同時,將愛國主義精神與改革創新精神相結合,努力使之內化為理想與信念。
二、大學黨團組織政治活動的方向指引作用
在大學中,黨團組織活動是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黨團組織活動的好壞對校園文化建設產生直接影響。大學黨團活動離不開學校黨委,黨委要充分發揮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領導作用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引作用,做有文化素養、有文化理念、有文化創新的領導者。高校黨委應站在全局的制高點上,發揮政治活動的方向指引作用。堅持以人為本,開展適應師生員工的活動,充分發揮黨團的指引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品味高雅的活動,提高人文素養和政治素質。
大學黨委、團委應發揮大學生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的特殊作用,除了課堂教學和研究,開展黨團組織活動是十分必須要的。大學黨團組織的政治活動具有指引作用,學校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促使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各司其職合力育人。學校黨團組織應當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列入專項工作計劃,納入到學生的考核中,并以此來作為評優評獎的指標要求,還要完善學校考核制度和監督機制,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訓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最終達到師生職工共同進步。
進行完美結合,通過體育競賽、文娛表演等使大學生獲得課本外的情感體驗,提高人文化素質。學生會等學生團體的工作鍛煉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溝通、組織和領導等能力。大學生在擔任相關部門職務并進行活動的策劃、籌備、組織和后續等工作,在實際鍛煉中成為學生團體中的骨干精英,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可以借社團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藝術活動中,既展現自己的藝術技能,又能夠改善校園文化生活和校園氛圍。
三、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增長見識作用
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大學的教學科研系列活動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開化啟智的作用。豐富的教學活動和科研系列活動都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教育教學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增長科學知識,培養健全人格。學生通過實踐來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鍛煉自我約束能力,建立良好的心態,提高自身的集體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在多種形式中激發自己的潛能。在參與各種教學科研活動中,無論得失成敗,都是個自我鍛煉的過程,這種體驗更能促使他們自我完善和提高綜合能力,也是他們走向社會必須的重要財富。同時,這種開化啟智的作用還體現在對學生思維上的直接影響,以及學生對問題觀察、分析能力上。
高校教學、科研活動是大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活動重要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校園,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離不開教學和科研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改造是
個長期的工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到大學生頭腦中更是個系統、復雜的建設。高校必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推進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及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將科學理論轉化為人生追求,樹立并堅定正確的價值理念。此外,大學教學科研系列活動離不開教師這
群體,教師是促進學生開化啟智的先行者。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還要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只有老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才能給學生樹立
個好榜樣。
四、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增長見識作用
大學生受到的教育除了書本中的理論知識,也需要社會生活體驗。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通過將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與引領大學生全面成長結合起來,促進他們對社會發展現狀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認識理解,達到對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知行合,另一方面通過社會活動來增長才干,讓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今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由以往的單
走向多維,社會實踐對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角色轉化,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具有重要作用。學生會利用周末或假期等閑暇時問參加兼職甚至全職工作,是在家庭、學校中無法得到的體驗,也是鍛煉學生提前進入社會的便捷途徑。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公益組織的完善,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無論是籌款、救還是義務勞動,都培養了大學生關愛他人和社會的高尚品德,與此同時收獲新的體驗新的感觸,在增長見識的同時開拓思維、提升心智。無論是高校組織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還是學生自主參與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在經過精心籌備和詳密部署后,學生通過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能鍛煉組織及工作能力,體會到個組織和個集體的力量,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自身肩負的責任感及。而學生在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個人能力則是無法在校內體現出來的,經過社會更加現實和殘酷的錘煉,大學生可以得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