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馨丹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日照 276800)
探析奧爾夫教學法在童聲合唱訓練中的運用
曹馨丹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日照 276800)
現如今,隨著合唱藝術的廣泛普及,有不少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對合唱音樂展開了探究。而童聲合唱作為合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研究,可以對整個中國合唱音樂學科的建設起到補充作用。通過對奧爾夫教學法和童聲合唱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運用國外先進的奧爾夫教學法來指導童聲合唱訓練能讓學生們在快樂當中學習,提高排練的效率,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對于合唱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童聲合唱;奧爾夫;節奏
當今提高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問題勢在必行,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童聲合唱教學在歌唱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它作為合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音樂基礎教學的基本手段,其豐富的表現力受到音樂界人們的重視[1]。筆者對奧爾夫教學法進行研究學習與比較,認為將其運用在童聲合唱教學訓練中,將會大大提高兒童對音樂的興趣。綜上所述,將最先進的教學法引進到中國音樂教學中,采用合唱教學訓練這種手段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們在整個排練過程當中輕松愉悅,也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預期所要達到的排練效果。
(一)奧爾夫的生平及成就
卡爾·奧爾夫(1895-1982),是德國著名作曲家和音樂教學家,他幼兒時期就在母親的帶領下開始接觸音樂,并對音樂表現出超凡天賦。奧爾夫在跟隨母親學鋼琴中發現可以用一些小木槌在鋼琴上發出聲響覺得十分有趣,也從那時起在幼小的奧爾夫心里開啟了他的音樂之旅。隨后他在慕尼黑音樂學院開始了系統的音樂學習。在積累了大量音樂理論與舞臺實踐經驗后奧爾夫與多羅西·京特一起在創建了一所集體操﹑音樂﹑舞蹈為一體的“京特學?!?。在實際教學中奧爾夫將和聲轉移到節奏訓練中,突出節奏性樂器,將即興創作作為重點,同時他還強調使用身體的動作變化來感受音樂的節奏,這就是他所認為的“聲勢”[2]。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概述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德國音樂大師卡爾.奧爾夫在達爾克羅茲的影響下,另辟蹊徑創造的音樂教育理念和全新教育體系。它是一門將語言﹑動作﹑舞蹈﹑表演用音樂串聯起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人們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在音樂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盡管有千萬新思想,新方法涌出,但奧爾夫教學理論并不因此黯然失色,反而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一)節奏教學訓練
節奏是音樂中的骨架是構成音樂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在音樂表現中最直接的,不需要任何過多技術的音樂要素。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通過訓練兒童反應能力來鍛煉學生的身心平衡。通過朗誦來作為音樂訓練的媒介,讓語言作為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在節奏訓練中將一些生活中的詞語用簡單的節奏音型表現出來,配合朗讀節奏來深化節奏的訓練。
(二)動作教學訓練
動作教學訓練是結合動作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平衡身心發展鍛煉學生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的教學手法。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聲勢”,是用我們的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奧爾夫吸收了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動作,有跺腳﹑拍腿﹑拍手﹑捻指采用混聲四部形式,將它們編成了大量多聲部節奏練習和曲式結構練習,都成為音樂教學中的經典之作。

圖1
(三)樂器教學訓練
奧爾夫讓學生即興演奏音樂,來提高學生主動性從而訓練聽力。用以節奏為主,并且簡單易學和人本身的機體最相近的作為教學樂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打擊樂器;另一類是音條樂器。運用打擊樂器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在節奏中去感受音樂的變化。同時對于音量﹑音色的訓練和曲式結構的學習,也都可以通過奧爾夫樂器教學來進行訓練。音條樂器可以作為朗誦和歌曲伴奏,其本身也作為器樂的合奏形式來進入音樂課堂,奧爾夫也為音條樂器創作了大量的作品。
(四)聽力教學訓練
學習音樂必然要有聽力的訓練對我們理解音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奧爾夫的聽力訓練是結合聽與理解音樂進行的,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到音樂中,結合動作﹑繪畫等手段來對所聽音樂的個人領悟能力。音樂注重體驗是個人的感官,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所以對于一段相同音樂,不同人聽就會有不同感受。通過奧爾夫聽力教學訓練培養學生自覺接受音樂,用耳朵去自覺選擇聽到的音樂,培養學生對環境敏銳和觀察分析的能力。
(一)童聲合唱團訓練中奧爾夫教學法的運用成效
奧爾夫教學法的理念是遵循少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少兒音樂學習心理﹑生理的特點,在音樂實踐中,從音樂感性認知出發,讓少兒在參與音樂的活動中去享受音樂的審美情趣以激發少兒參與音樂的興趣與愛好。鑒于此,在童聲合唱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方法,將大大促進童聲合唱教學的發展,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為童聲合唱的穩步發展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對未來童聲合唱發展的幾點建議
從當前童聲合唱教學的實際和理論研究來看,童聲合唱教學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基礎階段,將奧爾夫教學法運用到童聲合唱教學中的實踐還未充分展開。對于處在小學年齡階段的兒童來說音樂的審美態度往往是以好玩﹑新鮮﹑有趣作為出發點的。在童聲合唱團排練中,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定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希望通過研究科學的訓練方法,形成一套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我們童聲合唱的整體水平。
開展童聲合唱團的活動是小學課外音樂教育的基礎所在,它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發聲的機會,都能參與到音樂當中來,從而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有益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童聲合唱是順應素質教育發展的潮流,也是進行兒童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不遺余力的研究國外先進教學法與中國實際的音樂教學相結合,從而真正把童聲合唱藝術帶到更廣闊的天地!
[1]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李坦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魯道夫·謝弗[英],王莉譯.兒童心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吳靈芬.對中小學合唱藝術教育的思考[J].中國藝術報,2009.
[5]田曉寶.當今中國合唱藝術發展中若干問題與思考[J].人民音樂,2006.
[6]韓激.楊鴻年合唱教學的教育理念與實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