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艷
摘要:自新課程的實施以來,學校課堂上的教學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對于教材其本身的編排體系呈現出多樣化,版面的設計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日漸濃厚;大家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逐漸增強,和以前相比,敢于舉手回答問題,敢于質疑老師,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同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多元化也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便捷。課堂要使用動態教學來促進和誘發動態教學的生成,及時捕捉到動態教學生成的契機,其使用教學機智,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控,使課堂真正成為老師與學生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去成長的課堂。使學生的化學課堂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性、開放性和鮮活性 。
關鍵詞:化學課堂;概念構建;策略研究
一、化學課堂的新課程概念構建特征
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預設,這樣的課堂教學生硬死板,讓學生沒有課堂的主動性,對于新課程其比較重視化學教學的生成目的是讓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們自主探索的地方,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化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強調老師要時刻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需要去不斷的進行調整,從而去努力構建成一個師生能互動的化學課堂。對于化學這種學科的課堂新課程的改革,講究的就是動態式的教學,主要看重老師和學生之間養成溝通的關系,兩者之間彼此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時不再是機械的執行預先設定好的教案而是比較注重學生在本課堂中其自身的創造性的真實性的發展進程,從而能在特定的環境中,去立足所有學生的現場性思路,靈活的機動的去組織教學,真正的滿足學生們學習的需求。課堂對于老師和學生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來應是豐富多彩的,只是因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把教學的過程當作理想的狀態去安排從不允許其出現一點點偏差,教學過程中,教學過于古板和枯燥。對于動態性的化學課堂,不追求省事以及形式化,而是去追求真實的自然,敢于去放手,在這種教學的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思想情感就可以徹底的表達,因此在課堂上再現的是老師和學生真實自然的情景。
二、化學新課程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
教師要注意課堂上發生的所有細節,還要根據具體發生的情況,在學生還不知不覺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做出一些相應的教學變動。對于這種動態式課堂,其教學主要強調:一定要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及時的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靈活的去處理信息,能夠將課堂上各種信息有機地整合起來,快速地生成,促進所有學生的思維、生成新的知識和形成比較良好的品質。把握時機,捕捉有效的信息,讓化學課堂變得有生命力。
1、“有效教學準備策略”研究。
(1)例:在課堂上講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時候,教師通常都是采用視頻的形式通過課件向同學們展示鋼鐵腐蝕、炸藥爆炸、中和反應速率有關的視頻。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總結好這些變化是什么變化,他們反應所需要的時間一樣嗎,有什么共同性。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總結好:物質化學反應速率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什么影響因素,是不是可以控制。比如說牛奶的包裝袋說明,在不同的儲藏溫度下,牛奶的保質期不同這就說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還有外界因素。可以采用一些實際當中的例子,比如說在講原電池的時候,可以舉類似這樣的例子,一個富商在自己的游艇表面鍍上了貴重的金屬,但是沒過多久就出現了腐蝕的現象;海上的航海燈,并沒有人及時的去給它充電,但是它卻晝夜亮著;自來水的水管表面為何要鍍上一層鋅呢?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探求真理的積極性,并且學生們可以很容易的記住,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提供一些豐富的事實,這樣原本枯燥的化學理論就變得生動起來,對于化學理論的教學有促進作用。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帶著同學們去實踐,這樣比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容易叫學生接受。如乙醇的分子式C2H6O,它本身結構就有兩種,現在我們來研究他與Na反應,這個時候我們怎么能確定是那種結構呢?這個時候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利用物質的特殊性質進行定性、定量實驗,將4.6g鈉(足量)放入燒瓶,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無水乙醇,用排水法收集H2,測出收集到H2的體積,根據實驗數據分析乙醇的結構。又如學習原電池原理時,也可以用實物、實驗來探究,把Zn、Cu片插到西紅柿中,這個時候發生了電流,我們把Zn和Cu片分別插入稀硫酸中現象又不同。通過實踐使學生明白任何理論的產生和結論都源于科學的實驗。根據教材、學科特點及學情,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為實施有效教學作好前期準備。
2、“有效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研究。通過研究有效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改善教師的管理、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總結、提煉出實現有效教學過程的方法和策略,優化課堂結構的策略,改進師生課堂交流方式的策略。改善學習方式,改善管理行為,改善教學行為。
3、“有效教學評價策略”研究。教學的評價方式就是說課堂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和最后結果做出的具有價值性的判斷的行為,這里主要是指過程性評價。通過有效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使教師的課堂評價體現激勵性、導向性和科學性,呼喚真誠、個性化的評價,而不是過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語或是廉價的表揚,從而使評價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出疑問既是學生們在主動的求知、主動的學習的生動體現,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經常去鼓勵學生,超越書本,超越老師,從而能標新立異,反常規地去思考問題,善于發現學生的質疑,在學生的提問中去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所以我們新課程的化學課堂的教學策略應該捕捉意外,感悟變式,創設情境。
參考文獻
[1] 張羽.初中化學教育教學之我見[J]河北學周刊.2013,(7):23.
[2] 項孟凌.高中化學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D].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2012.12.
[3] 米榮.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J].陜西教育,2012,(9):58-59.
[4] 陸長平,姜銳,鄧慶山.構建探究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