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孝江
摘要:隨著新環境下物理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研究其相關課題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指出了要注重教學的形象化,提高學生對高中物理的興趣,分析了創設有效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理解水平。在探討把握課堂節奏適時提問,以及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在閱讀中促進自學等策略的基礎上,就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展開了研究,望有助于相關教學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新環境;物理;教學
一、前言
作為一項實際教學要求較高的課程,物理教學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新環境下的物理教學,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對物理教學方法與過程的掌控,進而尋找到更為優化的教學策略,有效保證物理教學整體的整體效果。
二、注重教學的形象化,提高學生對高中物理的興趣
雖然說高中階段,已經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已經有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再過多地依靠形象思維開展學習。但是,對于高中物理學習來說,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困難,教師完全可以注重教學的形象化,讓學生對高中物理興趣盎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興趣為指引,運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學會物理學習。
三、創設有效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寓于直觀的事物之中,讓學生獲取豐富的感性信息,為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為此教師要善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與疑點處巧妙地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生產生活情境之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讓學生帶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走進物理教學,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如自由落體運動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只是機械地照本宣科,學生只能機械地來記憶,而并不能深入本質去理解,今后在遇到此類問題時依舊無從下手。為此教師就可以增加自由落體的實驗,讓學生運用常用的生活用品如紙張、粉筆、小石塊、鐵釘等來親自操作實驗,認真記錄下實驗現象數據等,并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與思維,這樣學生所得到的就不再是結論型的知識,而是親歷知識形成全過程,是一個真正的知識點,是一次思維的過程,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這個重難點的理解。
四、把握課堂節奏適時提問
1、新課的教學:可以在上課開始圍繞鞏固舊知識進行,目的是讓學生實現知識在腦海中的重現,檢測學習效果,查找有無普遍性的理解和識記誤差。除了常規的老師問學生答外,還可以練習題的形式呈現,教師有針對性地精編精選一道或幾道典型的習題,在限定的較短時間內要求學生解答,根據答題的情況判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提問往往和啟發新知型提問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對剛學過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物理公式要適時提問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澄清對某些概念的模糊,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語音的精確性。對于所學內容與前面所學有聯系或相近的地方,適時提問,以擴展知識,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中在一起,構建知識網絡,通過對比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2、復習課、練習課的教學:問題的設置將圍繞舊知識,以擴展知識、歸納小結為目的。一個問題,可以檢驗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掌握的情況,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一個練習,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進行反思,擴展原有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復習課可以不斷連續提問,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順物理知識脈絡,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進行歸納小結。
五、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在閱讀中促進自學
高中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在長期的學習中也對物理學科的一般規律有所了解,要增強學生的物理自學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悟性,鼓勵學生閱讀教材和課外書籍,在閱讀中培養自學能力。高中生的物理學習強化閱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以閱讀強化課前預習。物理學科知識點繁瑣,彼此之間的聯系性較強,學生應主動進行預習,增進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要通讀教材,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同時還要閱讀輔助書籍,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2、以閱讀深化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物理教學的中心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閱讀,閱讀教師手寫的重點內容,做到爛熟于心。
3、以閱讀提高課后復習質量。課后復習是學生回顧和強化所學內容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觸類旁通、加強自身知識積累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通讀所學內容,再次定位和聚焦知識盲區,通過查閱資料和自我探究進行“掃盲”。
六、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現代社會的信息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這些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效補充和豐富。利用信息技術下的網絡和多媒體開展物理教學,豐富了課堂容量和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物理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能展示圖像、動畫等優勢,再現一些學生不容易察覺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觀察的效果,這對一些細微的或是肉眼無法觀察的現象以及一些稍縱即逝的物理現象,具有很好的再現作用。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一些沒有條件進行的實驗進行生動展示,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在物理教學中,有一些實驗不具備條件,或是這些實驗不適合在課堂上演示。對于這樣的實驗,教師完全可以采用多媒體代替.。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針對一些突發問題,及時在網上查找,把網絡上的內容搬到課堂上來。
七、結語
通過對新環境下物理教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該項教學工作良好效果的取得,有賴于對其多項影響因素與關鍵教學環節的充分掌控,有關人員應該從物理教學的客觀實際出發,研究制定最為符合實際的教學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1] 劉維紅.高中物理學習中規范化要求的幾點看法[J].新課程(下).2014(02):118-120.
[2] 李瑞杰.關于高中物理學習的一些看法[J].考試周刊.2014(51):182-184.
[3] 王文興.學好高中物理的幾點看法和建議[J].考試周刊.2015(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