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超
摘要:農機產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過程和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農機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機械化再上新水平,全面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如何提升農業機械科技水平,如何做好農機產業結構調整,將是農機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農機工程;科技創新;策略
前言
農業機械化是一個國家農業全面現代化的基礎保證,作為農業先進科技應用推廣的重要載體。農機工程科技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傳統耕作力式下的農業生產成本,又能夠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產出率,并從某種程度上改變我國的農機科技創新的體系建設與發展中的不足,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一、農機工程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
1.全國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將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可見,農機工程在推動農業機械化和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2.農機工程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產量科學技術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第一生產力作用,它將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活動相結合,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當中。為農村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產品加工技術或重要手段。我國農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時期,土地流轉的加速、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以及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和農業生產模式大規模涌現,農機工程與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其發展意義重大。
二、我國農業工程科技創新中的不足之處
據資料顯示,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方面,我國基本實現了主要生產過程的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60%至63%,但是仍然存在著主導產品技術水平不高和許多環節的短板等問題。農機產業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異。
1.從行業角度分析。農機行業一些大企業有很大的規模化發展空間。而小企業而需要在細節與管理方面進一步加強。
2.從產品角度分析。出現了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中高端產品缺產出量不足的現象。如在一些主要農業機械產品中,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在產品技術上有待改進,特別是在大型化、精準復合作業、智能化等方面。
3.從全程機械化方面分析。在作業前端育苗以及種子處理方面能力不足,在糧食收獲后處理環節。糧食損失、質量保證、統籌管理等方面還沒有系統有效的解決方案。
4.從生產過程中的角度分析。與土壤、水源、生態環境、生物質再利用、農機農藝融合等相關的生產過程與環節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改善。
5.從經濟作物生產方面分析。隨著勞動力的不斷減少,經濟作物的生產面臨困境,如甘蔗、棉花、土豆、蔬菜、牧草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急需突破和解決。
三、提升農業機械科技水平的措施與方法
1.“互聯網+”農業生產模式創新
基于以上問題和矛盾,農業機械技術和農機企業發展模式必須進行深刻變革,將現代農業生產提上發展日程,有計劃地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機”產業化發展。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以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為基礎,融合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3S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時代將會到來。
2.科技創新提升農機供給側能力和水平
(1)堅持農機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是農業裝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我國農業大發展、大變革的前題條件下,農機行業必須站在為農業服務的角度。主動思考,主動與國家農業發展方向融合,有效支持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2)國家提出的“農業裝備制造的2025”戰略,對農業裝備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基于此,我國農機行業不能再是單一的“賣產品、賣服務”,而是“提供解決方案”,即為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不同作物、不同規模、不同農業生產模式的現代農業生產解決方案。為此,各農機單位應因地制宜地為農業生產機械化全程業務發展提出解決方案。在此指導基礎上,堅持科技創新,提升農機供給側能力和其水平的提高。
(3)在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方面。提供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從耕、種、管、收全過程的成套裝備和解決方案。
(4)在糧食安全和糧食品質方面。進行糧食烘干和貯藏裝備的研究與應用,并應用“互聯網+高效烘干”,使作物烘干、儲運、管理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打造農機工程發展新模式。
3.加強農機工程科技創新的人員培育
充分發揮各地區農機學會、科技組織的智慧和技術優勢,將一些可利用的農機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服務各區域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做好學會、科學普及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工作安排,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水平,為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成長的平臺,以期更好的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四、總結
我國農機工程創新工作,在提高綜合勞動生產率與農業產出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高效、優質、安全。因此,為全面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增產境收的最終目標,應從我國農業整體的基本國情與農機科技基礎水平出發,與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相結合,遵循農業生產、農機科技的發展與市場經濟規律,建設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機工程機科技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