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艷
摘要:實踐證明,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以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基礎,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本文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如何改進教學策略,讓教學策略更好的為教學服務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科學提取教學內容,滿足教學實際需要
初中數學在知識內容的設置方面是逐步深入的,但不同知識之間還隱藏著教學目標這一教學主線。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面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并用這三者去指引課堂教學活動,精簡精煉教學內容,要以教學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同時關注另外兩個方面。在實施階段性教學時,所設置的教學目標既要把總課程目標體現出來,又要把本階段具體目標體現出來,避免出現盲目和隨意的教學情況。有效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既要包含教材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包含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容,前者是表,后兩者是里,三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二、自主設定學習目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不管是新課預習,還是舊課復習,學生應結合各自的知識和能力情況,自主設定力所能及的學習目標,教師要設法引導他們從不知該學什么變為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設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比如學習《代數式》這節內容時,先提問學生:你覺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有哪些?哪些知識需要掌握?你感興趣的代數式有哪些?教材的三個例子能告訴我們什么?每個知識點介紹的合適嗎?是否存在更好的表達不同意義的代數式?你能不能進行簡單說明?說一下你對本節課的學習體會有哪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盡量自己去設定學習任務和目標,可以借助小組交流啟發,也可通過自己預習來完成,與教師一起探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為學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兼顧了不同學生間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與發展,都能學有所用。學生只有認真專研教材,反復練習,才能形成獨特見解。學習最重要的不是積累知識,而是培養學習能力,構建學習方法。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能力情況主動學習,而不能只是被動接受,要自己去確定學習程度,再利用所學知識實現自我反思,查找漏洞,填補空缺。
三、展示數學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我們要想展示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究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思想方法,體悟內涵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代數式與數這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函數的起源和發展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函數的發展歷史,讓學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證明方法。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勾股定理證明方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邏輯美和靈活美。再比如,學習圓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圓周率的演變歷史,讓學生了解圓周率的現代價值和歷史內涵,感受數學逼近思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四、設置有效課外作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單靠課堂授課和練習是無法很好地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教師還應把課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那些基礎較好、能力強的學生設置一些靈活性強、有益于智力開發的題目去求證和探討,或者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己去預習新課內容,如學完《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后,安排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測量教學樓和旗桿的高度。(1)影子測量法,是先量出影子的長度,再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原理,計算出旗桿的高度。(2)標桿測量法,是根據對應邊成比例的原理,先計算出部分旗桿的高度,再與測量者高度相加就能得出旗桿的高度。(3)鏡子反射法,同樣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來求解。學生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展開思考,實現了是的融會貫通,碰到探究性問題,都要親力而為,力求提出獨特的見解,問題可以得不到解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看法,教師對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練習不做時間要求,可隨時與教師展開探討,盡量把問題跟現實聯系起來,要具有趣聞性,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講評環節,教師要加強引導,務必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表達出來。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為一線數學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探索,才能適應數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