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奎
摘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求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小學教育作為啟蒙教學階段,培養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從實際出發,淺析興趣教學的重要實際意義。在學生學習態度形成階段,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從多方面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興趣教學法。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語文;運用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是教學主體,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現代教育強調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個體間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索精神,讓學生愛上學習。語文課堂要改變過去“一言堂”教學,以提高課堂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為出發點,運用興趣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一、興趣教學法的作用
1、端正學習動機。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往往是成績與升學,學習動機功利化,在長期學習中容易造成學習疲軟,甚至厭惡語文學習。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重新認識語文學習,端正學習目的,由”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目的是促進自我發展,豐富自我精神文化內涵。樹立正確語文學習動機,強大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易受外部因素干擾,具有穩定性與持久性,為將來中學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語文是小學主要的學習課程,有大量需要識記的知識點,小學生心理素質普遍不高,急于取得成績,在長期學習中學生心理壓力較大,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在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可以讓學生感悟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將學生學習內動力由“成績”變為“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目的,減緩學生學習壓力。
3、提高教學質量。運用教學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更高的學習效率,興趣教學法同樣如此。在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能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節奏,突破學習重難點,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4、保持良好學習習慣。興趣是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之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堅持寫日記、堅持閱讀、提前預習、主動探索等。優秀的學習習慣從一定層面上可以理解為優秀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運用興趣教學法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1、創設合適教學情景。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為主,輔以板書,課堂缺乏氛圍,學生參與感不足。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創設一定教學情景,引起學生好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女蝸補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有關女媧補天的動畫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景的創設要緊扣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利用現有教學工具,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為出發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
2、緊密聯系生活。生活是知識的來源,生活中的事例離學生較近,容易讓學生產生親近感。教師在運用興趣教學法時,要著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如在學習《太陽》一文時,教師可以用淺顯的語言向學生講解為何有太陽才有生物、為何太陽可以殺菌等課文中沒有運用原理解釋的問題,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后可以讓學生例舉生活中利用太陽的事例,拓展學生思維。由于小學生知識面較窄,生活經驗缺乏,教師在舉例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認知,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拓展。
3、運用實物演示。許多教師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沒有演示內容,只需讓學生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即可。其實不然,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科普性文章,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知識,許多地方難以理解。如在學習《詹天佑》一文,文章指出修建京張鐵路時運用了“人”字形設計、雙火車頭設計等專業設計,學生往往理解困難,教師可以做一個實物模型,仿照火車運行,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實物演示可以讓學生更快領悟知識,猶如醍醐灌頂,讓學生產生驚奇感,體會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
4、改變作業形式。興趣教學不只體現在課堂上,課后作業也是進行興趣教學的陣地。教師要改變以抄寫、簡答為主的傳統作業形式。課后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隨著時代發展,教師不應局限于此,在原有基礎上還應體現趣味性、開放性、拓展性,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厭惡課后作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培養重點,對學生今后學習發展有著重要實際意義。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四點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學生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耐心,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與教學要求,優化教學策略,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 傅蘭芳.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小學語文興趣教學初探[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2(8):42-43.
[2] 王洪秀.興趣引導,趣味多多——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淺析[J]. 中華少年,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