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小兒秋季腹瀉的護理體會
李 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秋季腹瀉;小兒;護理
小兒秋季腹瀉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易導致患兒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發生[1]。該病常發生在每年8~12月,其中10~11月為發病最高峰,發病年齡以6~36個月最多見,并易暴發流行,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秋季腹瀉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嘔吐、腹瀉。其病原體有輪狀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輪狀病毒是我國秋季小兒腹瀉最主要的致病病原體,現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2014年8月—2014年12月我科對106例秋季腹瀉患兒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60例患兒年齡≤3歲;急性起病,腹瀉病程在5 d內;每日大便次數≥4次,呈水樣或蛋花樣,大便常規無膿血便;伴中等以下發熱49例,嘔吐48例,輕度脫水51例,中度脫水7例;住院天數最短2 d,最長15 d。
1.密切觀察病情。護理人員首先觀察患兒大小便及嘔吐物的性質、次數、量及時間,及時報告醫生,有利于醫生對患兒病情進行良好而準確的判斷。
2.做好床邊隔離。小兒秋季腹瀉易引起流行,必須預防院內感染,接觸每個患兒前后必須洗手,毛巾、尿布、衣物、玩具及便器應分類消毒,管理好糞便及嘔吐物。尿布高溫消毒,室內紫外線空氣消毒,奶瓶、碗勺等應煮沸數分鐘后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3.飲食護理。短期禁食(6~8 h)以減輕胃腸負擔,可口服少量溫熱的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母乳喂養患兒,先喂少量溫開水,再喂少量母乳,每次喂5~8 min,間隔5~6 h喂食1次,5~7 d后恢復正常哺乳。人工喂養患兒,可喂少量米湯,逐漸采用米湯稀釋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喂養,開始時每日3~4次,后酌情增加次數,減少米湯量,增加奶量,直到正常。逐漸增加高蛋白、高營養、易消化食物,忌辛辣、油膩類食物。
4.加強臀部護理?;純捍蟊愦螖刀啵滓鹜渭t,所以要勤換尿布,選用柔軟、吸水性強的尿布,保持臀部皮膚清潔,肛門及周圍皮膚每次便后用溫水擦洗。發紅處可涂擦復方曲安奈德乳膏或鞣酸軟膏,并按摩片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臀部皮膚破損者暴露臀部,用紅外線燈照射以保持干燥,并涂1%龍膽紫和四環素軟膏[2],或者肛周涂以1~2滴食用香油,每日數次。
5.加強口腔護理?;純撼S袊I吐、進食少,口腔易干燥及不潔,細菌易在口腔內繁殖,常伴有口腔炎,鼓勵患兒多飲溫開水,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對年齡較小的嬰幼兒應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如有鵝口瘡,可用2%碳酸氫鈉清洗后涂制霉菌素。
6.注意保暖。小兒應隨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物,適當用熱鹽包(可多包幾層毛巾以防止燙傷)放在患兒腹部進行熱敷,以減輕疼痛。
7.及時補充水分。腹瀉常常伴隨脫水,所以在腹瀉期間,一定要適量補充水分,可口服大量的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促進血液循環正常運行和大腸蠕動。
8.做好宣教。向患兒家屬詳細講解小兒腹瀉的診斷、治療、預防知識,避免患兒出院后腹瀉再次復發[3]。介紹此病的病因、病程、預后,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倡母乳喂養,適量添加輔食,加強營養,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提倡母乳喂養:避免在夏季斷乳及改變飲食種類。合理添加輔食,加強營養,飲食勿過飽,勿進食難消化的食物。②講究衛生:小兒及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食具要定時消毒,小兒的衣被要勤更換。③勿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而導致腸炎。④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多曬太陽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筆者對我院收治的106例秋季腹瀉患兒進行護理干預,顯著提高了患兒的治愈率,縮短了治療時間,降低了治療費用,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及患兒的生活質量,是秋季腹瀉患兒理想的護理方法。
[1]楊永弘.進一步關注兒科抗生素合理應用和細菌耐藥[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25(1):1-3.
[2]梅國建.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7,59,101.
[3]孫小莉.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3):92-93.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