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治芬
內容摘要:閱讀能力是學生重要的語文素養,它決定著學生語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下,但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卻讓人擔憂。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便成為每一個語文老師教學的頭等大事,我們義不容辭。
關鍵詞:學生;培養;閱讀能力
一、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比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在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擴大視野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特別是語文教師應該將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基本環節,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方面的知識,獲得審美體驗,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見,閱讀對學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閱讀興趣,使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并提高閱讀的質量,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語文閱讀的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些中學生(特別是中職生)不愛自讀文章,讀不懂報紙雜志,普通話不過關,連看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術書籍都十分吃力,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語文閱讀費時費力,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原因還包括對閱讀的構成規律缺乏整體把握,閱讀訓練目標不清。例如,有的教師認為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字詞,懂得了基本的語言規則就有了閱讀能力,因此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字詞解釋、句式句義分析過于瑣碎;有的把一般閱讀活動和閱讀訓練混為一談,忽視閱讀基本功能的訓練;有的受考試升學率的影響,認為考什么教什么最保險,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編制練習題上,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但致使學生高分低能。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習,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下面就我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 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境,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適宜的問題,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
2.借助豐富的形式,激發興趣
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樣,有情節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語言優美的散文……通過畫、唱、演等形式來展現課文內容,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激發內心情感,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移情體驗,用自己真實的情感、既往的經驗去溝通、交融、碰撞、回應作者的心靈,文本的內涵,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取語感、形成豐富而深刻的情感體驗。
3.依托各類朗讀評價,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學生的口說教師想說的話,并為他們提供“與人交流”的機會。閱讀教學中,讀要充分,讀要有指導,讀要有層次。指導時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評價的方式多樣化。
四、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力,才能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有時教師還可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有時讓學生朗頌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我想,到那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五、悉心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讀書方法
1、瀏覽法。瀏覽就是粗略地讀、快速地讀,瀏覽法適用于泛讀。
2、跳讀法。指的是讀一篇文章、一本書或一張報紙的時候,有必要地進行選擇性閱讀。這種方法重在“為我所用”,而且又能保證學牛的閱讀量。
3、精讀法。“精讀”與第一種方法的“瀏覽”相對,也是上文所提到的精讀所適用的方法,就是對所選好的書或者其他讀物反復地讀、仔細地讀、動腦筋地讀,要對所閱讀的材料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其思想內容以及表達方法,進而對它進行分析、評論,從而達到能夠舉一反三,再舉一反三的理解程度。
4、猜讀法。就是拿到書或是其它的讀物時,看到名稱先猜想一下書或材料的內容、結構等,這樣的猜讀重在節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加強課堂閱讀指導
老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基礎上,著眼全局,篩選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難點教師要設置好坡度,讓學生有一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重點要鮮明新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學會什么,他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起指導和點撥作用,講授的東西少了,學生占有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學生語言文字練習,在練習中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過程。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把時間交給學生,把閱讀的自主權讓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寬松、活躍的閱讀氛圍中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