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問答

但昭義鋼琴教育家、教授
問:
我小孩學鋼琴近兩年了,但學得很不好,總是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多,小孩每周能練5天琴,我覺得問題應該出在他練琴的環節上,可具體又說不上來。請問老師,陪練時我們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答:
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是輔導孩子練琴中應放在首位的課題。大家知道,某一次練習或幾次練習的好壞,僅僅涉及一次或幾次的練習效果,而某種習慣的好壞則會影響整個學習進程,甚至關系到最終的學習效果。
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似乎有些抽象,但我想還是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樂于學習和練習
(2)精力集中
(3)有目的性,不盲目
(4)善于運用方法
樂于學習和練習是指有學習的自覺性。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幫助他們逐步建立學習的在自覺性。這是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態度的根本方面。不舍得在根本方面下工夫,而簡單地依靠強制手段或物質刺激、遷就姑息來讓孩子學習是非常有害的。
精力集中是學習的好品質,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標志。有的孩子練琴時東張西望、三心二意,這一點要堅決糾正。學習就是學習,不準干別的,要從嚴要求。練完琴,該玩就玩。不能學習時松松垮垮,玩耍時有惦記著學習的事,一樣都弄不好。當然,需注意的是,少兒精力集中的時間都有一個界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學習方式來要求孩子,不可急于求成地要孩子無休止地練琴。超過孩子精力集中的限度,即違背了少兒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反而會造成孩子出現精力不集中的后果。
練習有目的、不盲目和善于運用方法是體現良好習慣最具體的方面。學習最忌盲目和蠻干,學習無目的和不講究方法都是事倍功半的愚蠢行為。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明確學習要有目的性,要懂得在達到目的的努力中運用科學的方法。當然,這絕不是說一開始就要讓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從理性上懂得這些道理,實際上是要求我們家長具備這些素養。因為這一切一開始只能依靠家長在實施輔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孩子。譬如:在陪練過程中,讓孩子從感性上接受某種練習“程序”,從而逐步懂得練琴該怎樣安排;從感性上熟悉學習的規律,感受運用學習方法去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攻克疑難點的途徑等等,從而讓孩子在學習一首曲子、一種彈奏方法、一種表現時都浸透在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去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體現出科學地培養好習慣。只要我們非常有意識地注意這樣科學的引導,就一定能培養孩子對良好習慣的感知,為日后孩子自己建立良好的自學習慣奠定基礎,這將使他們收益終生。
但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