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



摘要:在高職考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職生數學課堂的復習效率,本文基于先行者組織者教學理論,在復習課中引入“先行組織者”,通過具體案例闡述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中職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拓寬了教學思路。
關鍵詞:先行組織者;中職數學;教學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中職學校升學熱逐漸升溫。而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高職高考中地位舉足輕重。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復習課一直是一塊艱難的領地。“先行組織者”在新課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頗多,在復習課教學中的研究非常值得探索。本文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之相切問題”復習課為例,對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中職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闡述一些個人的體會。
一、“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奧蘇貝爾認為,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利用適當的引導性材料對所學新內容加以定向與引導,并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和保持。這類引導性材料與當前所學新內容之間遵循認知同化理論,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新學習內容有固定與吸收的作用。這種引導性材料被稱為“組織者”。由于這種組織者通常是在當前學習內容之前用語言文字表述或用適當媒體呈現,所以又被稱為“先行組織者”。
不難發現,先行組織者就是通過語言文字表述或者以多媒體的方式來呈現的與當前所學的相關內容。它是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設計并呈現的一個引導性材料,可以是一個概念、一條定律、一段說明文字或一段影像資料等等,在新舊知識中間構建一座橋梁,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師生間的碰撞,促使課堂學習高效開展。
所以,先行組織者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有意義學習,還能使學生意識到當前所學內容與自己頭腦中原來有的某一部分認知有實質性聯系,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二、“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中職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
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之相切問題”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借鑒了奧蘇貝爾有關先行組織者教學理論作為本節復習課的理論指導。借助微課模式,在復習過程中,作為知識點再現和解答問題之間呈現的“先行組織者”,提供問題解答及學習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
1.課前準備的“先行組織者”設計
學案呈現:自主導學。
環節設計:知識要點、簡單練習、變式練習、接軌高考。
先行組織者以“講義”的形式呈現,有助于學生整理聽課思路、預熱聽課動機及明確知識目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2.導入過程的“先行組織者”設計
1)PPT展示考情分析
2)微課演示復習知識點提要
問題設計:(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判定方法有幾種?你更喜歡哪一種?(2)d 指的是什么?
先行組織者以“微課”的形式出現,在視覺、聽覺上喚起學生舊認知的記憶,以一種感性的方式使學生熟悉本節課的重點。并設置練習,熱身練兵,為課堂教與學的順利開展埋下主線。
3.教學過程的“先行組織者”設計
1)課件展示:直線與圓的相關待定系數
問題設計:如何求切線方程?涉及到哪些量?
通過上一級組織者“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建立等式,求得某一未知待定系數,即可解題。充分體現了先行組織者在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作用,更細化了課堂內容,穩固了學習過程。
2)變式練習
在復習課中,通過知識結構的特點再現并構建不同題型,對已知條件進行遷移,加深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有助于培養學生知識整理與歸類的意識,避免單一的復習課堂模式。
4.課尾小結的“先行組織者”設計
課件展示:求切線方程。
問題設計:求圓的切線方程有幾種不同類型和方法?
以知識歸納和綜合解決方法來呈現先行組織者,起落有序、循序漸進,盡力促進全體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發展。同時,增強了課堂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也能更加靈活的把握課堂節奏。
三、應用的效果與反思
本節復習課運用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都設置了先行組織者以不同形式呈現,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設計理念。在復習課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更有利于知識點的融匯貫通,展現了復習課的創新模式,并為今后進一步實施這一教學策略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D.P.奧蘇貝爾等。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黎虹.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 徐夢全.數學概念直觀表征的建立與數學概念的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
[4] 羅永亮.數學教學中先行組織者策略應用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7.
[5] 謝杰妹.“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化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與學,2010,(1).
[6] 黃皓 齊真.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紡織專業課程的應用(J).職教通訊,2010,(12).
[7] 梁靜.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烏海四中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8] 汪英.“先行組織者”策略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