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波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受到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治課實踐教學如何適應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如何做好思政治課的新要求進行了探討
校企合作思政課實踐教學
伴隨著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開展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成為了具有鮮明時代意義的課題。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一、目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組織實踐教學的方式主要分為校內和校外兩種模式。校內模式是依托教學內容開展主題演講、愛國主義錄像或電影觀看、社會調查、主題辯論討論、知識競賽等;校外模式是帶學生外出參觀、要求學生假期進行社會調查后形成調查報告等傳統內容。同過去相比,大大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但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這樣新狀況下,高職的課程便不太好設計,特別是像思政課這種課程,在傳統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現在學生的學習場地部分轉移到企業,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更多地考慮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更多地融入行業、企業元素,促成高職院校有效達成人才培養目標。
二、當前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影響因素
1、受教學對像的心理變化特點影響
由于教學對象多為18歲左右年輕人,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不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論內化為他們的精神信仰,更不用說外化為他們的行為。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在對待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方法方面喜歡形式豐富多樣、有目的性的、切合現實的、雙向的教學方式。思政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更多關注對學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識和所謂知識點的灌輸,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接受主體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思政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設計各種實踐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在實踐中認真思考和充分體驗,唯有如此,所學理論知識才能切實轉化為內在素質,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目的。
2、受思政課實踐教學沒能很好的融入校企合作模式影響。
部分院校的思政教師認為校企合作是專業教師對企業的對接。從而在校企合作中無所作為。其實思政課教師如果只局限于自身業務知識,而不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發展相結合,課堂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則難免“骨感”空洞,難以具有感召力、說服力和影響力。因此思政課教師走進企業,積累行業知識經驗,獲取第一手行業素材,并將與思政課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讓思政課教學內容更加“豐滿”,才能更“接地氣”,更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而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要求
1、企業內容要走進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中。做到這一點必然要求思政課教師要親臨企業一線,或觀摩技術難度或熟練度較高的崗位操作過程,或在企業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簡易、初級的職業崗位情景現場體驗,感受諸如配送中心、生產線重復單一的操作,或生動多樣化的銷售對象對從業人員相似或不同的法紀觀念、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要求。通過這些舉措,思政課教師可以從企業中獲取大量豐富、生動又詳實的教學素材,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將這些素材與思政理論教育融會貫通,無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2、學生的校外實踐要真正走進企業一線,不能流于形式。這要求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要走進企業。針對思政課特定的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企業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和升華情感。例如,為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愛崗敬業品質、創新精神或創業意識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行業或企業的展覽展示館,聽取行業或企業先進人物關于行業或個人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專題報告。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定問卷調查,以小組為單位對某個或多個企業的員工展開各類主題鮮明的訪談、調查,并指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的方法對問卷展開小組合作分析,以調查報告的方式得出結論,并將所得結論各組相互交流、研討。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增長了專業知識,而且學會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合作意識。
3、企業典型要走進思政課實踐課堂。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應積極貫徹“重在建設、重在發展、重在創新、重在實用”的原則,學校應主動將行業杰出領導請進來,為思政課課程體系的打造、教學內容的更新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出謀劃策。同時,為了將思政課程中與專業、職業密切相關的一些重要理論知識點更直接、有效地傳遞給學生,也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行業精英,樹立個人心中的行業楷模,確立個人職業理想,學校每學期均應邀請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優秀領導、模范員工來校演講、作報告或進行專題講座,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和將來從事職業的熱情,為學生今后成為樂觀向上、務實創新的勞動者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4、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素質,同時擴大思政課教育的主體,把思政教育群體從思政課教師擴展到企業和社會。教師要研究構建適合工學結合的思政課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要更加強調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適應企業的生產特點,綜合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在平時加大企業與學校的互動,擴大思政實踐教學的比例,適當減少理論教學時間。
總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要取得更大成效,除了利用現有的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之外,還必須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引入企業元素。嘗試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途徑,深度“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涵養優良的職業道德、增強法紀觀念,懂得將個人理想和眼前現實密切結合,進而明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實現自我成長、成才,而且引導大學生弘揚社會主旋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水到渠成地完成思政課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Z].國發2014(19)號件,2014-05-02.
[2]]劉妍君.論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J].社科縱橫,2010(9):141.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件,200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