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
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商業保險的發展,我國對保險相關的法律在不斷地完善中,保險條款也在不斷修訂中,結合我國新修訂的《保險法》以及不可抗辯條款的相關理論,本文重點闡述投保人的相關權利義務。
不可抗辯條款撤銷權人壽保險
一、保險中的不可抗辯條款
(一)投保人嚴重欺詐前提下不可抗辯條款的適用
人壽保險合同中的“不可抗辯條款”又稱“不可爭條款”或“不可爭議條款”,這一條款規定,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從保單簽發之日(或保險合同成立之日)起滿一定時期(一般為兩年)后,除了由于投保人欠交保費以外,保險人不得以投保人投保時的誤告、漏告、隱瞞等為由,否定保單的有效性。
關于2002年10月28日修訂的《保險法》是否存在不可抗辯條款,理論與實務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2009年2月28日修訂的《保險法》使這一爭議得以徹底解決,其中第十六條第二、三款規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這是本次修訂的重點,也是一個亮點(增加不可爭條款),該條款主要是針對人壽保險,但從其在《保險法》中的所處體系位置來看——“保險合同”之“一般規定”項下,不排除在財產保險當中也可以適用不可爭辯條款的可能。可見,與2002年10月28日修訂的《保險法》相比,新修訂的《保險法》不僅引入不抗抗辯條款,而且將其擴展到財產保險當中(如果認為2002年10月28日修訂的《保險法》存在不可抗辯條款,那么其也僅僅適用人壽保險之年齡誤告情形)。
不可抗辯條款是對保險人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時情況下享有的撤銷權或解除權的一種限制,以保護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所享有的壽險保單上的合理期待或信賴利益,具有很強的倫理價值。投保人基于過失不如實告知,完全可以適用不可抗辯條款,但其在故意不告知(嚴重欺詐)情況下,如果適用不可抗辯條款則容易引發誠信危機及道德風險。我國新修訂的《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投保人無論是故意(嚴重欺詐)或重大過失未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我國新修訂的保險法第十六條及三十二條之的規定,本案仍需適用不可抗辯條款,保險公司自保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喪失解除權。
二、保險人合同撤銷權的規制
在保險公司因不可抗辯條款喪失解除權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能否以本案未超過法定撤銷權1年的行使期間(因為保險公司于2006年1月下旬得知撤銷事由),投保人故意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請求投保人返還保險金,保險法沒有明確規定。
保險公司不得以投保人故意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理由如下:
1、從不可抗辯條款適用范圍角度分析。不可抗辯條款是國際保險業的通行慣例,指的是保險合同生效滿一定時期(一般為兩年)之后,就成為無可爭議的文件,保險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時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沒有履行告知義務等理由主張保險合同自始無效。盡管學界關于不可抗辯條款內涵及外延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不可抗辯條款是與對保單的有效性提出抗辯有關,旨在禁止因投保單中的欺詐、隱匿或重大誤述而對保單的有效性提出抗辯。不可抗辯條款的適用在于禁止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經過法定期間后對保單的有效性提出抗辯,以保護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所享有的壽險保單上的合理期待或信賴利益,包括但不限于解除權行使的禁止,與保單有效性相關的抗辯均應被禁止行使。我國合同法關于合同撤銷權是規定在第三章之中即“合同的效力”,合同效力狀態分為四種: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可見撤銷權的行使結果等于否定保險合同效力,使合同恢復到沒有訂立前的狀態,這與不可抗辯條款禁止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經過法定期間后不得對保險合同的有效性(效力)提出抗辯的適用范圍相背離的。故在適用不可抗辯條款的前提下,保險人不得行使撤銷權。
2、不可抗辯條款與一般合同法中“欺詐使合同得以撤銷”原則相對立,不可抗辯條款的應用排斥可撤銷制度適用空間。受欺詐方的撤銷權雖然受到除斥期間的限制,但其并不因一定期間的經過而消滅。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撤銷權的起算點為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如果當事人一直不知或不應知道撤銷事由,則其撤銷權似乎不能消滅,保險合同一直有效。而不可抗辯條款的可抗辯期間經過,不以保險人主觀上是否知悉可抗辯事由,只要2年期間經過,保險人都將喪失解除保險合同的權利,保險合同的有效性在客觀上成為不可抗辯的事實。可見,不可抗辯條款突破合同法中“欺詐使合同得以撤銷”一般法理,不可抗辯條款的應用排斥了可撤銷制度適用空間。
3、從不可抗辯條款設立的目的及積極作用來看。從不可抗辯條款產生的歷史背景得知,不可抗辯條款是為了度過“誠信危機”,重塑保險公司的誠信形象,緩解其與公眾間的不信任關系而出現的。從不可抗辯條款出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充分顯示出它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在壽險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我國現有保險制度對不可抗辯條款的應用
雖然我國現行《保險法》沒有明確禁止保險人在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存在嚴重欺詐情況下行使撤銷權,但從不可抗辯條款適用范圍、規范目的、積極作用及撤銷權制度的特征分析得出,在適用不可抗辯條款后,保險公司不得以投保人故意欺詐為由行使撤銷權。具體到個案,保險人不能以投保人故意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請求返還已賠付的保險金。
參考文獻:
[1]趙橋梁.淺議不可抗辯條款的適用[J].上海保險,2005(02).
[2]陳之楚.不可抗辯條款在我國壽險合同中的應用[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3(03).
[3]雷定安,劉學寧.對人身保險不可抗辯條款的深層思考[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