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利,謝莉莉
(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7)
COMET在病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以血栓形成健康教育為例
朱孔利,謝莉莉
(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7)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在經歷深層次的改革,近年來,我們注重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但沒有專業的測評工具驗證改革后的效果。COMET職業能力測評遵循職業發展的邏輯規律,根據COMET職業能力模型,使用8個能力測試指標來反映學生的職業能力。以血栓形成病情觀察和健康宣教為工作任務,以COMET理論為基礎,闡述教學實施過程,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COMET;高職;病理學基礎
COMET項目是一個起源于德國的職業教育國際比較研究項目,專門以高職學生為測評對象的一種職業能力測評技術,其內涵相當于職業教育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測評[1]。
職業能力是在工作和學習的共同過程中發展起來的,COMET理論的學習任務是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設計的,本研究以血栓形成病情觀察和健康宣教為工作任務,以COMET理論為基礎,闡述教學實施過程,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學生自身特點,工作任務由專任教師和三級醫院的資深專任護士共同制訂。
選擇我校2014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按COMET職業能力模型屬于初學者)成績最接近的4個班共2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6~18歲,隨機抽取兩個班為實驗班,另兩個班為對照班,其中實驗班109名學生,對照班111名學生。對照班采取傳統授課方式,實驗班采用COMET理論教學模式。將每班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分為6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
2.1 獲取信息
包括課前、課堂、課后3個部分,學生通過課堂及圖書館、網絡等收集、查詢、整理相關信息。
2.1.1 課前(1)教師將重點和難點以微課形式錄制成教學視頻,列出學習任務單和一個相關臨床案例。學生自學視頻內容,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單,解決案例中的問題。(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余時間深入社區完成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教師制訂),調查完成后進行總結。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可以大體了解到周圍人群對血栓形成的認識程度,為宣教時的側重點提供參考。
2.1.2 課中(共2學時)(1)第一學時,學生提問。每名學生針對學習視頻和任務單提出自己尚未解決的或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來解答。根據提問的質量給每名學生評分,此評分占個人總成績的40%。(2)第二學時,教師根據事先所給案例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比如,如何預防血栓形成?護士在給患者靜脈穿刺時要注意什么等。
2.1.3 課后 教師和學生共同反思上兩節課自身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
2.2 制訂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制訂血栓形成健康教育計劃。制訂計劃時,要考慮到直觀性、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經濟性、工作過程導向、社會接受度、環保性和創造性。教師負責審閱,重點檢查內容是否正確、全面,是否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2.3 實施計劃(2學時)
第三、第四學時在護理實訓樓模擬病房進行。各小組有序地進行血栓形成健康教育展示,展示完成后,及時進行組內自評和組間互評,最后由教師點評,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計算各組平均分,該成績占個人總成績的30%??偝煽冇嬋肫綍r成績,最后匯入期末總評。
使用由專任教師和三級醫院資深專任護士共同制訂的測評案例來測評學生的職業能力,題型是開放式的,允許學生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要求學生除了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外,提出解決方案時還要考慮到直觀性(如病情觀察要點是否正確)、功能性(如解決方案的表述是否容易理解)、使用價值導向(對于患者來說,解決方案是否方便,易于使用及易于堅持)、經濟性(如是否考慮到后續成本并說明理由)、工作過程導向(解決方案是否反映出與職業典型工作過程相關的能力,如語氣、態度、人文關懷能力等)、社會接受度(如家屬及社會對患者的支持度)、環保性(是否考慮到環保方面的因素)、創造性(學生是否想到過特別的解決方案)8個職業能力指標。每個指標按照完全符合(3分)、基本符合(2分)、基本不符合(1分)、完全不符合(0分)進行打分,取平均分做比較。詳見表1。

表1 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的職業能力測評分析(分)
從表1可以得出,實驗班學生的直觀性、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經濟性、工作過程導向、社會接受度、環保性和創造性8個能力指標的得分與總分均高于對照班(P<0.05)。
COMET模型在設計學習任務時,遵循職業發展的邏輯規律,根據COMET職業能力模型,按初學者、提高者和能手3個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來進行任務劃分,初學者的任務可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步驟,有完整的行動模式和工作過程導向。本研究通過對2014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的職業能力測評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在直觀性、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經濟性、工作過程導向、社會接受度、環保性和創造性方面的能力均較對照班高(P<0.05)。COMET職業能力測評可為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展提供科學可靠的實證數據基礎,可以進一步促進醫院和學校的合作發展。COMET職業能力測評問卷針對學生的能力發展階段,開發相應的測試題目,測試題目來源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基于工作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具有促進職業發展的特性,并且有相應的情境描述(模擬病房),反映了真實的工作環境,改變了傳統測試問卷封閉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在學習過程中促進了職業能力的培養。
COMET能力測評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案例模擬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和知識的延伸性不均,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程度有差距,再有測試題目的開放性、答案多樣性,評分教師在測評學生的8個能力指標時要擺脫主觀因素的干擾。
[1]肖化移,李中玲.德國COMET測評技術及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3(4):96-103.
G526.5
B
1671-1246(2016)24-0091-02
江蘇省衛生科研項目(JZ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