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欣(中國社會報社,北京100032)
行業協會商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探析
◎ 伍 欣(中國社會報社,北京100032)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之路,行業協會商會作為社會組織,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發揮出重要的主體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2年公布的《北京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首次提出了“首都圈”,1985年天津市提出了“環渤海經濟圈”概念,并在“十四大”上升為國家層面的一項發展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采取了區域化發展戰略。從東部沿海城市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到推進京津冀等城市群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步伐加快。具備成本優勢的產業集群越來越被現代化生產所需要,便于建立上下游產業鏈的城市群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我國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珠三角)之一, 京津冀一體化獲得了發展契機,同時也成為緩解首都北京“大城市病”的一劑應急藥方。
2014年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同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頒布,提出要發展京津冀等城市群。自此,經過30年的發展演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從一項區域地理經濟規劃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與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存在包含關系,京津冀地區是環渤海地區三個次級經濟區(即京津冀圈、山東半島圈和遼寧半島圈)的核心區域,同時也是環渤海地區發展的重要引領和關鍵引擎。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截至目前,該綱要尚未對社會全文公開。同年8月23日,新華社刊發了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的專訪,明確三省市的定位為:北京市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是“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根據中央精神,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初步形成,到2030年,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其中,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是首要任務,
目標規劃具有階段性特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也不例外。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步驟之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應該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近中期目標。從長遠看,通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推動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處于典型的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合作狀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目標定位也讓北京在三地關系中處于主導和核心地位。而未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入和格局基本形成,三地必然會形成產業承接、行業關聯、優勢互補、平等發展的共同體。
從中央到地方,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細則、政策文件正逐步研制出臺,三地在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試點突破。而社會民生領域,不僅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基礎制度銜接保障,同時也積極參與協同發展的實踐中。今年7月,三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共同簽訂了京津冀社會組織協同發展合作框架意向書,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動協同發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創新驅動、優勢互補、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其中,具有民間性、自發性、非營利性特征的行業協會商會,因為具備特殊的市場經濟中介功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主體性作用。
行業協會商會是相同或相關行業的經濟組織、商戶等市場主體,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而自愿組成,實行行業自律、監督、管理和服務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包括經濟類行業商會、同業公會、聯合會、異地協(商)會、促進會、聯盟等。其中,商會更多的以地緣、血緣作為紐帶,行業協會則多以同業為紐帶。
改革開放以來,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迅速,并有利地促進了市場經濟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社會組織發展越好,行業協會商會作用越突出,當地經濟社會和其所在的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也就越好。比如,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社會組織活躍,行業協會商會實力較強。相應與其關聯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較為協調、順利。
第一,行業協會商會是搭建京津冀經貿平臺、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自律的重要主體。招商引資、調解企業間的競爭沖突、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突破貿易壁壘、維護公平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自律等,都是行業協會商會的職責和優勢。
在京津冀地區,行業協會商會早已先行,力促區域協同發展。例如,天津市商會從2005年以來,成功舉辦“環渤海地區民營經濟經貿合作洽談會”,協助區域企業和經貿發展。2007年,北京物流協會、天津市交通與物流協會、河北省現代物流協會和三地的部分企業簽署了“三地物流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協商并實施行業自律。
第二,行業協會商會是促進京津冀產業升級的重要主體。由于產業從低端到高端,從高能耗低附加值到環保高附加值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僅憑單個企業和商業組織難以應對。產業升級涉及生產流程、技術、勞動力和產品升級以及跨行業的轉型升級,需要能囊括和協調多數企業、商業組織和企業家的行業協會商會來駕馭,從整體層面承擔起研發、協調、溝通等職能。通過內部服務和外部牽線搭橋,行業協會商會可以整合集聚資本、勞動力、技術、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引領產業升級轉移。
2014年9月,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北京服裝紡織協會、天津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河北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在河北衡水共同成立“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發展推進聯盟”,有力地推動了衡水工業新區承接京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升級。
第三,行業協會商會是促進京津冀人口遷移的重要主體。人口和就業密切相關,遷移人口需要合理規劃產業分布,并充分考慮城市和資源的承受力。在促進人口遷移方面,行業協會商會發揮重要作用。對內,加入行業協會商會的企業、商業組織普遍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可以吸納就業人口;對外,行業協會商會依靠其行業聚合力和號召力,可以推進產業轉移,調節行業分布,從而帶動一批人口遷移。
2014年,北京石材行業協會與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物流商會在河北保定發起成立了保定市北京企業商會,促進易縣朝陽國際商貿城的完善發展,協助易縣朝陽國際商貿城3-5萬的人口遷移。
第四,行業協會商會是京津冀區域環保一體化的重要主體。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耗能產業,提升企業環保意識,需要切實發揮政府引導、監管,以及民間的監督、服務作用,作為民間組織的行業協會商會,特別是多個環保產業協會,其本身就是環保企業、低能耗高技術企業的聯合組織,它們在生態環保領域作用突出。
行業協會商會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好主體作用,仍有諸多難題需要破解。
首先,需要回歸民間性,激發自身活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雖然是一項國家戰略,但民間力量是推進主力。目前,我國行業協會商會數量達到7萬個,真正自主運營發展良好的并不多。在雙重管理格局下,不少行業協會商會借助主管單位的行政權力,依靠行政撥款等維系發展。2015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政社分開、依法自治。行業協會商會作為民間力量,必須按照中央部署,實現機構、職能、資產財務、黨建外事的脫鉤改革,同時,在實現直接登記的情況下,徹底回歸民間性、自發性、非營利性的本質,以此激發自身活力,獲得長足發展。
其次,行業協會商會需要變革服務模式,強化自身行業凝聚力、號召力。由于存在路徑依賴,很多行業協會商會在改革過程中仍然習慣于向行政單位要政策、要資助,忽視對成員單位的創新、精細化服務,在調解行業糾紛、維系和規范競爭秩序、制定行業標準方面能力薄弱。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有大量經濟社會事務需要民間協調,行業協會商會必須強化自身服務,通過服務經營獲得經濟支持,贏取行業公信力,從而實現生存和發展。
最后,行業協會商會應主動作為,靠實力爭取政府賦權。行業協會商會不具有強制入會性,當它的服務滿足不了成員單位時,吸引力就會降低,組織因而更松散。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打破地方政府“一畝三分地”意識,在這一過程中,不少行政壁壘會逐漸被拆除。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的深入,行業協會商會必須依靠提升服務能力,壯大自身實力,主動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通過政府賦權,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更好地發揮重要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