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研討會暨慶祝江東亮院士八十華誕座談會舉行
2017年9月6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九屆“先進材料”學術研討會暨慶祝我刊編委顧問委員江東亮院士八十華誕座談會在上海舉行。上海硅酸鹽所所長宋力昕、黨委書記李正華、副所長楊建華、曹紅梅,丁傳賢院士、江東亮院士,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長黃政仁、薛群基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趙連城院士,清華大學苗赫濯教授、潘偉教授、周濟教授,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院長李紅霞、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剛,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沈曉冬教授,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周游研究員及其他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公司的近60名代表參加了活動。受周廉院士委托,《中國材料進展》雜志社副社長賈豫冬到會祝賀。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華南理工大學王迎軍院士等向江東亮院士發來賀信。白春禮在賀信中說道:“您成功研制了高致密微晶氧化鋁陶瓷及機械密封件,磁流體發電電極材料,氧化鋁輕質、重質耐熱混凝土,碳化硅基工程陶瓷,復相陶瓷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等,并被廣泛應用于機械、化工等行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周濟在賀信中說道:“您心系國家發展,積極為我國材料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您十分關心工程院的工作,積極參加工程院的各項活動,為工程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您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尊重科學、勇于創新、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敬業奉獻,是我國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學習的榜樣。”
座談會上還舉行了江東亮院士傳記——《認真執著,引我遠行》首發儀式。與會代表還觀看了由上海硅酸鹽所組織制作的江東亮院士科學生涯紀錄片——《創新材料不息,強國之夢不停》。
本次研討會聚焦先進材料應用前沿,涉及紅外探測、燃料電池、電力電子、航空航天、耐火材料等領域的熱點問題。趙連城院士作了題為“全覆蓋森林防火預警紅外彩色攝像機監控系統”的報告,闡述了材料在森林火點的采集、分析、聯網及報警等預警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并指出目前我國在一些關鍵材料的研制上仍然存在瓶頸,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南京工業大學沈曉冬教授作了題為“凝心聚力協同創新實現材料學科又快又好發展”的報告,介紹了南京工業大學在水泥、高分子及先進無機材料方面開展的工作和學科布局。清華大學潘偉教授作了題為“一種測試氧擴散系數的新方法”的報告,采用拉曼激光共聚焦技術,開展了燃料電池用氧化鋯陶瓷內氧擴散的測試新方法研究。清華大學周濟教授作了“陶瓷基電磁超材料”的報告,介紹了超材料的定義及超材料所具備的優異的性能。對于新一代光源、光信息技術以及非線性全息等新技術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李紅霞研究員作了題目為“高溫工業的結構功能材料——先進耐火材料的發展”的報告,報告指出未來耐火材料的關鍵在于創新、長壽命、功能化、輕量化和安全智能化,并介紹了洛耐院在大型鋁熔煉爐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新型冶金爐襯設計、富氧豎爐爐襯優化工程、COREX-C300爐襯優化工程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領域開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周游博士作了題為“高導熱氮化硅陶瓷研究新進展”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日本政府及企業在氮化硅的研發及應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為我國發展高性能氮化硅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董紹明研究員作了題目為“極端環境服役陶瓷基復合材料研究進展”的報告,其團隊在國際上提出了新的復合材料制備方案,突破了復合材料/金屬一體化連接、超高溫抗氧化耐燒蝕涂層、大型部件輕量化設計與整體制備等關鍵瓶頸,為我國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黃政仁研究員作了題為“碳化硅陶瓷的研究與應用”的報告,闡述了碳化硅陶瓷作為空間光學部件的重要應用。與會專家暢所欲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一致認為以材料應用作為突破口,開展多領域合作、多學科交叉是未來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發展方向。
《中國材料進展》編輯部全體同志祝江東亮院士八十華誕生日快樂,祝福江院士福壽康寧、闔家幸福。《中國材料進展》將同國內材料界科研人員一道,學習江東亮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心系祖國、勇于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為我國材料科技進步不懈奮斗。
(摘編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報道,編輯 惠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