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民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72-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式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靈魂。《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小學學科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長探究能力,獲取更多的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為此,在小學學科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成為必然,這一前所未有的教學轉變,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學科中的優越性不言而喻,有目共睹。在我們小學,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中已經普遍進行。然而在更多的小學學科教學中,尤其是偏遠農村小學的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現實的課堂實踐中,小組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不盡人意。
如聽了《觀察、描述礦物(一)》一節教學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師整節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描述、探究、合作等方法,了解礦物的顏色、條痕、硬度,基本完成了預期的教學任務,但在課堂中出現的幾組有關小組合作的鏡頭卻讓人深思。鏡頭一:叫停停不了。教師在開始宣布觀察和描述礦物條痕顏色時,話音未落,不少學生就急不可待地拿起身邊的幾種礦物在白瓷板上畫起來,都沒聽清教師的要求,教師幾遍叫停,都沒有停下來。鏡頭二:興趣正濃時叫停了。在讓學生親歷幾種礦物的軟硬度時,學生正用礦物互相刻劃或用小刀刻劃比較礦物軟硬,玩的正起勁時,教師看了一下表,硬要學生停下來,匯報實驗結果。鏡頭三:交流匯報爭論不休。有兩組同學在做觀察礦物軟硬實驗時,有的說是長石硬,有的說是石英硬,課堂上爭論不休。鏡頭四:一人當家。有的小組其他成員都只是如旁觀者靜坐,只有組長一人動手,一人匯報,其他人也只是跟著組長說。
鑒于以上任意一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是重形式, 輕實效。有的教師認為把幾張桌子湊在一起,幾個人坐在一起就是小組合作,有熱鬧的討論就算是探究,并未注重學生是否真正的體驗,合作成了形式而已。(2)是重個體,輕整體。小組合作是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獨特作用,小組成員共同參與的活動,并非只是讓優等生唱獨角戲,其他人隨聲附和,人云亦云。如鏡頭四,只讓一人當家,何談有效合作?(3)是重表面,輕交流互動。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向互動活動,在一些課堂中,有些教師讓學生放任自流,表面上是熱熱鬧鬧的討論,實則是無方向、不著邊際的空談,教師疏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合作動態,并加以引導。(4)是重匯報,輕指導。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小組合作的結果是否與自己的預設一致來衡量學生的合作探究是否成功,當學生的匯報結果與教師的課堂設計相差甚遠時,教師給予的便是無情的否定,并沒有在學生討論時,針對出現的問題去做適當的引導和調控。如鏡頭二和鏡頭三,當學生正在盡興討論時,教師硬讓學生停下來匯報實驗結果;在討論礦物軟硬問題上,當學生在長石硬還是石英硬的問題上出現爭執時,教師卻沒有適時指導,讓合作學習失去了意義。(5)是重結論,輕評價。很多教師都只將科學課的重點放在動手操作和得出結論上,而忽視了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適宜的評價這一催化劑。科學教學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及時地對表現積極的個人和小組進行鼓勵肯定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競爭意識。
在小學學科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們教師關注的問題。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才會有動力。如教學《觀察、描述礦物》時,教師先搜集各種礦物圖片,五彩繽紛的礦物讓學生興趣盎然、贊嘆不已,趁熱打鐵,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幾種礦物的名字么?它們的軟硬程度如何?如何比較礦物的軟硬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探究的任務及要求,隨之動手操作,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科學分組,為學生搭建合作的平臺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在組建過程中,應遵循"優勢互補、自由組合、雙向選擇"的原則,推選出合適的組長,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立最佳搭配小組。組長的組織能力易發揮,組員也能完成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組員之間團結協作,相互配合,探究效果會更理想。當然,針對個別學生因能力低或不合群而無組接納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理解寬容,幫助鼓勵這些同學。同時在小組探究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依靠小組的力量,分析解決問題,并且學會傾聽、討論和表達,以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有效調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小組合作中,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也應適時的參與其中,有效發揮教師的作用。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搭建合作平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揮獨特作用,體驗成功的喜悅。其次,培養學生在小組中學會傾聽,學會參與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成員形成一股凝聚力,共同努力,共同探究,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同時,對于探究中出現的疑惑與質疑,教師也應引導其朝積極正確的方向前進。最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支持條件,包括充足的探究材料,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同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例如案例中的鏡頭二,由于教師沒有合理安排時間,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沒有達到探究的效果。
4.互動交流,讓學生個性張揚,智慧閃爍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質疑和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開放思維,自主探究,同時教師做適時的引導。匯報交流時,給予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既展示了學生探究的成果,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張揚了學生個性,又閃爍了智慧的火花。
5.科學評價,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有效成長的助推器
及時評價小組合作探究的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夠使組內每位成員清楚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堅持將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重視過程評價、定性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進步,使其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大的潛能,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在小學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其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我們應該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學科中的有效性,作為我們不斷研究、不斷探索的問題,從而能更準確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我們的小學學科課堂充滿生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