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覃靜
過敏,隱藏在食物添加劑里
編輯 | 覃靜
孩子吃某種食物有時過敏有時不過敏?那可能他過敏不是這種食物導致的,而是食物中所含的添加劑惹的禍。

麗麗最近遇到難題了,她說,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以來,她一直都是自己做輔食,寶寶吃得很好。最近朋友送了一些成品輔食,她就給寶寶吃了,沒想到寶寶過敏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食物,自己做的吃了不過敏,為什么成品吃了卻過敏了?
孩子吃了家長自制的輔食不過敏,吃了購買的成品輔食卻過敏了,應該是對食物中的添加劑過敏了。
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不少家長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們給孩子吃大米粥從來不過敏,為什么給他買米粉吃就過敏了?我們家孩子吃紅燒魚過敏了,可是他吃清蒸魚并不過敏,這是怎么回事?
◆吃粥不過敏,吃米粉過敏,是孩子對米粉中的添加物過敏了。
◆吃清蒸魚不過敏,吃紅燒魚過敏,孩子肯定不是對魚肉過敏,而是對做魚的調料過敏,因為紅燒魚用的調料多,而清蒸魚用的調料少。
◆成品輔食在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為保證成品的營養成分、味道等方面達到標準,不可避免地會加入一些添加劑,而自己在家制作輔食,除了食物本身,家長一般不會添加其他東西。
◆如果發現孩子吃自制的食物不過敏,而吃成品輔食過敏,十有八九就是添加劑中的成分過敏了,而到底對添加劑中的哪種成分過敏,并不容易知道,換成自制的輔食就可以了。
當在成品輔食中,粉狀食物中的添加劑要比液體食物中的添加劑少,因為潮濕的環境更容易導致食物腐爛。
比如家里的大米,如果存放環境干燥,放上一年半載的也不見得會變質,但是大米泡水以后,過一段時間就會發霉變質,就是因為大米處于潮濕的環境中,縮短了它變質的時間。
泥糊狀食物中含有水分,所以它里面肯定會有一定的添加劑,正是這些添加劑導致孩子出現過敏。
當發現孩子對成品食物過敏,可以在家自己給孩子用這種食物做輔食,看看孩子是否有過敏反應。如果沒有過敏反應,說明孩子并不是對這種食物本身過敏,只是對食物中的添加劑過敏,不需要停吃這種食物。
幾乎每個孩子在添加輔食時,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糾結。輔食是自制還是買成品,家長除了考慮營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外,還應該考慮到孩子能否順利接受這種食物,盡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
只要是成品輔食,都有一個產品質量的標準,達到了這個標準,才能夠在市場上銷售。為了使成品能夠達到統一的標準,在生產過程中都要經過調制,以保證成品的味道保持統一。打個比方,一棵樹上結有10個蘋果,這10個蘋果的大小和味道不可能完全一樣,你買了這10個蘋果,即使不是一個味兒,你也不會去找賣蘋果的投訴。但如果你買了10罐蘋果泥,它們的味道是有差別的,你可能就會質疑廠家,因為蘋果泥是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有工業化的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屬于不合格產品。
在成品輔食生產的過程中,會在可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味道的調制,而有調制,就不可避免地會有添加,這些添加物,會增加過敏的可能。
在家里制作輔食,就可以做到完全無添加、無調制了,因為沒有人要求你每次都要達到統一的標準。所以,從預防過敏的角度考慮,如果條件允許,還是自己做輔食比較安全。

更多內容,請關注《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繞得開的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