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君
每一位質量人在步入質量圈的時候,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質量人是一位“通才”還是“專才”?
第一條路就是“通才”。一般你在工廠走或者是在企業在社會走管理這條路,那么這個“通才”的路就是你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比較擅長的,就是比較宏觀,比較重視人際關系,你有非常強的決斷力跟視野,你的思維方式是橫向。那么你就容易成功,在權力中心里他升得比較高,升得比較快。因為你在權力中心升得比較高升得比較快,所以當你坐在這個位置的時候,那你是精彩的一天,這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欣賞你的財富,欣賞你的權力,欣賞你前呼后擁的這樣一個狀態。但是你同樣面臨巨大的壓力,這就是高處不勝寒。一般來講“通才”的生涯比較短暫,它是夜空中的流星,一閃而過,你會發現很多做到很大的很高的官,下來以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燃燒了自己,在短暫的生涯里邊他燃燒自己,燃燒的時候非常亮,非常耀眼,然后前呼后應,財富的積累也非常快。
另外有一種生涯就是“專才”。就是你有一技之長,你的技術技能這條路上走得比較快。那么你就具有非常好的特征。這些特征表現在微觀,知識跟技能比較專注持久,往往具有縱向的思維方式。
“通才”跟“專才”,不是說哪一個好,說哪一個不好,只是講它的不同。專才由于他的專業知識,如果這個專業知識永遠不斷地與時俱進的話,那么專才這個路呢,它就是平淡,它不那么精彩,不那么耀眼,但它很持久。專才以后可以做顧問,可以寫書立著,他可以去輔導企業,輔導其他的各方面。平淡就是福,就是它的特征。如果說“專才”跟“通才”一輩子的財富積累,或許在很多時候是一樣的,也就是小溪流水,積少成多。等到他退休的時候,他的職業生涯非常長,那么他也可能積累到一定的財富。所以上帝造人是非常公平的。
是“專才”好還是“通才”好?我會問你,你是適合“專才”還是適合“通才”?這個問題是很多人沒有想過的,所以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開始之前最好要問問你自己,你是適合什么樣的人,適合什么樣的角色。這是一個生涯之路。
你的性格,尤其是你的思維,你的左半耳右半耳的構造會決定你往哪個職業生涯走得更快更好。很多人是理性的,很多人是感性的。當然哪些人容易成為通才,哪些人容易成為專才,就由性格和思維決定了。所以很多時候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時候,做一些性格測試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管理發展類職業的要求。質量人是那么的另類,以至于你很難斷定質量經理人是“通才”還是“專才”。實際上質量人現在看來越來越像是復合型人才。現在質量領域的發展已經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專才,一方面你必須是通才。所以這個領域潛力非常大,水非常深的。它對我們提出了技術的要求,也對我們提出了管理的要求。如果你不好好去經營自己,你恐怕就沒有可持續就業的能力。
當然,“專才”是可以跳到“通才”,但是“通才”是很難跳回到“專才”的。就像一個藝術家很難做科學家,但是科學家有的時候是可以玩藝術的。愛因斯坦是一個科學家,他的腦子非常棒,但是我從來很少聽說哪個專業的藝術家他的科學、科技也是非常棒的。如果我們在質量領域里硬要分,我的經驗是,如果你要做通才,那你要往前面一條路上走;如果你要做專才,可能往這個方面走會好一點。這兩個之間有時候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我們學質量的人,大部分人盲打莽撞進來的人,有的是學工程數理、設備出身的,不是學文科出身的。通常情況是,我們最弱的是在文化、人際關系溝通跟領導力方面,而這個是社會最強調的,同時也是我們最弱的。你怎么在一個強弱不對稱的情況下尋找自己專業的突破,這也是給大家提出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