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人故居類紀念館教育是藉助陳列展覽、實物展品以及宣傳活動,對公眾進行形象、直觀、生動的感性教育。在崇尚虛擬文化的網絡時代,紀念館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本文所談到的劉青霞故居紀念館展覽,是展示劉青霞的愛國主義精神實質和業績成就的主題陳列展覽,結合多種藝術手段和信息組合手法,向觀眾傳播特定的與人物主題相關的人物信息,從而達到影響其認知與觀念的傳播目的,從而凸顯出人物紀念館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劉青霞故居;陳列展覽;愛國主義;教育
人物類紀念館是教育模式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形象立體的教科書、老少咸宜的社會課堂、雅俗共賞的文化娛樂場所。名人故居類紀念館教育是藉助陳列展覽、實物展品以及宣傳活動,對公眾進行形象、直觀、生動的感性教育。在崇尚虛擬文化的網絡時代,紀念館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在古城開封解放路北土街段,坐落著一座清代民居四合院——劉青霞故居。這是劉青霞在開封的住所,也是開封較為典型的人物紀念館。名人故居或人物類紀念館講究氛圍感受,注重考據還原。其陳列展覽、復原陳列展覽是對人物生平經歷的真實再現。本文所談到的劉青霞故居紀念館展覽,是展示劉青霞的愛國主義精神實質和業績成就的主題陳列展覽。展覽以明確的人物主題貫穿于內容始終,以人物相關的展品實物作為展示基礎;結合多種藝術手段和信息組合手法,向觀眾傳播特定的與人物主題相關的信息,從而達到影響其認知與觀念的傳播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人物紀念館的教育功能。
1 開封劉青霞故居的歷史沿革
開封劉青霞故居是劉青霞在開封的住所。劉青霞故居位于開封市劉家胡同,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距今已經130余年。故居為北方四合院式居住建筑,被開封人稱為“劉家宅院”,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青霞故居紀念館于2011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
劉青霞是河南安陽人,原名馬青霞,后嫁于開封尉氏縣劉耀德為妻,遵夫姓,改稱劉青霞。她仗義疏財、俠肝義膽、獻身革命,是中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慈善家,是我國新學教育、女學教育的先驅,人稱“辛亥女杰”。光緒皇帝曾誥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孫中山先生為她題寫了“天下為公”和“巾幗英雄”八個大字。老百姓把她比作秋瑾,故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說。在20世紀初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劉青霞先后經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她在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的同時,還興辦學校,造福鄉里。劉青霞故居是開封的一張文化名片、精神名片。在100多年的時間里,歷盡滄桑巨變,在古城開封的近代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記。
2 突出紀念館陳列展覽的教育意義
想要突出劉青霞的愛國主義思想,首先在陳展設計展覽大綱中就要了解觀眾需求,突出主題。劉青霞故居紀念館在陳列展覽方面的設計思想是以劉青霞女士的革命生涯為主線,以現有的歷史資料為脈絡,以弘揚愛國、奉獻、辦學、革命為著力點。陳展大綱的內容形成歷經兩個階段:一是形成階段,即大綱編寫人員在進行廣泛的實地考察、走訪和搜集文物資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陳列展覽的內容做一個初步的框定[1]。二是征求意見階段,邀請開封市博物館的相關專家對大綱的初稿進行會審,并先后到安陽馬氏莊園、尉氏縣劉青霞故居、劉少奇紀念館等業內同行處上門求教,請他們對大綱內容、表現形式等藝術展示方面的問題進行指點,最終形成了內容和形式上比較成熟的展覽大綱。
其次,在文字展覽和陳列展覽的形式上,一定要把握好紀念館的文化特質。明確主題,找準主線,圍繞“愛國主義”這一中心進行渲染,使內容和形式能夠緊扣主題展開,從而確保每個部分以及單元內容之間有相對獨立性,又有連貫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所以在對每間廂房展覽的設計形式上都要做到主題都有把握,專題有側重,同時還要相互銜接,層層遞進[2]。其中,在劉青霞故居的陳列展覽中的“造福桑梓”、“興教辦學”、“投身革命”、“天下為公”等板塊,都著重講述了劉青霞的愛國情懷和投身于革命事業的偉大壯舉。在展品陳列設計中,也要主動與愛國主題相呼應,采取文物與場景相結合,照片與文字相結合,文物與故事相結合的形式,凸現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最后,注重環境營造,達到內外和諧。紀念館的外圍環境是陳列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陳列展覽的外在擴展,起烘托室內陳列主題氣氛、營造情感氛圍作用[3]。劉青霞故居有獨特的布展結構,以四合院的廂房為主要展覽區域,古建筑的環境使游客在參觀時更容易設身處地感受氛圍,同時在渲染愛國主義的情緒時更容易使觀眾引起共鳴。故居還注重充分利用廂房的楹聯來烘托渲染主題。設計人員對室外環境提煉定向,通過網上征稿的形式初步征集楹聯內容,隨后由專家進行評選與反復提煉,以保證最終選用進行雕刻及展示的作品用詞精煉、音調和諧、格律嚴謹、內容貼切。如:“樂善好施盡展巾幗志,興教辦學圖國傅強”、“散家財以報國名垂青史,襄義舉而傾心魂若丹霞”等。這些楹聯緊緊圍繞劉青霞的愛國事跡,體現她天下為公、仗義疏財的情懷,立意深遠,文筆考究,含義深刻。通過這些外圍氣氛的渲染使觀眾情緒自覺地轉換進入特定的主題陳列,為即將陳述的劉青霞生平事跡做好鋪墊。
3 劉青霞故居對于宣揚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劉青霞故居紀念館作為構成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重要文物古跡之一、開封“紅色游”“名人游”旅游規劃上重要的一環,對開封“文化古城”的城市名片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開發和利用劉青霞故居不僅有利于文物保護,同時對于促進開封紅色旅游事業發展,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具有較大的示范意義。對于弘揚中國偉大民族精神、加強對青少年道德文化建設的需要,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動內容[4]。
積極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將思想道德教育列為現小學、中學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在參觀游覽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輸送給廣大游客,有利于傳播愛國思想文化,提高公眾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有利于對青少年進行精神激勵和思想啟迪。
現在的劉青霞故居紀念館已經成為焦裕祿干部學校現場教學點、開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廣大學校和機關、企業單位提供了黨課、黨日活動等學習教育場所。紀念館通過多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宣傳,提升了公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了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 饒競若.注重人物精神提煉 突出陳展總體印象——方志敏紀念館陳列布展工作體會.《2013中國人物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9月第1版
[2]、[3]劉巖石.淺談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教育功能及路徑選擇
[4]吳江.《中原名宅 劉青霞故居》.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9
作者簡介
王藝淳(1990—),女,漢族,河南開封人,工作于開封市劉青霞故居紀念館,主要從事紀念館展覽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