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王會欣
摘 要地方政府擁有很大的公權力,他們有權分配國家資源給民眾,而且能夠直接提供地方公共服務。其與公民的密切接觸及其執政中握有的巨大且往往缺乏有效約束的公權力,使得地方政府成為腐敗高發頻發的重災區。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我國基層地方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
【關鍵詞】基層地方;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腐敗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上)》“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意指谷物發霉腐爛。后來,腐敗一詞逐步演變為泛指人類政治行為和社會風氣的敗壞和墮落。反腐敗是世界性難題,也是執政黨生死抉擇的課題。腐敗問題既危及和破壞法律權威性和有效實施,又破壞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動搖著我國社會政治基礎,已經對黨,對國家和社會構成嚴重威脅。國際研究和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腐敗,往往是該國腐敗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擁有很大的公權力,他們有權分配國家資源給民眾,而且能夠直接提供地方公共服務。其與公民的密切接觸及其執政中握有的巨大且往往缺乏有效約束的公權力,使得地方政府成為腐敗高發頻發的重災區。
1 基層地方腐敗典型案例分析
在人們的觀念中,腐敗的嚴重程度往往與權力的大小成正比。但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部相互勾結,沆瀣一氣,造成的惡劣影響并不亞于位高權重者。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查處的東山頭村6名村官貪污挪用1200萬元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
東山頭村是原東山鎮政府所在地,因為靠近市區,隨著城市化推進迅速發展。該村在2007年以前有集體土地700多畝,村干部們依仗手中權力,把這些土地瓜分,謀取私利。他們謀取私利程序第一步,圈地。他們可以不召開村民大會,也不進行公示,就將十幾畝甚至幾十畝的集體土地分給村干部圈為己有。第二步,取土賣泥。村干部將圈去的土地取土賣泥,這樣賣泥收入就揣入自己的腰包。第三步,建造廠房。在圈去的土地上建造廠房,出租出去,租金收入歸個人所有。第四步,變賣集體自留地。村干部以土地開發為名,騙取村民代表簽字,將村集體自留地在村民不知道的情況下低價賣給開發商用于建筑商品房,致使集體財產白白損失。其中,村黨總支書記周大興以村小區拆建和工程款名義分別挪用兩筆30萬共60萬村集體資金。從2010年到2013年村干部們冒領村集體資金25筆,合計金額達到1200余萬元
分析這起村官抱團腐敗案件,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村干部權力膨脹。一些村干部早已成為群眾眼里的土皇帝。他們利用宗族勢力,大權獨攬,控制村兩委班子,從而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共同體。二是村級組織建設薄弱。村級組織由于其在我國政治體制上和政府管理體系中處于末梢的特殊地位,在重視程度、干部隊伍建設、干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往往不及黨政機關干部,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這為干部集體腐敗發生提供制度上的土壤。三是干部監督嚴重缺失。權力離開了監管,自然就會膨脹,這是村官敢犯案、頻犯案、犯大案的根源。在對權力監管的體制機制建設上欠賬較多,普通村民滿足于種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監督意識也不強,即使有“挑事”的“刺頭村民”,也多被村干部以一些小恩小惠安撫。四是管理體制存在漏洞,目前我國農村普遍實行村賬鄉管制度,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管理和監督,但在具體執行中,一些鄉鎮部門不能正確履行職責,對村級大額支出失于嚴格把關,而是為村里記死賬,違背了制度初衷。同時,村級財務公開、民主理財等制度形同虛設,公開內容群眾看不明白,影響了村民對村務、財務有效監督。
2 當前基層地方腐敗成因
從基層政權建設角度分析,當前基層政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黨的領導弱化
一些基層鄉鎮黨委的主體責任和鄉鎮紀委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鄉鎮紀委力量薄弱。特別是對農村村級組織思想 、組織、作風、制度和廉政建設嚴重缺失,是造成基層地方腐敗的根本原因。
2.2 理想信念淡化
思想上信念缺失,宗旨觀念淡漠,一些干部隨著地位提升,滋生腐朽思想,逐步走上違紀道路,是造成基層地方腐敗多發的思想根源。
2.3 財權過度集中
地方政府收入來源包括稅收收入、財產收益、規費收入以及接受上級政府轉移支付等。這些資金過度集中,加之監管不力,導致資金侵吞、截留和挪用等問題發生。
2.4 用人問題突出
地方用人高度集中問題,導致形成事實上的人身依附關系,無形中使其權力邊界遠遠擴充到職權范圍以外。權力過分集中,而且行使不規范。出現事實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的問題。
2.5 政府職責失衡
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發證與登記注冊、公路維護、社會保障、公共醫療、義務教育及公用事業管理等諸多方面,同時肩負經濟發展與消除貧困責任。點過面廣,任務繁重,而又往往編制受限,人員緊張,是造成腐敗問題的體制原因。
3 加強基層地方反腐倡廉建設的對策
習近平指出,“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這為我們指明了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方向和實現路徑。
3.1 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建立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腐敗問題的產生首先是在思想上出現問題。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是從思想上入手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舉措。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樹立正確世界觀。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中紀委黨政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定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智力成為帶領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加強黨性修養鍛煉,自覺抵制腐朽思想侵蝕,要注重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員政治信仰和理論修養,從思想上筑勞堅固的反腐長堤。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權力主體職業道德水平,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理想,并把它作為職業活動的行動指南。要加強法制觀念教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不能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通過主觀世界改造,根除權力者主觀腐敗動機,形成不想腐的機制。
3.2 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建立不能腐的長效機制。
要加強反腐倡廉立法建設,把反腐敗斗爭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法律法規,借助于國家強制力,實現其權威性、嚴肅性、穩定性和有效性。要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充分發揮黨內法規較之國家法律更加及時、靈活、針對性強的優勢,把國家法律不便做出規定的問題,及時從黨內法規角度,提出嚴格紀律要求。這樣做既有利于監督約束黨員干部行為,也有利于保護黨員干部。要健全權力監督體系。我國目前對權力監督,主要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當前要特別加強人大監督,并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要完善人大監督的形式、程序和手段以及咨詢、調查、罷免等實施方法,把人大監督權進一步程序化、法律化,易于操作和程序嚴密。由于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輿論工具,具有公開曝光的特殊作用,能夠達到威懾濫用權力者目的,使得輿論監督在整個監督體系中具有獨特地位,因此必須要用法律形式明確監督權利、義務、性質,保證新聞輿論監督獨立性和權威性。要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特別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和中介組織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能,對取消的事項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防止出現缺位、錯位或不到位,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徹底消除滋生腐敗的體制機制根源。
3.3 堅持“零容忍”,建立不敢腐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強調,市縣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和基層單位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風更直接損害群眾利益、傷害群眾感情。必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認真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各類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要加大違紀違法案查處力度。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本著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干部負責的態度,對黨員干部存在的苗頭和問題,要正確運用“四種形態”,早發現、早教育、早查處,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好干部標準,選好用好干部。對違規用人問題及時發現、迅速處理、嚴格問責,形成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要堅決整治和打擊不正之風。特別是堅決整治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征地拆遷、環境保護等涉及民生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以權謀私問題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和吃拿卡要等問題,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
作者單位
河北行政學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