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槿
星光璀璨,月色撩人,10月4日晚,由中華手工·揖美策劃組織的中國風服飾大秀《中國非遺:侗布&夏布》在美麗的月色小鎮傾情上演。
束發為髻,淡抹胭脂的女模特穿著白衫藍裙,或提或挎或手拿蕊工坊設計出品的侗布包包在悠然古琴聲中緩緩出場。青紅色侗布包或褶皺處理,或鑲口金,或垂流蘇,包形時尚雅致,更神奇的是面料有著皮革般的光彩與質感。
侗家人,3月種棉、8月采花;
木機紡紗一圈又一圈、手工織布一梭又一梭……
用靛藍染布、清洗、晾曬,反復三五次,白布漸成深藍色;
然后將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等植物搗爛擠汁,用這種汁液把布染成青色;
再用靛藍加染多次,藍布變青,青中透紅;
將染好的布晾干后疊在一起,在布上涂抹雞蛋清,用木槌反復捶打;
咚咚,咚咚……
咚咚復咚咚,千捶復萬捶,
侗布變得閃閃發亮,永不褪色……
圓形LED屏上閃現出“中國非遺:侗布”的介紹,追光燈打到水邊,一位穿著侗布衣服、戴著銀飾花釵的侗家女不停地揮動木槌,捶打一疊青色的侗布,咚咚,咚咚……捶打的節奏就像一首民謠,喚醒了觀眾心底里的鄉愁。
燈光暗下又驟亮,曲調從古琴聲轉為爵士樂,模特們穿著上布素麻的夏布服飾登場,上布素麻的創始人和設計總監是北京知名建筑師楊磊,跨界到服裝設計,他希望用建筑師的語言為家鄉的非遺做一些創新的演繹。
女模特身上的夏布裙看似簡單,塊面之間卻有著幾何之美。男模特的立領裝,剪裁上有很強的結構感,這種既體現中國傳統服飾之美又透露出西方服飾時尚感的設計,頗讓人驚喜。
在川端康成的《雪國》里,有一種麻質縐紗,在銀裝素裹的雪天里紡織,卻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穿戴。
這種麻質縐紗,在中國叫做“夏布”,西方國家稱它為“中國草”。
古史載:“古者先布以苧始,棉花至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冕,下訖草服。”
夏布,是最古老的布料,是紡織品里的活化石,是人類身上的第一塊遮羞布。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古老的織布,回響在月夜……
夏布與侗布,兩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種古老的面料,因上布素麻、蕊工坊設計師的生活化、時尚化演繹綻放出了全新的光彩。這一場中國風服飾文化大秀也因中華手工·揖美策劃總監謝曉飛的新穎創意、好萊塢電影《舞出我人生4》、《中國好舞蹈》舞蹈編導白澤陽一的精彩編導,完美呈現在了月色小鎮的舞臺上。
古老的紡紗機一圈一圈轉動著,舞蹈演員握著一匹輕紗,在風中舞蹈。音樂戛然而止,紗幔瞬間垂落,觀眾的掌聲久久不止,邛海邊的月亮女神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