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
河東區人大常委會關注宗教場所管理工作日前,河東區人大常委會部分委員和人大代表深入天主教河東堂、薦福觀音寺、復興莊清真寺,實地查看宗教活動場所依法管理情況。指出,要把講政治貫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始終,提高政治警惕性和敏銳性;要認真研究宗教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善于從政治視角進行思考,提高工作預見性。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宗教人士服務社會、回饋社會,與廣大干部群眾一起為實現“中國夢”和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而奮斗。要加強經常性的指導與檢查,掌握思想動態,指導宗教人士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要加強對宗教管理人員的宗教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宗教水平,為河東區的宗教和順、社會和諧做出積極貢獻。 (王 浩)
河北區人大常委會視察“三區兩院”改革試點任務進展情況視察人員深入天津市第二醫院,實地察看醫改會診中心、洗消中心、影像中心、檢驗中心、制劑中心的建設情況,詳細了解“三區兩院”改革試點任務進展。視察人員指出,河北區和第二醫院分別作為“三區”和“兩院”之一,為圓滿完成醫療改革試點任務發揮了積極作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夯實了基礎。要抓住機遇,積極作為,充分發揮該院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引導群眾有序就醫,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的工作目標,切實讓患者更多地享受醫療改革成果。 (楊金惠 張 潔)
津南區人大常委會關注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情況日前,津南區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題聽取區人民檢察院關于做好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切實加大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力度,嚴格按照刑事執行檢察工作職能調整要求,維護良好監管秩序。要加強刑事執行檢察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刑事執行檢察隊伍的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為履行刑事執行監督職責提供根本保障。要加快刑事執行檢察工作信息化建設,提高監督質效,逐步實現結果監督向過程監督、靜態監督向動態監督的轉變。 (樊旭琦)
寧河區人大常委會“三個強化”提升鎮級人大載體建設水平一是強化“人大代表之家”管理,在全面提升14個人大代表之家軟硬件建設水平基礎上,制定管理制度4項,規范代表學習、調研、視察等活動,不斷促進“家”的作用發揮。二是強化“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設,全面推開各鎮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設,重點選取條件成熟的企業和產業園區,開展工作站建設試點工作,今年計劃建設31個,已經建成5個。三是強化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鎮級代表微信群建設工作,加強了代表之間的聯系,搭建互相交流的平臺。 (孫前前)
北京:初審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 未來將優先滿足居住停車 嚴控出行停車日前,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首次審議《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草案)》,擬通過提高出行停車成本,強化停車入位等措施,引導公眾主動選擇有位購車。針對居住區域內部停車資源緊缺的問題,草案規定可以利用空閑地設置臨時停車設施。草案提出,單位或者個人可以開展停車泊位有償錯時共享,停車設施管理單位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便利。草案鼓勵“互聯網+停車”融合發展的具體政策,對現有車位進行唯一編碼,加強信息公開和共享,利用大數據優化停車場資源布局,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草案規定,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設置、占用、撤除道路停車泊位或者將道路停車泊位據為專用的,擅自在道路、居住小區以外的其他公共場所設置地樁、地鎖等障礙物的,將處以罰款。
寧夏:通過地下管線條例解決馬路“拉鏈”問題
隨著寧夏城市地下管線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構成狀況越來越復雜且分屬不同部門,統一規劃建設機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凸顯,監管也存在盲區,急需制定切實管用的法規來推進解決。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鎮地下管線管理條例》。《條例》在城鎮地下管線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信息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用法律保障城鎮地下空間資源有序建設和安全運行,解決馬路“拉鏈”等問題。《條例》所稱的城鎮地下管線,是指建設于地下的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地下管線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在能源輸送、信息傳遞、排澇減災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