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珍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
現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李鳳珍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現如今我國食品安全環境十分嚴峻,由此延伸出許多農業生產問題。新時期背景下,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深入剖析,對構建生態型生活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從現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研究。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對策
自21世紀以來,我國中央各級地方政府對各項扶農助農相關政策進行詳細部署與實施,各部門就農村、農業與農民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嚴抓經濟發展,促使各地區農民的實際收入及生活質量得到飛速的提升,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也相繼提高。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基礎理論環節較為薄弱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具有多項學科進行相互交叉的特性,其具體包括農業學科、電子控制、信息技術以及經濟管理等。從我國現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來看,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推行之后,農業耕種及其管理主要由家庭為單位,難以進行統籌管理。同時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現狀上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國仍處于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的初級階段當中,特別是針對生態農業發展結構上,亟需精通農業科學、經濟學以及生物學等多項學科的專業型高端人才,但就我國目前農業經濟現狀來看,還不具備借鑒基礎,其理論體系搭建并不順利。
(二)農村勞動力不足,剩余勞動力并未得到高效利用
我國農村的留守群體大多為兒童和中老年人,這是當前農村發展的一大普遍現象,給農民種植糧食和務農帶來極大的不便,部分村戶甚至將自己的土地轉給其他人進行種植,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當深入到農村觀察研究中發現,農村還有較多的潛在剩余勞動力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大部分農民在一年的時間里僅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實際務農,多數農民在國家政策的保護下開始進城打工,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便不再回農村勞作,這也是導致農村經濟下滑的一大原因。
(一)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形式,建立生態農業體系
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理論研究要站在其發展的理論基礎之上,其理論基礎決定著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高度及走向,需要把理論基礎放在實踐前面,嚴厲杜絕先發展再治理這一本末倒置的現象發生。
另外農業經濟體系構建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前提,從當前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現狀上可以看出,我國生態農業體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構建:其一,以自然生態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為視角,積極利用法律手段,加強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治理,促進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其二,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技術的全面推廣。基于農業經濟技術接受者為農民,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須優化推廣途徑,解決當地農業經濟轉型中的資金問題;其三,在農業市場方面需要規范市場價格,保障農業市場經濟的穩定,建立健全的農業市場波動保障機制,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農民利益。
(二)加大力度進行農業科技創新
各地區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鼓勵企業建立以農業科技為首的研發試驗地,以此來完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結合各地農村實際情況來實施以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結合農業生產的迫切需求,加快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以及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堅持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及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與此同時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及建設力度,建立健全的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機制,加強重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轉項補貼規模;完善氣象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及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切實的提升重要農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及糧食生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三)深化農村土地資本化發展
在我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主打以土地為公、一家一戶經營為主。生產資料同土地公有制相結合,充分的調動起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承包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于農村人民的生活需要,很多年輕人開始紛紛進城打工,留下缺乏勞動能力的兒童及年邁老人。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有效解決:
第一,農村土地資本化可交由各級政府來相應指導,將現有土地可以轉給需要耕種人手中或是在開采前將不能使用的溝渠等土地交由政府處置,這樣不僅可以將土地資源更好的利用,更為重要的是維護了農民的切實利益,從根本上幫助農村現有剩余勞動力更好的發揮所長,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二,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吸引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企業進駐農村,特別是一些具有農產品生產加工實力等方面的企業公司。企業可以根據當地農村特色,將農產品加工打造成為富有濃厚地域特點的產品出產,并對一些易于腐爛的農產品進行及時處理,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費用,同時也為農村節約大量的可用資源。
第三,當地政府部們要大力宣傳并指導農民開拓農村消費市場,試著放手讓農民自主經營。農村消費市場影響面一旦打響,就會從根本上打破村民以往的生活圈子,帶動我國內需政策的提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市場的開拓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性所在。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發展中存在的意義在于確保農業食品及制品的衛生安全能夠符合國家檢驗、實現農業產值的快速提升及效益增長。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帶動下,切實保護周邊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的實際收入,繼而充分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1]高紅英.論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3(12):51-51.
[2]趙玉芳.淺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6(28).
[3]劉景臣.論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3(A16):29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