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代表性傳承人王金權訪談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歧黃傳術人*
——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代表性傳承人王金權訪談錄

2017-01-27 17:39:37錢永平采訪整理
文化遺產 2017年5期

錢永平 采訪整理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訪談錄·

歧黃傳術人*
——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代表性傳承人王金權訪談錄

錢永平 采訪整理

王金權,男,(1959-),山西平遙縣人,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第28代代表性傳人,山西省名中醫,主任醫師,山西中醫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晉中市中醫院副院長,全國三晉王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國家“十二五”重點??平ㄔO單位中醫婦科學科帶頭人。從事王氏中醫婦科臨床診療、傳習、研究近40年,擅長中醫治療各類婦科疑難病癥,發明了“王氏化癥灌腸液”,解決了非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難題,研發術黃調經合劑、歸芎調經合劑等院內藥劑,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1年,“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同時,王氏婦科也入選全國中醫十大婦科流派。有專家歸納中醫流派形成應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其一,有學術思想;其二,有能反映本派學術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其三,有傳承軌跡明確的人才鏈條,從時間上講,已相傳三代以上。近年來,中醫流派蘊含的中醫思想、醫德仁術及代代相傳的人才培養方式日益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醫家的重視,有人稱中醫流派傳承是傳承工作的牛鼻子。*胡國華、羅頌平:《全國中醫婦科流派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頁。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自北宋王厚開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已傳承29代,是山西有名的中醫世家。

一、傳承根基:中醫世家

錢永平(以下簡稱“錢”):王院長您好,先請您講講王氏中醫婦科的發展歷史。

王金權(以下簡稱“王”):目前王氏婦科榮有三塊國家級牌子:第一,王氏婦科是全國十大中醫婦科流派之一*其余九個分別為:黑龍江龍江韓氏婦科,天津哈氏婦科,上海海派朱氏婦科、上海海派蔡氏婦科,浙江何氏婦科、浙江陳氏婦科,廣東嶺南羅氏婦科,云南姚氏婦科,貴州黔貴丁氏婦科。,是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首批64家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之一,是山西省唯一一個國家級中醫婦科流派項目;第二,是全國中醫婦科流派中唯一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第三,是晉中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專科中醫婦科建設項目。這是王氏婦科的三個唯一。

根據我家歷史,王氏婦科起源于北宋時期的太原,王氏婦科第一代傳人王厚在太原晉祠一帶行醫,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到平遙縣東泉鎮麥茭溝村行醫為業。麥茭溝村是丘陵半山區,山清水秀,非常適合種植中草藥。因為以前的中醫都是自己種植藥材,采摘、加工、炮制,做成丸散膏丹,出診時拿一塊布,布上縫有很多小口袋,口袋上寫著藥名,是個移動的藥柜子,用騾子或馬馱著,看完病就現場開方抓藥。

根據家族所藏石碑和家譜上的文字記載,元朝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王氏婦科第11代傳人王景剛帶領兩個侄子王伯廣、王定全,從麥茭溝村遷到離平遙古城約2.5公里的道虎壁村定居行醫,附近老百姓都來王家看病,聲名很大留在麥茭溝村的王氏后人慢慢不行醫了,傳承王氏婦科的重任就落在道虎壁這支王家人肩上,世人以地名定位為“道虎壁王氏婦科”,不斷發展壯大,傳承至今。

從家譜中可以看出,鼎盛時期王氏婦科一代人中有十七八人同時行醫?,F在平遙、榆次、太原、介休、北京等地都有王家嫡系從事中醫婦科,但從醫的人慢慢少了,以前有“傳男不傳女”的家規限制,而到我們這代人,每家只生一個小孩,若孩子不愿學醫,家族傳承就無法繼續。

錢:就王氏中醫婦科歷史發展情況,我在一篇論文中已有涉及,限于文章主旨、篇幅和自己對王氏中醫婦科的了解,并沒有將王氏婦科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予以詳盡描述,您能再講講嗎?

王:在王氏婦科29代人的傳承過程中,每隔幾代就有出類拔萃的傳人出現,不斷將家族醫術發揚光大。宋朝第4代傳人王時亨考中了進士,后棄官從醫,他制定家規,整理王家脈訣和驗方,為王氏婦科的發展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貢獻比較大。

第8代傳人王士能生活在元代,云游看病,是王氏家族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據老輩人講,他游醫京城時,遇皇妃患病大出血,御醫束手無策,皇帝就出皇榜延請名醫,他主動揭皇榜給皇妃看病結果藥到病除,皇帝大喜,留他在太醫院做了太醫。皇帝要賞賜他,問他有什么要求,他說希望免除家鄉麥茭溝村老百姓的稅賦,皇帝恩準并賜“歷代良醫”的牌匾。從這以后,“麥茭溝村”改名為“免交溝村”,村民為了感謝他,在本村山上修了磚塔,上面寫“大名良醫王士能”?;实圻€賜他龍衣一件,規定了穿戴時間,只能在大年初一和生日那天穿,遇到大難時穿上保命,平常不能穿。有一次,他探親回家,到了離家鄉不遠的平遙縣洪善村,就把龍衣穿上,希望村民能看到他衣錦還鄉,但他還沒有到麥茭溝村就去世了。平遙老百姓中流傳著“將趕洪善村”的傳說,講的就是他的故事,意思是他違背了皇帝的圣旨,剛趕到洪善村就去世了。中醫叫“樂極生悲”,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他是激動興奮,喜傷心。王家家譜上有“賜龍衣”的明確記載。

第12代傳人王伯輝仍是宮中御醫,因他給皇妃醫疾有功,皇帝賜他“世承先代醫人”名號。他總結前人的行醫經驗,把王家獨有的舌診、脈訣、醫案、驗方進行了整理和歸納,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王氏婦科診療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清代第21代傳人王篤生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祖輩有傳言說他是“小靈通”,口傳的“吾祖王篤生,婦科一藝精,至今二十世,后世遵道行”,說的就是他。第25代傳人王德一是我的曾祖父,他有三個兒子,兩個行醫,我爺爺王裕寬是長子,是第26代傳人,我父親王培昌是第27代傳人,我是第28代傳人,我兒子是第29代傳人。

錢:王氏有這么多名醫,民間是不是流傳有王氏婦科的故事?

王:是的,有好多個。王家流傳著“禮節”的故事。過去家族為認親、娶親時不犯忌,好辨認祖先就區分支系,王氏家族的每個分支都有一個稱謂,叫做禮節。我家的禮節是“泉樂禮三甲”,王家家規規定, 病人就醫時說出是泉樂禮三甲,就不收診療費。

傳說王氏婦科跟傅山也有關系,傅山是明清時期的書畫家,也是女科醫家,他診病用藥獨有特色,現在全國中醫婦科界一說婦科就講山西的傅山。可惜傅山沒有傳人,有“派”沒有“流”傅山晚年時曾去平遙,平遙“惠濟橋碑記”是他寫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遙惠濟橋竣工后,傅山專門赴平遙撰文并書寫了“惠濟橋碑記”,現只有碑文傳世。碑文原文見傅山:《傅山詩文選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頁。,他寫的《傅山女科》王家收藏有不同時期的石刻、竹刻等版本。這本書有好幾個名字,如《太原傅山女科》《傅氏女科》,實際內容一樣,我推測是他五十多歲到六十歲時候的著作。據我家老輩人講,他擅長婦科,到平遙以后跟我家王氏婦科有接觸,流傳到現在《傅山女科》,可能是傅山贈書。

2016年春節,中國中醫科學院文史研究所的研究者在王氏婦科博物館*全稱:三晉王氏婦科流派傳承展示館,2015年5月對外開館。了解王家傳下來的古籍,注意到王家有些在元代或明代用的驗方,跟傅山的處方相近,所以他們推測傅山有些觀點可能吸取了王氏婦科的觀點。這說明王氏婦科與傅山可能有學術上的相同之處,這樣看來還有大量內容需要考證。

王氏婦科跟日升昌票號也有關系。當時日升昌票號東家李大全家住平遙西達蒲村,離道虎壁村約五公里,王家好幾代人都是日升昌東家的家庭保健醫生。我記得我爺爺說過,每周去一天,號脈診病,有病治病,沒病保健。我家保存的銅算盤,據說就是李大全贈送的。李東家給了王氏婦科多方面的支持,現在我們村里頭比較好一點的院子,王家族人占了不少。

還有就是王氏婦科與祁縣渠家*山西祁縣渠家是明清以來晉中巨商之一,在祁縣城內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的故事,渠家有女眷產后大出血休克、暈厥,當時請到我爺爺去診病,王家治療崩漏很有特色,幾副藥拿下,病情轉危為安。渠家給我爺爺贈送了“術精岐黃”牌匾*贈送時間是民國乙卯年,公元1915年。。據我家人口傳,社會影響比較大,掛牌當天縣太爺都到場,敲鑼打鼓,陣勢浩大。

一直以來,平遙流傳著“做人主”的習俗,女方嫁到男家,女方的娘家人就是“人主”。“做人主”指女方嫁出去,得了病,沒有請王家的醫生去看病,娘家人就要去做人主,問男家為什么不叫王家的醫生來看如果王家的醫生看了說不好醫治,那就死而無怨。沒讓王家的醫生看過,人主家是不答應的。可見王氏婦科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

錢:您在多個場合提到王氏婦科之所以能傳承這么多代,是歷史上王家曾形成好的管理機制,制定了家規祖訓。您能詳細講講嗎?

王: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王氏都要開家族大會,學習家規、祖訓,對這些內容進行必要的修訂,每五年選一次掌門人或族長,如果掌門人德高望重,說話管用,能平息家族里出現的各種爭議,就可以繼續再干五年。王氏族長在社會上名聲很高,他能統領家族,代表王氏處理一些社會事務,大戶人家請王氏去會診,族長就要出診。從醫過程中,遇到疑難病癥或療效不好時,就要組織王氏族人開討論會,集思廣益,這都是家訓里頭要求的。這種內在的系統管理對保護王氏的名聲非常重要。

王家鼎盛時會有十多人同時行醫,每年開會先統一各家來年藥材的零售價格,價格統一后,病人拿著方子,不管去王氏哪家藥鋪抓藥,價格都是一樣的,童叟無欺。二是定診費,按等級來,如果三代人同時行醫,長輩出診一次要1斗米,那下一輩就是半斗米,晚輩就是2升米。同一禮節的人免收診費、藥費;道虎壁村民免收診費;對本村貧窮鄉民,王家也免費診療。此外,在每年年會上,王氏族人還要總結當年的典型病例,交流學習,增加親情,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

王氏家規中的“學醫必精、為醫必仁”,是指講究醫術和醫德,德才兼備,有才無德不行,有德無才也不行。家規中的“濟世靈丹千秋重,活人妙術萬古傳”,是要求王氏族人必須把這種醫術傳承下去。祖訓在接待病人方面定了好多要求,如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晚上有急診病人,大夫掂包走人,應對急診,包里丸、散、膏、丹、針包一應俱全,常備藥有至寶丹、止血丹、安宮牛黃丸等。王氏婦科博物館里有個明代藥箱,里面的抽屜中放著好多東西,其中有針包,遇到暈厥的病人,一針下去就清醒了。如果王家哪位醫生慢待了病人,在社會上造成不好的影響,族長就要組織王氏族人開會,找本人訓話。每位醫生給病人連看兩次,效果不好的話,就得轉診,請長輩來診療。

王氏的古醫籍、驗方、醫話手稿,傳承至今的有三十多本,是一代一代人不斷總結的結果。王家傳承的技藝、秘方、驗方都是保密的,王氏家族醫術傳男不傳女,傳媳婦不傳姑娘,媳婦是自己人,姑娘嫁出去就會把王氏醫術傳給別人了,歷史上王家傳人中沒有一個女的,解放后觀念更新,才有了女性傳承者。王氏有家譜和神堂,女的不準上家譜,男的生下來就上家譜,去世以后上神堂。這種嚴格的家族管理,為的就是傳承不斷。平遙除了王氏家族外,還有很多從醫的家族,能傳三代五代,但到后期就斷了。

二、傳人培養:口傳心授

錢:王氏婦科能從宋代傳承至今,在傳承人的培養方面一定有獨特之處,請您給我們講講。

王:第一步是選人,過去的人孩子比較多,每一輩人都有很多男丁,長輩要選擇天資好、有悟性的晚輩,從幼兒懂事起就開始啟蒙教育,背誦家傳藥方和脈訣,不求懂,先背熟,長大后就慢慢理解了。我現在臨床用藥時,對每味藥的功效作用都記憶猶新,就是小時候打下的基本功。

第二步是伺診,大約在十歲前后開始。長輩上午出診,晚輩就要早起抹桌子掃地,把桌椅板凳放好,把水準備好,磨好墨,做好準備工作,這是培養晚輩如何待人接物、安頓病人,觀察長輩如何行醫,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培養晚輩對中醫的興趣和愛好,培養晚輩的韌性,這個階段大概要持續三年時間,很多挺聰明的晚輩缺乏恒心,沒有堅持下來,只能改做他行。

第三步是隨診,跟隨長輩看病,在長輩的指導下寫處方。在這個階段,晚輩可以和長輩交流,琢磨長輩如何給病人診病,在看病的過程中可以提問,長輩除了作答,還會隨時提問。我小時聽我父親講,我爺爺不回答問題,我爺爺提出問題后,就讓我父親先看書或自己琢磨,第二天再講解。這個階段大概需要三年時間。

第四步是試診,長輩覺得晚輩學得差不多了,就讓他在長輩的監督下給病人看病。長輩會比晚輩晚出診一個鐘點,讓他先給病人診斷,但晚輩開的處方他要審查。診病的房子是里外間,晚輩在外頭看,看完后到里間拿給長輩看,檢查方子行不行,字寫得對不對。寫方子講究留天留地,留左留右,每行寫幾味藥。試診階段,長輩要把關三年。

第五步就是出師獨立行醫,到十八、九歲,晚輩經歷試診后,經長輩認可,就能獨立看病、坐堂,掛牌子,把自己名字掛出來,病人找你看病,可以直接接待,遇到一些特殊病例、特殊情況,再向長輩請教。當然在學醫的過程中,還要進行文化教育,我們村里有私塾,像我父親就在私塾學習過。

王氏婦科家族傳人的培養基本上是這五個階段,過去的長輩傳人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來保護王氏婦科這塊招牌,在每一代人中選定主要傳承人,此人不但要思維敏捷、品性良好、聰穎天資,還要有悟性,以德為先,以悟為根,以勤為要。主要傳承人選定后,他就有兩個使命,一是要把家傳醫術傳承好,二是把王氏婦科的核心醫學思想發揚光大。

錢:從您的講述中可以看出,王家在培養傳承人的過程中注重家學傳承,長輩可直接對晚輩口傳心授加以指點。對中醫傳承過程中的口傳心授您怎么看?

王:之所以口傳心授有兩個考慮,一是怕失傳,如果把王氏婦科的醫學思想全寫到紙上,一旦被人卷包拿走,王家幾十代人的心血就沒有了。二是要鍛煉傳承人的記憶力,要求做到博聞強記。中醫與西醫不一樣,西醫診病是直觀的,如多囊卵巢,西醫認為有多毛、閉經、肥胖、睪酮升高等癥狀,這個病就定了。中醫不是這樣,比如水腫病人的致病原因可能是氣虛,治療時就要以補氣為主;也可能是腎陽虛衰,治療時就要以溫腎陽為主,同樣的證狀,治療的手段多種多樣,至于選擇哪種最合適的辦法進行治療,這就要靠經驗。王家婦科治療痛經,看病人肚子疼不疼,有沒有血塊,要看血塊的顏色,血塊發亮,那就有熱;血塊發暗,沒有光澤,那就有寒;用藥時就要區分,亮色用涼藥,暗色用溫藥。就這一個藥理,是王家很多代先人不斷實踐,才總結出來的。

醫家張仲景有一句話:“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說的就是在關鍵時候,有典型證狀就夠了,不用羅列出全部證狀。王家流傳下來的藥方很多,用哪個方子,如果不注意細節,關鍵時刻把握不準,開出的方子就解決不了問題。再比如王家辨別病人是不是陽虛,我就問他“你冬天怕冷嗎?”他說“我冬天可冷了,手腳老是冰涼的”。這說明病人是腎陽虛,所以辨證的關鍵就是一個冷字,決定了我的遣方用藥?,F在叫細節決定成敗,就這個細節你得問到,抓住這個病證,開出的藥方才管用。有的醫生搞不清寒熱溫涼,抓不住主證,是治不了病的。這些經驗訣竅是絕對不會寫在書上的,全靠口傳心授,這就叫家學傳承。

錢:還想請您結合自己的學醫經歷再談談王氏中醫傳人的培養。

王:20世紀70年代初,我爺爺將近80歲,我記得那時候找他看病的人很多,病人來我家時有推獨輪車的、拉平板車的,還有用門板抬人的,院子里放滿了車馬和擔架,什么樣的婦科病人都有,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從小對中醫耳濡目染,產生了學中醫的興趣。

上小學后,我有一個寫滿處方的小本子,我每天背一個處方,王家祖先把每個方都編成了歌訣或順口溜,把藥的劑量也帶上,特別好記。對中醫來說,藥的劑量是非常重要的,老話說“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現在很多學生學的好,知道如何用藥,但藥的劑量卻把握不準,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除了背藥方,還背中藥脈訣,家里有個規矩,在吃飯以前背,背不好就不能吃飯,在這一點上,我爺爺、父親和母親的態度都非常堅決。每天、每周都有任務,量雖然不大,但日積月累,數量就很可觀。一個月以后,再從頭到尾背一遍,看有無遺忘。這就是一種家風,祖訓也好,家規也罷,長輩就是這么培養我們的,我從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書包里都背著家傳醫書,不斷背誦。

錢:那上學會不會受影響?同學會不會說?

王:肯定會受影響,班里同學都知道王家是行醫的,有時候同學就問:你今天背了幾個方子?1973年2月,我考上了平遙一中,剛上了半年,批判“知青”回潮,鄧小平又被打倒了,學校批林批孔,學工學農學軍,批判資產階級,文化課少,我更多的時間是背方子。高中開始分班,有文理班、赤醫班,我就報了赤醫班,高中學制兩年,上了四個月赤醫班,正好我父親在城里,他所在醫院是我們學校的實習點,我就跟上父親去抄方子了。高中畢業后農業學大寨,我想跟父親去城里學醫,但生產隊隊長不允許,在村子里干了一年農活,掙工分,農村的活基本上都干過,休息時,我就拿著本子背方子。

恢復高考制度后,我報考了中專,那年有好多學校都可以上,但我為了學醫,就報了晉中衛校中醫專業,學制三年,兩年理論,一年臨床,在這期間,我又跟名中醫抄方半年,畢業后我留在了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簡稱“晉中二院”),當時醫院里有兩位老主任,一位是天津中醫學院畢業的,一位是山西醫科大學畢業的,對中醫頗有些研究,我跟兩位主任學了兩三年后開始獨立行醫。

錢:在您剛開始行醫時,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我認為對年輕醫生來說,長輩的點撥很重要,我雖然背了很多藥方,但剛開始給病人看病時,確實感到很茫然,抓不住要點,我父親就引導我,教我如何抓病證,告訴我不同病癥的關鍵點在哪里,一點撥就豁然開朗了。

對年輕醫生來說,還要不斷博采眾長,完善自我。20世紀80年代初,在衛校老師的引薦下,我經常拜訪晉中的中醫名家,跟著他們看病抄方。衛校臨床實習時我跟了太谷縣的賈香亭先生*山西晉中三大中醫之鄉為平遙縣、太谷縣、壽陽縣,中醫名家比較多。賈香亭,太谷人,生于中醫世家,山西大學畢業生,擅長婦科。幾個月,學到很多知識。工作后晉中二院家屬院有很多退休的老中醫,我經常在晚上或星期天時去找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診病的故事,對我啟發很大,我在臨床中遇到他們所說的病證就按他們教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確實和老中醫說的一樣,這些經驗之談,對我以后的發展影響巨大。

1983年晉中市衛生局開展晉中地區名老中醫調查工作,那時我20多歲,被抽調到工作組,當時晉中還包括平定、盂縣等地,調查的100多名名老中醫,都是當地衛生部門根據年齡、從醫時間等條件推薦的。我們用一兩天的時間和這些名老中醫分別進行座談,記錄和整理他們最有特色的經驗、最擅長治療的病證,總共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這使我對晉中各家中醫門派,老先生們的治病思路、方法、家族傳承、醫學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確實大開眼界。我在和名老中醫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他們的用藥思路和方法,吸收他們的精華,完善自己,比如,賈香亭先生的幾個方子在治療內科疾病時效果非常好,我一直在使用。

1992年,我在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跟隨李光榮教授學習了一年,一周跟她出4次門診。我是當時在廣安門醫院進修婦科的醫生中唯一一個男醫生,每天上午看病,老師出診時跟著抄方;下午聽學術講座,婦科、內科都去聽;晚上就是泡圖書館,整理了很多資料,理清了思路,這為我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有時候,李老師生病了,就讓我去給病人看病,因為我經常跟隨李老師抄方,病人都認識我,也愿意讓我看病,李光榮教授以前沒有接受過男醫生,但是自我以后,開始招收男醫生,她說看婦科,男醫生要比女醫生還要好。

錢:您兒子是否和您一樣,從小開始背藥方?

王:也背,但因為文化課太多,時間不夠,用的功要少一點。我愛人也是中醫大夫,兒子從小就接受中醫文化的熏陶,學習家傳中醫知識,對中醫的認知比較超前,他的學習很不錯,2003年高考考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碩連讀,比較勤奮。他每年暑假、寒假回家都跟我和我父親抄方,悟性很好,總結出不少理論性的知識,畢業后留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現調到中日友好醫院工作,2016年考上了中醫婦科專業的博士?,F在一周3次門診,一次門診最多有近百個病人,北京的平臺比較大,他已進入中醫的理想狀態了。

三、傳承核心:辨證施治

錢您說王氏中醫婦科培養傳人至少要用9-10年的時間,徒弟跟師抄方。從中醫本身講,傳人在這10年時間中要掌握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王:中醫的辨證施治,這是在實踐中靈活應用的。中醫講理法方藥,理就是望問聞切,我現在加了一個“查”,先對病人信息整理匯總,中醫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辨證,將病證定在大的類別中。其次是臟腑辨證,看病證在哪個位置,將二者結合起來,最后綜合分析,提出治療辦法,虛就補,寒就是溫,就是溫中補虛,治療的辦法是小建中湯,方子就大體確定了,開出小建中湯的八味藥,再根據病人的病重程度決定用藥量。對每味藥進行分析對應,若還有別的癥狀,再加其他藥調整一下。

中醫最核心的是辨證思想,為什么用9-10年來培養傳承人,是培養他的思想,思想是靈魂,一旦入門后,他看病就可以左右逢源。中醫講用藥如用兵,藥很多,關鍵時候這個仗用什么兵,這個兵有什么特色,要把握這種辨證思想,抓“證”這一個字,但這個“證”怎么來的,要辨,通過各種特征、特點來確定。臨床中這很難辨別,病人滔滔不絕講了一大堆,需要醫生從中分辨對證,用不同的藥來解決,所以實踐和積累非常重要。

錢:是否有這方面的醫案故事?

王:舉一個典型的案例,這是一個不通反而補的醫案。我在晉中二院工作時,外科來了一位84歲的老人,肚子鼓得很高,已經在家里疼了十多天,最后急診送到外科。由于診斷不清,外科醫生準備開刀,這在醫學上稱為剖腹探查,打開看里面是什么東西,但醫生們又覺得病人年齡大、體質弱,不適合開刀會診后診斷出病人是粘連性腸梗阻,外科醫生開了中藥承氣湯,以通大便。但吃了藥后,病人的癥狀不但沒有減輕,而且疼痛加重,全身出汗,體質很虛,于是打電話讓我去會診。我去看了一下這個病人,這就涉及中醫的整體性觀念,第一,病人年齡比較大;第二,病人體質很弱,病得時間比較長,西醫診斷是粘連性腸梗阻。但這個病人的中醫表現是虛象,中醫叫氣虛,盡管是在那兒堵的,但核心問題是“虛”導致的,所以我給這個病人開的是補中益氣湯,開的都是補藥,黨參、黃芪、當歸各30克,我開出藥方后,外科大夫認為用承氣湯疏通還泄不出,怎么能再用補藥。但我認為病人的核心問題就是氣不足,大便無力推動,西醫的說法就是腸蠕動功能減弱,糞便不往前走,中醫辨證叫氣虛便秘,所以我加補藥,在補藥的同時加點潤腸藥,加了肉蓯蓉、郁李,養陰潤腸,把腸道給潤了,把氣提起來,病人吃了3付藥,大便就通了,肚子也不疼了。這就是中醫的思維。

還有一個不補反而通的醫案。一個女病人,從14歲來月經后就一直出血,沒有停過,人面黃肌瘦,虛胖,14歲到27歲,治療一直沒有間斷,處方都有一大提包,處方中開的藥都是補藥和止血藥,都是出血就堵血的治療思路。中醫講“離經之血便為瘀”,意為血不在經脈走,留在經脈外,就會形成瘀滯,而吃大量補藥,越吃出血量越大。這好比大禹治水,得疏導,越堵反而會大決口,我采用活血化瘀的辦法,3付藥解決問題,一共9元錢,劑量很小,這就是王氏婦科的家傳絕學。

王氏婦科有治療崩漏的一號方,我傳授給學生后,他們都說很好用,這個方子組方配伍精靈輕巧,里面有好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中藥中相似的藥多了,關鍵是如何進行選擇,如果用的藥不對,或者藥性把握不好,就治不好病。只有這個方子才管用,這就是一種對疾病認知的理念。

有道是醫病相長,在行醫過程中,治好一個典型病人,往往會影響醫生的研究方向。1986年,一位太谷范村的17歲女病人得了卵巢囊腫,婦產科說做手術,但女孩家里貧寒,死活不愿開刀,家長找到我這里,我對治療這個病有些心得,用中藥治療了一個多月,囊腫消失了,后期又進行了很長時間的隨訪,一直沒有復發。后來我把卵巢囊腫作為研究重點,就是受了這個病人的啟發。

這種事常有,晉中二院婦產科的病人經常跑到我這兒來,要求保守治療,本院職工的親戚也不愿開刀,來找我治病。這充分說明中醫在治療婦科疾病時有西醫無可比擬的優勢。對于出血的病人,西醫做刮宮手術,但遇到沒有結婚的小女孩就不能這樣做,而且刮也不解決根本問題,今天刮了,后面又出血,解決不了主要問題。

錢:與西醫比較,中醫辨證施治的整體觀念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西醫講究循證*循證醫學即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權利、價值和期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對患者的治療措施。,就是做什么都講證據,西醫要找病灶,但中醫找的是疾病形成的原因,并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等一整套的知識來分析、定位。中醫診斷血虛、氣虛,有何證據?中醫的證據是從病人表象上反映出的證狀來確定病情的,這是一種抽象、模糊、整體的全局思維。比如頭疼,中醫分內因、外因,上火、休息不好,吃不合適,受風都會頭疼,但這些西醫卻診斷不出來,因為西醫是用機器查,檢查不出病因,病也沒法治,這種情況經常遇到。

中醫診病和認識疾病的思維方法與西醫截然不同,中醫的整體觀帶著辯證思維,這種整體觀不但指人的五臟六腑、從頭到腳是一個整體,而且人與社會、自然整合在一起又構成一個更大的整體。因此中醫組方、選方、用藥要綜觀全局來進行,考慮病人生活的氣候環境,病人的年齡、體質狀況,有沒有其他相兼病,脾胃如何。如有的病人脾氣性格不好,整天和人吵架,治療時就要考慮到肝的因素,調肝疏氣,健脾養胃,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學醫也要與時俱進,現在要學好中醫,也要學習西醫知識。中醫每個流派都應該在觀念上自我完善?,F在我們臨床治療往往是雙重診斷,把西醫當成一種手段和方法。有人說做B超就是西醫,做CT就是西醫,其實它是一種科技手段,西醫沒有引入中國,中醫繼續發展下去,也會用上這些方法,使用儀器檢查病人的身體,這是中醫“望”診的延伸,只不過醫生的眼睛看不見,拿B超探頭能看見,這是診斷的客觀依據。但中醫的辨證思想不能動搖,疾病診斷清楚后,就要用中藥來解決問題,這中間有中醫的辨證施治和臨床經驗,這個經驗需要傳承,傳承下來就可以繼續發展。家族傳承有他的亮點,有他的特色、特征,精華的東西要傳承好,怕有的人好東西不認識,好東西沒有用武之地,就壞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非常重要。學西醫的人中有一部分也學中醫,但他只有邏輯思維沒有抽象思維,就知道1+1=2,無法打破思維慣性。學中醫也一樣,學中醫罵中醫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學了很多年,就是學不進去,原因就是他缺乏這種抽象思維能力,缺少天賦。

四、傳承困境:被邊緣化

錢:在和您的交流中,您說王氏中醫婦科傳統經驗中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療效的驗方被禁止開發或應用,為此您曾提出傳統驗方或藥方應等同于“臨床”,您能具體講講嗎?

王:王家的古醫典籍里講到很多丸散膏丹的配制、配方。為什么傳承到現在,藥店里頭沒有王家的藥,因為那是王家的看家本領,得嚴格保密,不能出書讓大家都知道。其實拿出一些方子做成成藥,療效是非常好的。但在目前這種醫療體制下,光病人點頭是不行的,還得做實驗,要小白鼠點頭、兔子點頭才行,得國家級的五所部級醫院,經過五期臨床才能確定療效,進行推廣,我們現在沒有精力,也沒有經濟實力干這個事。

錢:許多知名中醫來自醫學世家,自小就得到耳濡目染、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這是正規教育無法比擬的,但目前中醫人才的培養又以學校教育為主,就您這么多年的行醫和教學經驗,您怎么看現在中醫的學校教育呢?

王:現代大學的課堂教育與臨床教育出現脫節,有些大學老師中醫課講得挺好,但看病效果不理想。課本上講一種病就是這些癥狀,那些癥狀就是這種病,就這么治。但臨床上不是那么回事,理法方藥有好多是臨床性的經驗總結,我用王氏婦科的帶徒方法來帶學生,要求學生先學會采集病史,在門診室門旁放一臺電腦,病人從那兒先過第一關。看病時,有的病人不知說什么,要做到完整準確地引導病人說出自己的病證,這里面是有經驗技巧的,主證、兼證、伴隨證、舌苔、脈象,都要問到,然后進行過濾,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留下準確的病證,然后立方用藥,肯定有療效。如果前面病證認錯了,后面開藥就會出錯,所以得辨證施治。

現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畢業后,能開方但開不準量,治不了病,開一個補中益氣湯,開的劑量全是10克,因為他對這個藥方缺乏完整和確切地把握。中醫開藥方,講究君臣佐使,君是最主要的,要放在藥方最前頭,通過劑量的調配來判斷藥量的輕重,中醫喜歡用甘草,它是使藥,中醫稱“國老”,又叫“和事佬”,這個藥有協同主藥、調和主藥藥性的作用,主藥太寒了用上甘草就少寒,主藥太猛,用上甘草就會緩和一些,有解毒的作用。如果開一個藥方,甘草就用了30克,那甘草就成了君藥了,量大了,功效也就不一樣。同樣一個藥方、一味藥,劑量改變后,治療效果就不一樣了。我前面提到小時候所背歌訣中的藥方還包含劑量,就是老祖先對藥方進行了多層次地總結、歸類,把這個方子的每味藥就定位在那個量上。但又不是絕對的,臨床中還要根據病人情況,適當做出調整,但大方向不變,因為這個方子是基礎方,如果一定要動,就要選用其他藥方。中醫還注重地方特色,現在中醫教材是固定的,來自南方地區的中醫專家編寫教材時,把他用的藥寫到教材里,但這些藥到北方就不靈了,可學生們不懂,老師怎么說他就怎么用。

總體來說,中醫的學院教育是常規性的,主要學習共識的、普遍性知識,但缺乏實質內涵。學生在學校里把知識系統地學習了一遍,完成系統教育后,只有結合家族傳承教育,才能如虎添翼。王氏中醫婦科以家傳為主體,有深度,但也存在知識面窄的缺陷;學校教育知識面寬,但缺乏深度。我先是學習家族傳承的知識,然后到學校接受正規化的中醫教育,兩者互為補充?,F在學生在實習時,內科、兒科、外科等都要干,先做全科醫生,然后再做專科醫生。這是個金字塔式的結構,基礎知識的底盤越大,塔尖就能修得越高。

所以,我感覺如何展開中醫教育還有值得研究的空間*醫學本科階段有一年時間輪科室臨床實習。碩士研究生階段,固定學科跟師臨床兩年。。比如規范化培訓(簡稱“規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上5年本科,3年研究生,規范化培訓3年,專科培訓又3年*??漆t師規范化培訓。。山西中醫學院一個導師一年可以帶2個碩士研究生,在其附屬醫院跟導師就等于3年規培。但到我這兒,3年后還得再規培,總共6年。在別的地方3年就可以領證行醫,跟我就得6年才能畢業領規培證行醫,要用14年,這樣我再有好的東西,學生也不往我這兒選了。政策體制的誘導,使許多事沒有辦法做。而且學生畢業后年齡很大,沒有積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后工資很低,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現在農村中醫少,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中醫的廣闊天地在農村,農村老百姓認同中醫。但國家實施職業醫師資格考試后,西醫職業醫師資格考試考的是西醫的內容,中醫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中西醫一起考,門檻太高,農村的赤腳醫生根本無法通過考試。但醫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有一部分中醫對某些知識比較精通,像有的醫生在治療鼻炎、耳鳴、頭疼方面確實有他的特長,但現在這些人考不過職業醫師資格考試,這樣他就不能行醫,一行醫就成了非法行醫,這樣中醫就無法發展。而有的人拿著中醫資格證,也不一定是做中醫的事情。

錢:這種學校教育和行醫資格考試機制對于中醫,是一種排斥性機制,本來一些鄉村中醫也在治病救人,但這種考試將這些人排除在行醫行列之外,這對中醫的沖擊很大。

王:中醫傳承到現在,培養出來的中醫名家、大家不多。很多學中醫的人都轉行去學西醫了。培養中醫人才,國家還需不斷總結中醫的發展規律,所以現在全國搞流派篩選、傳承,說明中醫教育開始向傳承傾斜,成立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目前,國家選了10個中醫婦科流派,主要是推動傳承。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目前王氏中醫婦科有4個示范門診,分別為:平遙紅十字王氏中醫門診、晉中市中醫院三晉王氏婦科流派工作室門診、榆次區王湖西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太原市廣譽遠國醫館門診。有5個傳承工作站,分別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山東省平邑中醫院、太原市中醫院、靈石縣中醫院、山西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從學校教育的層面來說,我覺得學生進入臨床階段以后,就要跟隨一批有資質的中醫學習,應該把山西的中醫名家、流派代表請到中醫藥大學里,做學術講座,經常以中醫思維引導學生,讓悟性好的學生跟隨名師學習一段時間,實現學校規范化培訓與師帶徒培訓相結合。這首先要認定一批能夠培養學生的中醫導師,對中醫傳承而言,師父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認定的太少,對中醫的發展非常不利。

在目前這種社會背景下,師承關系也非常重要,學生要好好學,老師得好好教,兩者要互相對接,達成默契。理想的師承關系就是我講的三點,悟、德、勤,缺一不可。對老師來說,帶的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現在師徒之間往往達不到這種程度,兩者相互之間沒有約束,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是傳人最好的選擇,但目前重視不夠,上海市曾做了一個調查,上海市正主任醫師以上的,子女很少從醫。中西醫比例慢慢失衡,中醫不斷倒退,西醫在有些疾病治療上能立竿見影,但中醫把握好了,同樣也能立竿見影,但這樣的中醫名家少了。

錢:曾記得您說過“醫藥不分家”,2011年王氏中醫婦科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時,歸入“中醫診法”一類*國家級非遺名錄中把傳統醫藥分為:中醫診法;中醫養生;中藥炮制技術;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中醫正骨療法;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少數民族醫藥。中,從您對中醫的理解出發,您怎么看?

王:非遺的傳統醫藥分類有待完善,王氏婦科從縣、市、省都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保護,到了國家層面就歸入中醫診法,還需討論。中醫治病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診斷,二是治療。把病搞清楚,采取什么手段治療,二者分不開,各種方劑,用藥、處方的配伍才是最核心的。歸為中醫診法,讓人感覺保護的是診斷,后頭的治療就不保護了。我覺得治療更重要,診法與治療不能分開,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保護。

錢:您認為目前社會上對中醫還存在哪些誤區?

王:現在中成藥使用不規范。如為了利潤,在某些特殊時間如驚蟄、清明節藥房就打廣告,專門銷售一些中成藥,這樣的操作只能把中醫毀了,把中成藥斷送了。在使用中成藥方面,中醫大夫首先是看藥物組成,如何配伍的,而西醫大夫是看說明書,有些病西藥不起作用,就需開中藥、中成藥。西醫大夫開中成藥開得較多,但每種病原因很多,有寒的問題,有熱的問題,有瘀的問題,有虛的問題,因此,這個中成藥能治療西醫診斷的一部分病癥,但有一部分疾病用中成藥的話,療效反而不好。

錢:你認為如何改善中醫藥傳承的社會環境?

王:因為中醫這個行業收入少,從業人員自然就少了。所以得到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要在社會上對中醫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對中醫進行更多的宣傳,多給市民講中醫方面的知識,擴大影響力。因為社會上一部分人對中醫沒有文化認同,學中醫的學生未來也沒有出路,中醫作為弱勢群體,再不支持,就會逐漸消亡。所以說,政策引導、社會重視、經濟支持、文化認同是改善中醫藥傳承社會生態的重要措施。

錢:您如何看待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

王:這部法律一旦實施,中醫藥發展將迎來春天。首先,這個法律解決了多少代中醫無法解決的問題,從政策的角度把它規范下來,就好操作了。如中藥內部制劑這塊,該法規定家族傳承過程中幾代人以上連續使用療效很好的,這些藥報備后就可以生產。第二是鼓勵中醫傳承,如果傳承人沒有學歷,但有師承,也可以行醫,而且是合法行醫。這樣有一技之長的中醫醫生能合法行醫,??茖V?,光明正大為百姓服務。第三,最核心的是國家替中醫說話,肯定中醫的療效,這對中醫是莫大的支持。屠呦呦發明了青蒿素,得了諾貝爾獎,在中國,像青蒿素這樣的發明能有很多,多少代人錘煉出的藥方,只要對證,療效是很好的。中醫的核心經典一定要傳承,現在國家不僅建立了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對沒有流派的也設立名老中醫工作室,這需要不斷挖掘整理,給名老中醫配個助手,讓一直跟著名老中醫學習,把他們看病時的經驗記錄下來,以師帶徒,展開傳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采訪后記:從王金權教授關于王氏中醫婦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是在家族傳承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其他名老中醫特長,使自己的醫術日益精湛,成為三晉中醫的杰出代表。目前我們對中醫的認知和理解存在誤區,社會政策體制導向和生存價值觀則不斷擠壓著中醫傳承發展的空間,使年輕一代不愿再學中醫。國際社會認為作為非遺的傳統醫藥是包容性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眾醫療保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國家應將中醫藥提升至國家戰略資源的角度予以重視,采取向中醫藥傾斜的政策措施,推動中醫跟師培養,使優秀的年輕一代心無旁鶩地投入到中醫的傳承中來。

[責任編輯]陳志勇

錢永平,女,山西祁縣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博士,晉中學院晉中文化生態研究中心、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山西 晉中,030619)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非遺保護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4JJD85000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中心項目“非遺整體性保護研究——以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為例”階段性成果之一。

G122

A

1674-0890(2017)05-142-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免费看a毛片|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欧美在线黄| 天天综合网色|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1精品国产丝袜| 欧美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日本欧美午夜| 91原创视频在线| 67194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最新国产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天堂网视频|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免费一极毛片|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欧美在线伊人|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热99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日韩专区欧美|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欧美精品1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产AⅤ| 欧美在线网|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亚洲无码电影| 色婷婷成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