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多發性硬化的腦CT、MRI表現與臨床對照分析之我見
雷云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目的:探討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腦CT、MRI表現與臨床對照結果。方法:本文選取某院在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對患者給予腦CT、MRI診斷,并根據患者臨床對照分析腦CT與MRI影像學特點。結果: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經腦CT掃描發現22例患者腦部異常,共檢出病灶42個。MRI檢查中T1WI發現腦部異常28例,共檢出病灶56個,T2WI有腦部異常改變30例,共檢出病灶84個。結論:在臨床上對于疑有多發性硬化患者首選MRI診斷,對于疾病病程處于急性期或活動期患者應采取CT增強掃描和復查。此外,CT及MRI可以直接顯示藥物治療效果,值得大量臨床推廣。
多發性硬化;腦CT;MRI;臨床對照
中樞神經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炎性脫髓鞘疾病為多發性硬化,致病原因尚未明確,大多認為多發性硬化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2001年多發性硬化國際協作組建議使用最新的多發性硬化診斷標準為臨床+實驗室+影像,從而使得在臨床上診斷多發性硬化的重要輔助診斷方法為影像檢查[1]。其中腦部CT與MRI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價值,尤其是MRI影像學診斷在臨床上公認為是多發性硬化最好的檢查方法。鑒于此,本文選取某院在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對患者給予腦CT、MRI診斷,并根據患者臨床對照分析腦CT與MRI影像學特點。現將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某院在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2.46±10.27)歲;病程13d-5.5n,平均病程(2.36±1.07)n。其中包括6例視神經受累患者、4例大小便失禁患者、15例肢體感覺障礙患者、10例精神障礙患者以及11例言語障礙患者,所有患者腦脊液檢查蛋白含量升高。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腦CT與MRI診斷。采用雙螺旋CT掃描機,CT掃描層厚為10mm,間距10mm,對于患者一部分病灶采取層厚及間距5mm掃描,增強掃描的過程中采用劑量為50ml的歐乃派克靜脈高壓注射器,以流率2.0ml/s進行團注。在MRI診斷中均采用SE序列,T1WI TR/TE為500/30ms,T2WI TR/TE為2500-3000/90-100ms,層厚為10mm,間隔2mm,矩陣256×256,平掃次數為4次,頭顱線圈。一部分患者行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掃描,TR6000ms,TE110ms,TI 2500ms。所有患者行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掃描[3]。
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經腦CT掃描發現22例患者腦部異常,共檢出病灶42個。MRI檢查中T1WI發現腦部異常28例,共檢出病灶56個,T2WI有腦部異常改變30例,共檢出病灶84個。
多發性硬化在臨床上多發于中青年女性,病灶多發,且在臨床上常常伴有緩解和復發交替狀況,具有多種臨床癥狀與體征。
3.1 多發性硬化腦CT改變
①低密度灶:此種狀況多見于患者雙側側腦室周圍、大腦半各葉白質、腦干以及小腦白質內,其中有5%-10%的多發性硬化的斑位于患者大腦皮層與基底節的灰質[3]。患者的病灶在CT下呈現多發性、小斑片狀或者類圓形,與周圍白質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分界和大小不一的直徑,直徑的長度可達數毫米至數厘米,且無占位效應。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或者活動期,對其進行增強掃描的過程會出現增強現象。②腦萎縮:主要包括患者的大腦及小腦的腦溝、裂增寬以及腦室擴大,腦室擴大在臨床上更為多見,且主要為腦白質萎縮。出現此類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出現中晚期病灶網狀以及膠質纖維組織增生,從而導致患者病灶攣縮。
3.2 多發性硬化MRI與CT對照
多發性硬化患者MRI表現中T1WI病灶多在兩側側腦室旁,尤其以兩側腦室前角及后角周圍為主,在影像學上呈現出多發散在斑片狀、類圓形或者不規則狀的低信號區,其長軸多與側腦室壁呈現垂直排列的狀態,患者在病理上主要源于靜脈周圍斑塊,陳舊性多發性硬化性在MRI診斷過程中顯示為等信號[4]。一部分患者的病灶可以融合成團,且無占位效應。除此之外,患者病灶還可以位于患者的胼胝體與腦室之間,大部分患者在MRI診斷上呈現出不規則的斑片狀或者類圓形異常信號灶。T2WI病灶顯示為高信號,并且會隨著回波時間的延長逐漸增高信號,病灶邊緣也會逐漸變得更為清晰。
3.3 多發性硬化影像學表現與臨床對照
通過對多發性硬化腦部定向穿刺活檢組織的電鏡觀察中可以發現,患者疾病的急性期主要為炎癥性髓鞘變性,并逐漸出現髓鞘溶解。而隨著溶解物的進一步清除,患者腦實質便會出現局限性缺損區,最后軸突溶解,神經細胞減少并由星形膠質細胞修復而形成硬化斑塊[5]。在對多發性硬化患者實施CT平掃發現的低密度病灶中,增強后部分病灶呈現結節狀或者小斑片狀增強狀況。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于疑有多發性硬化患者首選MRI診斷,對于疾病病程處于急性期或活動期患者應采取CT增強掃描和復查。除此之外,CT及MRI可以直接顯示藥物治療效果,值得大量臨床推廣。
[1]高萬本,王艷菊,張婕等.多發性硬化CT·MRI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4,(11):1363-1364.
[2]紀祥,羅軍,呂建廣等.腦部多發性硬化的CT、MRI表現[J].臨床薈萃,2011,26(16):1452-1453,封3.
[3]張喜娥.多發性硬化的臨床與磁共振成像和CT診斷[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1):50-52.
[4]張軼瑾,占禮志.顱腦多發性硬化的CT與MR診斷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4):177-178.
[5]武傳華,張志國,尤克增等.腦多發性硬化1H磁共振質子波譜分析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