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鈞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黔東南山地旅游發展SWOT分析
石齊鈞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山清水秀、風光如畫、民族風情濃郁獨特的黔東南,開發和發展山地旅游,有優勢,也有劣勢,有機遇,也有風險。本文作者擬用SWOT分析法,對黔東南發展山地旅游作粗淺的分析,以供有關部門和單位參考。藉以知優勢而發揮、辨劣勢而克服、逢機遇而實干、識風險而排除。由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黔東南;山地旅游;態勢分析
“把貴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是近幾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貴州旅游發展的重要戰略定位。作為貴州省九個地州市之一,享有“美麗之州”“清爽之州”雅譽的黔東南,發展山地旅游更是得天獨厚,正逢時宜,恰好契合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順應城鎮居民越來越喜歡戶外運動、越來越喜歡山地旅游的趨勢。當然,黔東南發展山地旅游,有優勢(strengtn),也有劣勢(weakness),有機遇(opportunity),也有風險(threat)。本文作者擬用SWOT分析法,對黔東南發展山地旅游作粗淺的分析,以供相關部門和單位參考。
(一)州境內有豐富的山地旅游資源
黔東南州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500-1000米,大小河流2900多條,年平均氣溫14℃-18℃,國土面積3028234.11公頃,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91.58%,森林覆蓋率為65.03%,山脈縱橫,河流交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綠水青山,到處都是天然大氧吧,到處都有美麗的風光,還有坐落有致的民居和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不僅自然景觀美、人文景觀美,民族風情也很美。東部有濤聲悅耳的杉鄉林海和碧波蕩漾的梯級人工湖。西部有原始森林蓊蔭的雷公山、滿嶺杜鵑紅的龍泉山,有如漓江之美的巴拉河和歌舞頻頻、風情濃郁的民族村寨如西江千戶苗寨、郞德苗寨、南花苗寨。南部和東南部有榕群護堤、碧綠清澄的都柳江,有千姿百態、極具觀賞價值的黎平飛龍洞,有工藝精美的建筑群——侗族鼓樓和風雨橋,有天籟之音侗族大歌,有美味可口的燒魚香等民族民間佳肴。北部有雄奇壯麗的世界自然遺產云臺山和清澄見底、非常適宜漂流的杉木河,有景致繁多的舞陽河和龍鰲河,有文化底蘊深厚的鎮遠古城,有布局別致的青龍洞殿閣。西南部有歷史悠久的且蘭古國。中部有解困化疾、給人輕松舒適之感的劍河溫泉,有人杰地靈的將軍故里,有豪放的飛歌和遒勁激越的木鼓舞等等。有的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風景旅游名勝區,有的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有的被列為世界級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春夏秋冬都有風景可以看,一年四季都有民族風情可以感受。
州境內的自然風光、林地生物、民族村寨、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服飾文化、歌舞藝術等等,都是發展山地旅游的珍貴寶藏。
那些綠水青山、奇峰怪石、平湖瀑布、溶洞奇觀、民族建筑、宗教建筑等資源都是山地觀光旅游者的審美對象,都可以開發成山地觀光旅游產品,形成山地觀光旅游業態。
那些地質地貌、林地生物、農耕農事等資源,則可以開發成科普教育旅游產品,將山地旅游與教育相結合,寓教育于旅游中,形成科普教育旅游業態。
那些建筑文化、農耕文化、宗教文化、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都是山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內容,可以開發成文化旅游產品,創建山地文化旅游業態。
優美的景觀、清新的空氣、宜人的氣候是人們療養度假的良好資源。要利用這些資源開發具有健身、度假、療養、保健等多種功能的療養度假旅游產品,創建山地療養度假旅游業態。
優越的野外環境是人們開展各類戶外運動的體育資源。要利用和完善優越的野外環境,開發各類山地運動旅游產品,創建山地運動旅游業態。
山地環境、山野勞作、民俗活動、歌舞活動都是現代都市人參與體驗的資源,可以開發成各類體驗產品,形成山地體驗旅游業態。
諸多山地旅游產品和業態一旦形成,必將促進黔東南山地旅游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會促進黔東南旅游經濟大幅度增長。
(二)州境內交通條件逐漸完善
到2015年底,黔東南縣縣通高速公路、鄉鄉鎮鎮通柏油(水泥)公路的目標已經實現。貴廣高鐵、滬昆高鐵全線貫通,讓黔東南與沿海緊緊相連。舊州、高屯兩個支線機場全面通航,讓黔東南與發達城市大大縮短了距離。逐漸改善的交通環境,為山地旅游發展提供了快捷的基礎條件。
(三)智慧旅游新模式開始啟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運用,一種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終端上網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旅游服務、旅游管理、旅游營銷等方面的應用,使旅游物理資源和信息資源得到高度系統化整合、深度開發激活和利用,并服務于游客、政府和旅游企業的新型旅游模式即“智慧旅游”應運而生并逐步推廣。這種新型旅游模式在黔東南的運用和推廣,使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黔東南的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線路、旅游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從而達到方便利用的效果。它的啟動和推廣,將給黔東南山地旅游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及活力。
(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目前,雖然已縣縣通高速公路,但前往景區的公路尚未全面通達,有些道路仍需拓展。景區里面的道路及觀光、娛樂、運動、體驗設施需要加大建設力度。
(二)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本地下力和引資投入了不少資金,但面寬點多,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健全體制,多方融資,借力發展。
(三)缺乏相關專業人才
如何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如何統籌和優化整合資源,如何深度激活資源,如何提升文化內涵,如何找準品牌營銷,如何打造重點景觀和精品線路,這些都需要有思路、懂管理并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旅游管理人才來出點子。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黔東南還比較缺乏。旅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加強。不僅要加強山地旅游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還要加強導游隊伍建設。
(一)國家出臺了促進旅游發展的政策
近三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這幾個文件,明確提出了實施旅游基礎提升、旅游投資促進、旅游消費促進等專項計劃,優化休閑安排,保障國民旅游休閑時間,旅游進入政策紅利集中釋放期(國家旅游局局長李三旗如是說)。
(二)中央和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貴州風景名勝資源豐富,素有“公園省”之美譽。他因此特別強調,貴州要把旅游業做大做強,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省委書記陳敏爾指出:“發展山地旅游,對于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增加各族人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務實的舉措,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民族牌、鄉村牌,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山地旅游作為貴州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定位,著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產業、承載核心文化價值的主載體、拉動山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努力將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陳敏爾在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上的致辭》)領導的講話,擲地有聲,勢必會推動山地旅游業快速發展。
(三)國際媒體和友人真誠推薦
2015年1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的“全球旅游勝地推薦”名單出爐,貴州從全球浩若繁星的旅游目的地中脫穎而出,成為《紐約時報》推薦給世界旅游者的“全球52個最值得到訪旅游目的地”。《紐約時報》向世界游客這樣推薦貴州:“原生態中國生地山寨,苗鄉侗寨間保留了不緊不慢的舒適節奏和最淳樸的真實感。”后者具體指的就是黔東南。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期科·弗朗加利對貴州山地旅游資源青睞有加,他評價道:“貴州山水,給人的是震撼和驚嘆,貴州在這方面可以成為中國的典范,為中國旅游業的歷史突破邁出新的一步。”如此舉薦和評價,對貴州、對黔東南山地旅游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貴州召開
2015年10月10日,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貴州興義召開。由此,旅游業轉型升級工作在貴州拉開帷幕。這對黔東南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同時也是鼓舞。
(五)一些開明企業關注和支持貴州發展山地旅游業
在首屆國際旅游大會上,中國工商銀行意向性授信100億人民幣、中國銀行意向性授信50億人民幣、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意向性授信20億人民幣,支持貴州山地旅游產品建設。此后,又有一些開明企業表示關注和支持。顯然,“美麗黔東南”必將受益。
(六)眾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的城鄉居民越來越喜歡戶外運動和山地旅游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于是進行戶外運動和山地旅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由此會給發展山地旅游帶來陸續不斷的客源。市場前景可觀。
(一)競爭壓力大
同在一個省,州與州、縣與縣之間,山地旅游業同樣有機遇,也同樣有競爭和挑戰。誰的點子好,工作占主動,資源整合好,規劃布局得當,重點找得準,項目抓得對,精品線路打造得好,文化內涵挖得深,誰就會贏得主動、贏得游客、贏得市場。反之,就會被擠壓。
(二)全域發展,可能會導致產品雷同,而雷同的旅游產品可能會出現被旅客冷落的局面
比如說相似的山村,相似的民族村寨、相似的民俗民風,相似的民族歌舞藝術,游客不會一一去看,只能是有選擇地觀賞、體驗。如此說來,有些景區、景點、村寨就會被冷落。如果經常被冷落,那勢必影響收入,影響發展。
(三)開發山地旅游,可能會出現一些破壞生態的現象
開發山地旅游,需要講究審美。如果胡亂開發,不但達不到審美效果,反而會破壞生態,適得其反。當然,不同的地方,由文化層次不同、審美水平不同的人去操作,效果將會不一樣,有的地方綠色生態可能被破壞,這一點值得注意。
(四)全域開發,有的地方可能會存在入不敷出的問題
上級號召全域全景發展山地旅游,各縣市、各鄉鎮可能會蜂擁而上。但有一點值得注意,有投入不一定都有產出。被游客冷落的地方,必然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發生。這個風險,不可不預測。
(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國家有政策,中央和省委領導高度重視,國際國內媒體和輿論以及國際友人支持,國民有愿望,正是發展山地旅游的大好時機。黔東南應該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多動腦筋、拓寬思路創建旅游新業態,集中力量打造旅游升級版。
(二)發揮優勢,精準突破
發展山地旅游,黔東南優勢多多。具體是哪些優勢,本文前面略有陳述。要利用和發揮好本地優勢,找準突破口,打造示范區,以點帶面,全面發展。
(三)優化布局,避免雷同
要系統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防止“你吹號,我也吹號;你敲鑼,我也敲鑼”。全域開發山地旅游,其產品尤其要注意避免雷同,最好是“你無我有,獨樹一幟”。
(四)突出重點,分步開發
開發山地旅游,要分主次,分輕重緩急;找準重點,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分步實施。切忌撒芝麻、到處(同時)都開發。
(五)融合發展,創新升級
開發山地旅游要與保護生態相結合,要與脫貧致富工作相結合,要與科技文化教育相結合,要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多方面融合發展,才能創建山地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才能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
(六)加強宣傳,促進發展
要利用各種媒體加大旅游宣傳力度。要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參與宣傳黔東南山地旅游開發工作。還要利用社會力量對外宣傳推介黔東南,要將黔東南旅游亮點、熱點讓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以此吸引眾多游客,促進黔東南盡快發展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總而言之,開發和發展山地旅游,優勢與劣勢同在,機遇與風險共存。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知優勢而發揮,辯劣勢而克服,逢機遇而實干,識風險而排除。由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上的致辭.
[2]石修科著.原生態美景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