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玲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文新廣局微波總站
微波傳輸技術的應用分析
高 玲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文新廣局微波總站
微波傳輸:是一種利用無線波進行數據信號傳輸的方式,在移動通訊網絡中作為一種接入層的傳輸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多個領域。微波傳輸技術屬于新型的通信技術,其顯著提升了信號傳輸的穩定性,提高了傳播的安全性,對促進傳播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要保證微波傳輸系統的正常運行,加強對其系統、原理的了解是保障。本文針對微波傳輸從微波傳輸通道的保護,創新探索,改變傳統的傳輸模式,在信道傳輸上采用數字化傳輸,嚴格執行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等四個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幫助同行做好微波傳輸的相關工作。
微波傳輸;技術分析
微波是指頻率在300MHz至300GHz或者波長在1mm至1m范圍內的電磁波。微波傳輸特點:成本低、抗干擾性強并且傳輸質量高、通信容量大等,被廣泛應用到防洪、搶險、救災以及傳輸工程無法布放光纜等多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微波傳輸技術也在不斷完善、進步,對此,本文將圍繞以下幾點進行論述。
要對微波傳輸系統有較為全面、系統的掌握,從多個渠道、采取多種措施來確保微波傳輸通道的通暢穩定。這就需要相關規劃部門要對微波站進行頻率與站址的申請和備案,根據實際需要,提供微波傳輸專用通道技術,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微波傳輸的通道,這樣也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并避免城市規劃對微波傳輸信號的干擾與阻擋。
其次,提高微波傳輸信號的故障判斷能力是保護微波傳輸通道的有效途徑,因為這樣更便于及時準確確定故障出現的位置,并且快速找出故障產生的原因、及時排除,為微波傳輸信號的有效傳播扎實基礎。
最后,微波傳輸通道同時具有不可視性,這也就導致其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此,對其傳輸設備和其各項參數進行嚴密的監視是關鍵。與此同時,注重分析環境的對傳輸通道的影響。比如,微波傳輸通道跨過的區域比較多,在很大程度上給監控帶來了難度。為此,從技術角度出發科學計算傳輸路徑余隙,是保護微波傳輸通道順暢的保障。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SDH數字微波的技術趨于成熟化,對應的是其設備廠商也陸續推出新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應用,為微波傳輸的長遠發展邁出堅實一步。但是,鑒于傳統逐級的復接技術限制,其業務傳送單一等缺點始終沒有徹底解決。隨著MSTP技術的逐漸興起,微波傳輸的多業務傳輸中瓶頸也都逐一得以解決。為此,未來的微波傳輸發展需要引進MSTP(以SDH為基礎,實現以太網、ATM、TDM等業務傳送以及處理和接入,提供統一的網絡管理多業務的傳送平臺)技術,為微波傳輸技術的更好傳播構建綜合的運營平臺,以IP的方式傳輸公益性、綜合性等的業務,使微波傳輸真正為信息化的基礎建設的發展服務。
為保證信號經微波多站中繼傳輸后無噪聲積累、節目傳輸質量與傳輸距離無關,中頻采用QPSK調制、同步相干解調方式,干線中繼采用再生中繼方式,在支線改造中為節約資金投入,可以采用中頻中繼,盡管這樣還是會有點噪聲積累,但是,不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太大的影響。改造方案使得擴容升級更加方便便捷,而且還能壓縮改變編解碼碼率,拓寬節目的傳輸容量。此外,也需要制作部分結合微波傳輸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檢測規劃,并將其付諸到具體的實踐中實施,這樣也能讓設備永遠處在最佳的狀態中,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要想提高微波傳輸效率,需相關部門定期開展系統運輸情況的總結大會,要對每周傳輸情況的通報給予客觀及時全面點評,尤其是對傳輸過程中故障處理的一些措施等要具體分析,根據故障情況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應急方案,同時也要制定出科學的檢修制度,為此,做好以下幾點是關鍵。
首先,技術人員要清楚信息傳遞流程以及相關的系統構造,在設備遇到故障的時候能第一時間找出原因,及時搶修。
其次,檢修人員也要定期維護并且每日巡查設備運行是否正常。便于及時發現故障,及時解決。
第三,分管人員也要詳細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比如,記錄維修過程中線路修改以及設備調整等方面的情況,便于以后出現類似問題及時解決。
第四,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嚴格執行設備的周檢、月檢、年檢以及巡檢等制度。切實提高微波傳輸技術的工作效率。此外,也要仔細維修保養,保證微波傳輸系統都能保持正常的運行狀態。做好這幾點為最大限度地推動微波傳輸技術的推廣和研究邁出新臺階貢獻一份力量。
總而言之,鑒于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省情況差距也比較大,因地制宜地發展微波傳輸是確保微波傳輸暢通無阻的有力保證。在此,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建立微波傳輸的規模與地址,既要做到安全保密又能持續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用戶的需要。波道的配置可利用增加模塊的單元去完成設備升級與擴容。爭取在現有的資源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被利用,進而使得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為促使微波傳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邁出堅實一步。
[1]王常榮,刁其峰.影響微波傳輸信號衰落的原因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2(1):22-24.
[2]李兵.微波通信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電力系統通信,2011,12:40-43.
[3]潘景勝.移動寬帶掀建設高潮微波傳輸挑起大梁[J].電信網技術,2011,9:103-105.
[4]杜冠瑤.無線協作中繼網絡的資源分配和信息能量同傳技術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6).
[5]李志忠.探析數字微波傳輸系統的維護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2,9(9).
[6]楊雪霞,周華偉,周永金,梅歡.微波無線輸能技術研究進展與系統設計[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5).
[7]高艷艷,楊雪霞,周建永.一種小型化的高效率微波整流電路分析與設計[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8]戴衛力,費峻濤,肖建康,范新南.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綜述及應用前景[J].電氣技術,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