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北平電子工業部1412研究所
淺談傳統楊氏91式太極拳的手眼身法步
呂北平
電子工業部1412研究所
傳統楊氏91式太極拳是歷史悠久的拳術,是太極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其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樸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學拳者不同的要求適當調整運動量,它既能適應于療病保健者的需要,又能適應體力較好者用來增強體質,提高技術。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熱愛,是開展的最為廣泛、流傳最廣的拳種之一。
手;眼;身;法;步
下面就把我多年來練習和教授楊氏91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的理解,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無論練習武術還是練習太極拳,手眼身法步,手,是放在第一位的,說明了手在武術和技擊中的重要性,在武術、散打、各種技擊動作中使用最多的也是手,在太極拳中,高深的功夫手型是非常重要的,靠手去做聽勁、送勁、接勁、打勁、發勁、纏絲勁等勁法,都要靠手的靈感去完成,手的形狀,手的動作,手的位置,手的靈活程度,手的聽勁,手的感覺,手的感知靈敏度,拿法的準確度,直接影響在運動中和技擊中的成效和使用效果。
傳統楊氏太極拳的手分為掌、拳、勾三種。
1.1 掌法:傳統楊氏太極拳對掌的要求是自然放松,指間稍微自然分開,掌心自然窗形,要求自然掌,掌型因人而異,這就是太極與自然,人與自然,人與太極,人與宇宙的神奇之處。當我們把手伸出來,把手掌放松輕放在自己的頭頂,掌心朝頭頂放好,輕輕拿下來,這時候看看自己拿下來的手型就是太極手型,也叫太極自然掌,也叫瓦楞掌。另一個檢測方法是,將手掌輕輕放在自己的前額,掌心朝里輕輕拿下來的手型,也是太極掌。還有一個檢測方法是,當我們把手放松準備接別人遞過來的東西時的手型,也是太極掌。
傳統太極拳有八種掌法:
1.1.1 坐腕立掌
練拳時手心向前,掌不能用力,掌根不能用力,用力則氣不通,形成自然立掌就可以,這種坐腕立掌在盤拳中用法很多,如掌中的推掌、按掌。
1.1.2 不坐腕立掌
這種掌型在盤拳中是不坐腕的,也就是自然掌,如倒攆猴式的前掌,由手心向左向右的立掌,如肘底看錘式的左掌。
1.1.3 坡掌
手背成坡形,手掌心斜向前下,形成坡狀,如上步攬雀尾,按式完成后變坡形向左轉動,還有抱虎歸山式的左推,坡掌在拳式中的運用比較廣泛。
1.1.4 仰掌
手心向上的掌,如如封似閉的左掌下穿向東南,雙掌演變向上的掌。高探馬式的后拉掌,白蛇吐信的左手后拉掌等。
1.1.5 俯掌
手心向下的掌,如摟膝拗步的採手掌,白鶴亮翅的左掌。
1.1.6 橫掌
手心向前,橫向擺掌,如白鶴亮翅的右掌,閃通背的右掌。
1.1.7 扣掌
這種掌型是掌根向里微扣,如轉身擺蓮動作開始的雙掌。
1.1.8 垂掌
指尖斜向下,如海底針的插掌。
傳統楊氏太極拳要求出掌有名,手掌打的方向、位置、高低,出手的前后運轉也很有講究,必須做到出手到位,不能隨意出手,不能像24式太極拳那樣帶著假勁做作的完成動作。
1.2 拳法:傳統楊氏太極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攏微微卷曲,四指指肚輕挨拳心,大拇指壓住二拇指第二個關節中部,松握拳,拳眼無空即可。傳統楊氏太極拳用拳的動作很多,除了太極拳五錘外,還有打虎式,雙封貫耳,上步七星,彎弓射虎等。
傳統楊氏太極拳的拳分為:立拳、扣拳、抑拳。
1.2.1 立拳
拳眼向上或向下為立拳,如進步搬攔捶的右拳,彎弓射虎的左右拳。
1.2.2 扣拳
拳腕向里扣,如雙封貫耳的雙拳。
1.2.3 抑拳
拳心向上,如撇身錘式右拳。
1.3 勾手:手掌心向下,五指指尖聚攏一起,隨后內旋腕,五指指尖向下內扣就是勾手。
手在傳統楊氏太極拳里的動作非常豐富,在盤拳運行中不斷的變化,所有手部的各種動作都有它的實際使用意義,只有在盤拳時出手到位,準確練習出手的標準動作,才能在技擊中達到準確性和靈活性。
傳統楊式太極拳十分講究眼法的運用,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在技擊中的利劍,我們看一代宗師楊露禪先生的遺像,就可以看出他的雙目像箭一樣鋒利有神,正如:眼如利劍,這就是長期練拳培養出來的一種精神。
楊澄甫先生曾經說過:“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動作,而補身法之不足也”。雙眼目視前方,平視,隨主手而動,看打手方向,眼神處于動態之中,隨身而動,身動眼隨,做到左顧右盼,同時眼要與意一致,眼是心中之苗,心有所想,眼有所注,眼與動作要合,隨動作而眼觀,眼法自然,練拳時要做到不瞪眼,不閉眼,不東張西望,做到精神內涵,自然有神。
身法在拳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肩、背、腹、脊、腰、胯。傳統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氣沉丹田,松腰松垮,沉肩墜肘,這些都是傳統太極拳的主要身法。在盤拳中,身體要以腰為軸,腰為主宰,時刻留意在腰間,不僅練太極拳要注意腰,練其它拳種同樣也要注意腰,如八卦掌,腰胯都是很重要的,在技擊中如果沒有腰胯那就是死路一條,腰活胯活等于身法活,腰僵胯僵則身法僵,在練拳中,要以腰帶手,要腰拉腰拽,做到腰一動則全身動,也就是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身法,如云手的動作,在拳中是以腰帶手的拳式,腰帶腳也一樣,以腰帶動身、手、腳、頭,在練拳中做到上下相隨,腰、肩、胯、手、腳上下配合協調,互相轉換,互相依靠,速度均勻,順其自然而協調。
在傳統太極拳和各種門派武術中,法是指招法,或是身法,或是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傳統太極拳在習練中不光是把拳架練好,還要有規矩,必須懂得太極拳中每一個招法的實際含義,也就是說每一招每一式的招法,(這里指的招法就是技擊)太極拳的招法是多種多樣的,變化無窮的,一個式子可以演變成多種使用方法,在這里指的法就是每一招的用法、接法、推法、化法,打發、摔法、拿法等等,還包括太極十三法則,棚、捋、擠、按、採、挒、肘、靠、近、退、顧、盼、定等等。要想使法入心、入腦、入行、入體,不光是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刻苦的練拳,并且每天進行單式的百煉成拳,使拳法招法真正的入心、入腦、入行、入體,達到招法熟練上下相隨,前后左右上下都要在技擊中達到自然本能的狀態。做到不想法而法自出,不想法而法自用,不想法而法自到,隨心所欲,真正做到由招熟而懂勁,由懂勁到神明狀態。太極拳的法,是完全符合大自然、符合天地宇宙自然規律運動的拳種,它是以弧形運動方式的技擊代表,以弧形運動養生的拳種,它是一種完全符合人體結構的養生拳種。
步,是中華武術、拳擊、散打、技擊及太極拳的根,俗話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可見,步,在武術中的重要性,太極拳的步法有七種:
5.1 開立步:兩腳平行自然站立,與肩同寬或略寬于肩,(這時虛實不分)起勢與合太極都是開立步。
5.2 弓蹬步∶這種步法在太極拳中很常見,是最基本的步法,也是武術中的基本步法,在太極拳中廣泛運用,做法為弓步腳尖朝前,后腳在前腳外側不超過30公分,腳尖方向與前腳尖方向形成45度至50度角,也就是兩腳的直線距離是練拳者的自然襠的距離,30公分以內為宜,前腳弓,后腳蹬,前腿的迎面骨要與前腳的腳面骨保持方向一致。前腿做弓步時,膝蓋不能過前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對于那些說膝蓋不能過腳尖的說法還有待商榷。
5.3 前虛后實步:左右虛步的做法是,右腳踏實,也就是后腳踏實,左腳向前邁半步,以前腳掌著地,如白鶴亮翅,以腳跟著地的是肘底看錘式。腳跟著地的還有,提手上式、手揮琵琶式。右腳虛步還有,上步七星,虛步的后腳為實腿,虛步在拳中也要分擔身體的重量,實腿為百分之七十左右,虛腿為百分之三十左右,它們分擔著左右腿的重量,跟拳架的高低和轉動的自然有很大關系。太極拳中還有一種前虛腳、全掌腳全部著地的,那就是倒攆猴式。
5.4 橫行步:兩腳平行站立,寬度由單鞭演變成云手式。
5.5 獨立步:單腿直立,另一腳自然提起,膝與胯平,腳尖向里收,腳尖自然朝下(金雞獨立式)注:提膝時也可練習高一些,可以幫助練習胯的靈活性,提高技擊力度。
5.6 仆步:接前弓步,后腳與前腳外撇130度左右坐實,身胯下蹲,前腳腳尖向前,后腳腳尖向西南方向,身體稍向后一側下俯,如單鞭下式。
5.7 騎馬式:這是在云手的左右移動過程中出現的騎馬式。
一代宗師楊澄甫先生在:《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說:“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如貓行,體重移于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于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乃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余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币淮趲煑畛胃ο壬凇短珮O拳十要》中又說:“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虛實能分而后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眰鹘y楊氏太極拳在盤拳中必須做到,分清虛實,下盤有根,虛實轉換清楚,不能左右搖擺,前俯后仰,上下起伏,行拳中千萬不要做作。
楊氏太極拳的步法還有進退二法,進步必須后坐使其前腳變虛,腰帶腳掌轉動,45度到50度左右,后腿往前送身體重量時,前腳承擔身體全部重量,邁步時不能邁成一條直線,要與后腳保持20-30公分的自然襠距離,退步也是一樣,保持自然襠的距離,退步左右腳落實后,前腳要隨時把腳調正,調正時用腳跟為軸,以腰為軸調整腳尖,如倒攆猴式。(注:正腳時必須在推掌時用腰帶動腳跟轉腳,不得用前腳掌正腳,用前腳掌正腳,造成因角度改變使重心不穩。)總之,在太極拳中所有的步法重心轉換一定要分清虛實,轉換到位,這也是在技擊中保證步法身法輕靈自如的重要因素。
一代宗師鄭曼青先生在體用歌中講到了步與前進法,涌泉無根腰無主,力當垂死終無補,足欲向前先挫后,這幾句話反映了他跟楊澄甫學拳時的切身體會,如左摟膝拗步,向前邁步時,身體必須后移,用腰帶動右腳,右腳跟為軸轉動45度,邁左腳做左摟膝拗步,這也是保護膝關節的重要動作之一。
楊式91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論是練拳還是推手,手眼身法步按照要求做到位,做正確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了傳統楊氏太極拳的手眼身法步的動作要求,就能在學拳中少走彎路,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不受傷害,同時對練好拳架也有了標準的方法,這樣才能為今后練習太極拳高功夫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