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源春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
邵源春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然成為大學生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養優秀的實踐型人才,讓大學生不管是在知識的運用還是實際操作中都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才。本文從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展開論述,對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策略進行淺要的探析。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
(一)大學生貢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
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目標是受到良好的教育、長知識和才干、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所以是黨和人民集中培養起來的優秀知識群體。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國家、未來國家的支柱的重要職責,所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來說非常之必要。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獲取社會經驗,能夠找準自己實踐的角色和社會定位,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成果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大學生都是經過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在知識和專業方面的素養具有很強的優勢,這是對大學生來說非常有利的,從而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和技能,理性和合理的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特別是在自身的社會實踐檢驗和技能補充之后,能夠很容易的找到自己的自我價值,能夠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國情的渠道
在大學生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也在不斷加劇變化著,存在著獨一無二、創新、求異的學習心理特征,對許多問題都存在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但是由于還未涉足社會,所以在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上有著明顯差距,但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改善大學生這一瓶頸問題,就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中去,真正體驗在社會中去工作、去生存。從而能夠很好的認識到光憑校園積累的知識是很難在社會立足的,必須要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掌握一門技能是當今大學生社會實際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從另外一方面講就是大學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掌握我國當前的國情,認清自身的不足,從而能夠很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社會實踐鍛煉大學生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時期的大學生里面很多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得到各個高校以及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而大學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通過各個活動實踐慢慢形成的,所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其實是影響著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實踐活動中,難免會受到挫折、或者是失敗,但是經過實踐活動以后,大學生自身親身經歷過了以后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這種承受能力是經過一定的考驗而得來的,對大學生今后出社會工作和生存有著極其重要的鋪墊。另外,大學生在經過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后,能夠掌握人際交流、處理人際關系和矛盾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鍛煉學生意志力和增強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標志。
(一)堅持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近幾年,各個高校在培養大學生時,更加注重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真正讓大學生學以致用,能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新時期實踐型技術人才。另外,通過專業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宣教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去體會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感受,能夠讓學生對專業技能掌握的更快更好,在廣泛開展的大學生實踐活動中,大學生結合自身的優點改善自身的不足,不斷的在實踐活動中去檢驗知識的真諦,將專業知識轉換成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在未來踏入社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二)順應時代的發展
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文明時期,飛速發展的科技以及不斷更新的知識和技術方式也在隨時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所以在培養當今社會的大學生時,應該注重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能力,思想上的與時俱進才能避免落后,才能在社會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各大高校在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當前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研究社會實踐活動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的作用,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感受和順應時代的發展,掌握社會的發展趨勢,能夠對大學生自身以后找工作或者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引導方向,從而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隨機應變的技能,能夠將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吸納和運用。
(三)堅持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等崗位相結合
當下大學里有很多類似于勤工助學以及青年志愿者崗位的提供,當然這也是各個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最為直觀、最有效的形式。像勤工助學以及青年志愿者崗位的提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成果換來相應的報酬,能夠憑一己之力來應對日常生活的開支,能夠很好的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從另外一方面還能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身的意志力,能夠為將來進入社會做一個很好的鋪墊,讓大學生在這些崗位上學習與人交流的能力,學會適應社會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四)高校注重實踐基地的開發和建設
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實踐工作的載體,所以各大高校應該注重大學生實踐基地的開發和建設,能夠與校外的企業合作,培養新型的技術型人才,建立標準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載體,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環境中去體會和感受社會實踐所帶來的成長和進步,認清自身的不足,從而在后期的學習中更加的有目標和有規劃。另外,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能夠讓學生受到多方位的訓練,能夠從大局出發,隨著社會實踐活動在各大高校開展狀況,開發和建設新型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1]張超,紀尚革.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08(27):206-207.
[2]王自然.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探析[J].文學教育:上,2009(11):128-129.
[3]季斐斐,谷天峰,戴媛媛.新時期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模式的探析[J].華章,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