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億平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學團隊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以武陵山片區職業院校農學專業建設為視角
向億平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決定了教師質量的提高、師資培養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雙師型”教師在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武陵山片區職業院校農學專業雙師型團隊建設研究為視角來探討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學團隊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武陵山片區;“雙師型”教學團隊;意義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妥善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國里,職業教育以面向“三農”為主,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目前在農村有70%左右的青少年不能升入高等學校,有50%的進不了高中階段。而搞好職業教育,有利于減輕農村學生升學壓力,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青年農民提供就業機會,使更多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在生產技能和文化素養方面得到提高,實現人盡其才。職業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勞動后備力量的基地,其發展直接影響著勞動者的素質。但是從大量的現實和有關學者的論文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目前武陵山片區職業院校農學專業教師隊伍還不能滿足職業教育培養農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雙師型”教師的比率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農學專業由于不是當下熱門專業,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選擇這門專業,所以職業學校對此專業新近人才也嚴控,而原有的雙師型老教師大都面臨退休或者已退休,現存的老師大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年輕老師,他們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是缺乏實踐技能,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師資結構不合理。
二是職業學校農學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專業技術能力和實踐技能薄弱。武陵山片區職業院校農學專業青年教師每學期平均課時在260學時以上,他們大多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僅僅憑借在校期間所學得的知識和教學中未經提煉的經驗應對教學工作。客觀上學院很少組織專業技能的在崗培訓,主觀上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參與或承擔專業技術服務工作,這對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的合理規劃極為不利。
三是農學專業“雙師”團隊不穩定,特別是“兼職雙師型教師”隊伍不穩定。因政策、待遇等多方原因,優秀的雙師型老師流動性強,特別是“兼職雙師型教師”很難長期服務學校教學,農學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很不穩定。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與深化,職業學校的農學專業師資問題將更加明顯地制約著農業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這使很多職業教育學校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對他們的要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職教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雙師型”教師培養是現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呼喚,是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雙師型”教師是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具有客觀性和現實緊迫性,建立一支農學專業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對職業教育學校的整體建設和實現跨越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1)可以促使民族地區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實施。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其本質就是學校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需要緊密結合,把“教、學、做”融為一體,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承擔教學任務的團隊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實踐者。而武陵山片區是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地區,服務地方經濟,培養具有農業技能型人才是當地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只有形成一個高
水平的農業雙師型教學團隊,才能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農業新型人才。促使民族地區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實施。
(2)可以更好地推動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課程建設與改革是職業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職業院校必須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尤其是專業實踐技能課程。要在改革中取得突破,職業院校必須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需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要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這些任務的完成,必須依靠雙師型教師。因此,只有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才能更好地推動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
(3)可以更好地推動學院教學質量提高,促進職業學院招生與就業。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可以更好地促進職業院校招生和就業,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最終取決于培養人才的教師和培養的學生的質量。“雙師型”教師因為深入社會和生產實踐,了解社會市場人才需求及專業技能需求,同時社會及各專業也通過“雙師型”教師,了解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情況及專業技能等。學生與家長通過雙師型教師來認可和信任職業學校,建立培養關系,。社會和行業通過雙師型教師和職業學校建立
就業需求關系,提高就業率;雙師型教師是職業學校樹立形象、信譽和實力,擴大對外宣傳,實現名牌競爭最有說服力的形象代言人。
(4)可以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武陵山片區高職院校要搶抓國務院關于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機遇,積極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做好社會服務。通過開展社會服務,能更準確地把握設計市場行情,了解專業就業前景,更進一步懂得市場之所求,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教有所旨,教有所用。通過開展社會服務,能更進一步培養教師的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1]李國政,等.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9,(6)
[2]羅俊.高職教學團隊建設探討[J].文科愛好者,2009,(4)
向億平(1971-),女,土家族,湖南永順人,文學碩士,湖南吉首市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