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玉敏
營口市第一教工幼兒園
家園共育與幼兒和諧發展的探索研究
關玉敏
營口市第一教工幼兒園
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關注的共同焦點。我們的教育應該促進家長和教師成為朋友。促進家庭和幼兒園的良好溝通,促進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關注下健康成長和發展。“家園共育”是幼兒園課程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園共育;交流溝通;關注;和諧發展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需要在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搭建一座橋梁,這中間主要的聯系紐帶,毫無疑問就是我們各位教師。如何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做好家園共育就是一項重要工程。為此我園以實施家園同步教育為突破口,在統整各方教育資源、提高家長素質等方面進行了大膽而有效地嘗試,從而使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進了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1、探索多渠道的家園共育的途徑和方法。
2、引導家長積極參與活動,能配合課題組的活動,努力收集家園教育方面的資料。
3、家長與教師及時交流溝通幼兒發展情況。
4、通過交流溝通,豐富家長的育兒知識,積累育兒經驗,增強育兒能力,樹立正確的育兒觀,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幼兒。
(一)以家長學校為陣地,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我園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學歷、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長,反復研究,制定了家長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家長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并且使“三觀“的達標率在60%以上。“三觀”即新的教育觀,教育不是培養循規蹈矩的庸才,而是要培養有創造力、有實踐能力的全才、通才,實現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新的家教觀,從習慣于“讓孩子的學適應家長的興趣愛好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新的家長觀,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幼兒良好的人格。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達到雙向互動,我們通過問卷、交談等形式進行調查,了解家長對家長學校教學內容的不同需求,然后請優秀教育工作者擔任家長學校的教師,他們不僅具有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而且還有著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講課理論聯系實際,內容深入淺出,貼近家長的要求,同時還幫助家長解決了操作性的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家長開放日為契機,提高家長育兒水平
家長開放日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方法、教育目標,了解自己孩子在群體中的表現。剛開始的時候,家長看著熱熱鬧鬧的孩子,忙忙活活的教師,不知道應該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知道盯著自己的孩子不眨眼。我們針對這種情況,及時作出調整,開放日之前,教師必須先把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如何觀察自己的孩子、怎樣科學地對待孩子們之間的差別等,向家長講明白,使家長們在看活動時,知道對自己的孩子多進行縱向比,少進行橫向比,要善于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只要自己的孩子進步了,那怕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提出表揚,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懂得了怎樣和教師主動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三)以家訪活動為補充,促進“問題幼兒”的健康發展
家訪是幼兒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在家園不同生活環境中的表現。每次家訪活動,主要是針對有特殊問題的幼兒進行,如:性格內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等。通過家訪,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使孩子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并建議家長采用賞識教育的方法,多和孩子交流,多給孩子一些支持鼓勵,要在玩中學,不要強制。
(四)以三個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強化家園教育的同步開展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大部分幼兒園對集體活動、區角活動常抓不懈,而對幼兒的入園和離園這些環節卻經常忽視。我們首先抓住第一個關鍵環節“晨檢”不放手。幼兒入園時,教師要站在門口笑臉相迎,主動向幼兒問好,并通過一問、二摸、三查、四看進行晨檢。
第二個關鍵環節是“離園活動”,這是進行家園交流的好機會。教師每周都要制訂好家長園地,幼兒離園時,二個老師都要到位,配班老師組織幼兒活動,帶班老師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這無形中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教師在一天的活動中,必須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幼兒,以便于向家長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
第三個關鍵環節是“新生入園”,新入園幼兒的哭鬧現象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情,每年的九月份招生,哭啞嗓子的、發燒感冒的頻頻不斷,對幼兒身體極為不利,也影響了幼兒園正常教學。為改變這種現象,使入園新生順利地從家庭步向幼兒園這個“小社會”,我們通過三個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一是組織游園活動。即家長帶領孩子在教師的統一組織下,或組織參觀活動,或觀看大班、中班的各種游戲活動,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奇的事物上。二是布置環境,消除幼兒的陌生感。小班教師事先收集部分幼兒在家玩的玩具,對小班活動室進行科學布置,當幼兒看到自己的玩具并進行玩耍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幼兒園里還是在家里,不同程度地消除幼兒的陌生感;三是混齡活動。入園以后一段時間,由他們熟悉的大班哥哥姐姐帶他們游戲,使他們感覺在幼兒園里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樣,使孩子逐漸喜歡上幼兒園。
研究過程:
1、2007年9月(準備階段)。
2、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實施階段)。
3、2008年5月——2009年6月(總結階段)。
研究方法:
我們總體上采用調查問卷法、個案追蹤法、實踐法、總結歸納法。
從真誠的理解者到積極的響應者,到成為真正的創造者,家長們越來越以寬厚與博愛的胸懷為我們每一個孩子營造了愛的綠蔭,它使我們的環境越發真實質樸,使我們的教育越發回歸自然,使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自愛、自信的自我。家長的智慧是深不可測的,家長資源也是一片沃土,在這方面,我們只是在摸索當中,以上的這些內容也只是我們在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還會繼續探索,我們期望著能使更多的家長投入、參與我們的教育中來,以他們的智慧和能力,使我們的活動搞得更加精彩、有趣。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指定.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李道佳,郭曉琴.幼兒素質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板